《the one thing》:成功,只关乎内心

每个人无论多种身份,都只能过一种人生;而选择哪种人生,决定了对你而言最重要的那件事。

《the one thing》:成功,只关乎内心_第1张图片
The one thing

人有多少个,生活有多种。

有的人追逐多元的体验,有的人享受专注的极简。

而这本《the one thing》显然是写给后者的,全书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

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成就了作者事业上一次次的飞跃。

第一次在公司跌入低谷,那件最重要的事是:在公司14个关键岗位找到14个合适人。

正如耶稣拥有的12个门徒,作者找到的14个关键人,帮助他从事无巨细的董事长角色中抽离出来,公司起死回生。

之后十年,在公司面临经营困境时,做“那件最重要的事”又再一次大显神通,作者的事业一举回魂。

如果说成功有迹可循,那么“如何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这本书要带给你的。

下面我将按自己的逻辑把书的精华内容转述给你,匆忙的你也可以直接到文末看总结。

一、1个真理

搜索引擎一项业务,成就了Google;《星球大战》一以贯之的内容,带动了周边产品的巨额收入;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杰弗瑞,彻底修改了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人生轨迹。

作者用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只想说明:无论你从事什么领域,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只需找到最关键的人或事。就一件,你就可以开启成功的大门。

为什么这一件事就足以撬动你的整个世界?

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一件事就像是第一个直立的牌,你只要找到并推到它,随之而来复利效应就会以几何级数的增量,将最远端的那块雄壮巨牌直接撂倒。

你所要做的就是:锁定一个目标,用力一个方向,其他的,交给时间。

二、6个谎言

成功路上并不拥挤,但大多数人可能都在自以为“正确”的路上努力着,等待成功。

而那些所谓的正确,恰恰就是阻挡我们成功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基于此,作者罗列了6个我们最容易陷入的谎言:

1.每件事都很重要。

很多人都有待办清单,重要事情都罗列而出。但书中否定了这种做法,转而用“成功清单”来挑选自己的待办事务。

具体做法就是:用我们熟悉的二八原则,即影响80%成果只是20%的关键原因或投入带来的。

因为万事并非平等。总有一些事更为重要。

《the one thing》:成功,只关乎内心_第2张图片
我们需要成功清单

你可以试想一下,在你截止到目前的人生里,是不是几笔正确投资,就让你获得了现在绝大部分资产?是不是几个关键的任务帮助你做出了正确选择?

这些就是那20%。

最极端的情景是从20%里再找那20%...依此类推。

最后你会惊讶的发现,唯一仅存的那个“最”:只有一件。

2.同时处理多件事。

我们常常会把自己的大脑类比电脑,运用多任务处理来达到高效工作的目的。

在这里作者指出了一个文字误区,所谓“多任务处理”,其实并不是多项任务同时处理。

而是在不同任务间切换,顺次、分别完成每个任务,因为切换时长短,所以让人误以为是同时进行。

比如,我们会边开车边听歌,边走路边看手机。虽然看似在同时做两件事,但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只能专注于一件事。

如果你专注听歌,就可能引发交通事故;你专注看手机,也许就会摔跤撞物。

这里,作者并不是说不能同时做多件事,而是从结果的角度看,多件事同时处理的高效并不能得到好的结果。

而好的结果需要的是: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

3.过上有规律的生活。

看到这条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有大跌眼镜的惊叹?规律的生活居然都有错?

当我看完了,才明白此“规律”非“规律”。

书中的有规律,意思更多是自律。作者摒弃的是:把自律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让“自律”掌控主节奏的生活方式。

因为在作者眼中,自律代表是每个日常动作都要经过精心打磨的训练。而这种无休无止的可怕生活,想想,极思密恐。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讲爱因斯坦的书,里面提到爱因斯坦虽然在科学上精益求精,不差分毫,但在饮食起居上却从没有规律过,更别说健身膳食的自律了。

因为有所取舍,才有了科学界的爱因斯坦。

所以,作者提倡:要自律。但自律只和你的目标有关。你要做的是用66天,培养关键习惯,进而获得自律的结果。

4.意志力触手可及。

目前对于意志力的研究有很多,有的说意志力有限,有的谈资源无限。

作者认为不仅有限,而且由于不同的事务耗费的意志力大小不均,更需要提前规划。

你可以把意志力想象成手机上剩余电量的指示条。

早晨满格,随着你不断使用电力,当绿条减少到红条预警,一天之末,你如摊瘪的气球完全泄了气。

所以,你要保护好自己的意志力。在意志力满格时集中注意力做最重要的事,然后健康饮食及时充电。

5.平衡工作与生活。

平衡即中庸。中庸需要你在组成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找到中间点。

失衡即极致。极致则要求你在中间点之外寻求奇迹。

但无论生活或工作,都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失衡。而面对失衡,我们该如何选择,是中庸还是极致?

《the one thing》:成功,只关乎内心_第3张图片
生活不可能不失衡

作者提出的方法是:制衡。

也就是说,生活和工作是一根扁担两端的水桶,你不是要让两端始终平衡不动,不失衡。

而是要在丢失平衡的时候,边走边调整,把你从失衡感中拉回来。不顾此失彼。

6.大既不佳。

我想这一条,是对那些把生活的“野心”小心翼翼怀揣于心,不敢公示天下的梦想家们说的。

中国传统里,狼性文化从来都不是主流。

知足常乐,聚光灯后的惨烈是我更多时候的所听所闻。也许这避免了我们被江湖的波涛汹涌所吞噬,但同时也让我们与乘风破浪后的快感失之交臂。

作者在书中明确:要志向远大。

因为只有更大更远的目标,你才不会被思维的边界限制住,你的潜力才能有被激发的可能。

如果有人质疑你的目标不切实际 ,不知天高地厚,你可以反问ta:“不切实际说明超过了自己的极限,而谁又能确切的说出自己的极限?”

《the one thing》:成功,只关乎内心_第4张图片
多大志向,多高成就

生活是一种进步的艺术。而进步,则是一种不断超越疑惑,向远大目标贴近的技术。

三、3个步骤

当你破除了上述6个思维困局,你的大脑已被格式化。

究竟该如何找到最重要的事?

接下来的就永跟着作者这个老司机,三步上篮,一击必中。

1.关键问题

如果生活本身是一个问题,那么如何生活就是你的答案。你梦想成功,你就应该用不平凡的方式生活。

而我的一生要如何生活?

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难倒了大多数人。

因为我们也许没有乔帮主那么幸运,一开始就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于是带着自己的热爱,明确的过着自己的一生。

但他留下的那句话:

“去找你热爱的东西,找不到继续找,别停下,直到找到为止”,却适用于每一个人。

带着书中作者提出的关键问题,时刻问自己:

我现在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做哪件事能让其他事变得简单或不必要了呢?

在边寻边过的途中,你我心中的那片朦胧会得以渐行渐明。

比如:在工作上,我做了哪件事之后可以实现本周的目标,其他事情也就变得简单或不必要了?

对于身体,我做了那件最重要的事,可以让我更精神饱满?

我做哪件最重要的事,可以让我和另一半的关系更和谐?

《the one thing》:成功,只关乎内心_第5张图片
在每个领域问关键问题

心悬这件二八法则最顶端的事,其他不必要的细枝末节,都会为你的成功让路。

2.培养成功习惯

因为问题关键,所以我们要把“问关键问题”培养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它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引领你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不同的时期,你只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思考关键问题是什么,就可以不偏主道。

作者在书中教了一种宏观思维,微观行事的策略,即倒推法。

具体来说,你可以画一个时间框架图,从5-10年的长期目标出发,一直推到今年、当月、当周,以及现在需要做的那件事。

《the one thing》:成功,只关乎内心_第6张图片
一倒全倒

通过倒推,你的今天和明天不再是独立随机,而是相关联的有序事件。

而当你把每一个阶段“最重要的事”串联起来时,时间就是那个把多米诺骨牌顺次推导的强大力量。

很多人只能拥有当下的美好,而你却可以有获得未来的能力。

3.找到正确答案

问题对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因为我们想要的是非凡的成就,那么答案也就不能平凡。

这个正确的答案,只能是存在于大多数人已知和已做之外的,一个全新答案。

那我们需要从哪里开始去寻找呢?

书中给出了两个步骤:

首先对伟大的成功者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其次是从中找到趋势,而这,就是你寻找自己答案的方向和线索。

《the one thing》:成功,只关乎内心_第7张图片
关键问题—》正确答案

有句话说的好,“前人的思考,我们进步的阶梯”。

前人的成就,是可行边界内的既成事实。而你所做的,却是向外开疆扩土,从趋势里收获明日的成就。

书中还有很多具体的小方法,比如如何学会说不、需要对自己建立问责周期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自行详读。

最后,说一说我的总结和评论:

1.这更像一本目标管理的书。

通过“最重要的事”这个问题,带你找到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并专注于此。

2.成功,无非就是在正确的路上做正确的事。

而作者的思路很清晰,正确的事就是“唯一仅存的那件事”,而每个阶段的“一件事”连接起来,自然而然就铺成了正确的路。

3.全书的逻辑都建立在一个假设上,即:少即时多。

这有点像奥卡姆剃刀法则,简单的力量不容忽视。作者并没有教你如何“要”,而恰恰相反,告诉你如何“弃”。

3.《the one thing》,这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成功学的书。

因为对于成功,作者是这么定义的:

当你能诚实的的说:“我目前所处的位置就是我应该达到的地方,我正在做我应该做的事”。

这,是作者眼中的成功。

所以,就算你腰缠万贯,但非心所愿,也称不上成功。而倘若你所想即所做,内外通透,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

在书的最后,作者讲了一个切罗基族老人对孙子说的故事。

说的是人类的内心常会有两只狼的斗争。一只代表胆怯,一只代表信念。

前者让我们犹豫不前,无所作为,后者使我们充满热情,果敢行动。

当孙子疑惑的问爷爷:“哪只狼会赢呢?”切罗基老人的回答是:“你喂养的那只。”

所以你现在可以问问自己:你希望喂养心中哪只狼?

这只狼在你心中,所以,成功只关乎内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the one thing》:成功,只关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