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刘禹锡。
说起刘禹锡,还有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一位女婿到老丈人家做客,女婿本待告辞,突然天降大雨。老丈人挥毫大书四个人名“大禹、姬旦、杜甫、刘禹锡”,女婿一见,大笑不走了。
老丈人故意问他:“贤婿为何留步?”
女婿笑答:“下大雨,鸡蛋、豆腐,留女婿!”
言毕,两人大笑。
昙花一现的“永贞革新”失败后,因皇上无德,将刘禹锡等贤臣流放的流放、贬官的贬官。刘兄被贬到郎州(今湖南常德),当时是个偏远的荒僻地区。刘禹锡经常深入民间访贫问苦,没有被打击所折服,一待就是十年。
这十年,朝廷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人想到刘禹锡是个有用之才,就向唐宪宗建议调他回京城做官。这样,刘兄又回到了长安。然而,他在边荒地区呆久了,对长安的官僚生活反而显得格格不入,刘禹锡为此常常闷闷不乐。有朋友好心劝他去游访京都的一座道观。此观以桃花而闻名,又值春暖花开,桃花怒放。刘禹锡就携友一起游览桃花观。刘兄看到桃花盛开,感到人事皆非,又联想到自己被贬再度返回长安,生活之多艰巨变,不由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一股诗意油然而生,当即挥笔即兴写诗一首《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别后栽。
刘禹锡的诗本来就很出名,这首新诗一出炉,很快就被到处传诵。有些大臣本来就嫉贤妒能,一直反对朝廷召回刘禹锡,他们聚在一起一琢磨,发现这首诗名虚为写桃花,实为讽刺他们这帮新贵的,就偷偷向唐宪宗打小报告。唐宪宗耳根子又软,就将刘禹锡贬到播州当刺史。播州这个地名有意思,播种的州,今贵州遵义市,遵义就是改变我党我军历史的圣地,不愧是播种了革命火种的地方。
因刘禹锡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八岁小儿,播州穷乡僻壤,难以远行。经宰相裴度说情,唐宪宗又将刘禹锡改任连州刺史(广东连县),他后来又辗转了几个地方,宰相裴度又设法将其调回京城。
刘禹锡回到长安又值暮春时节,他想起了那个桃花盛开的地方――玄都观,于是就故地重游。原先的桃树,由于无人照料,一片狼藉,由此他联想到十多年前那些有权有势的“新贵”们都一个接一个地倒台,而自己仍老来弥坚,仍坚持着当初自己的名节,于是他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的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就是成语“前度刘郎”的出处。
一些大臣听到刘禹锡的诗,认为他又在发牢骚,于是又如法炮制,继续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不久,刘郎又被贬官了。
文人墨客一般都是迁客骚人,十有八九都是“哀民生之多艰”。现在我们聊点愉快的。
差不多与刘禹锡同期有个诗人,名叫崔护。他住在长安,一连考了几次科举,都没有高中,心里很不痛快。(好的是,离考场近,不用每次都背井离乡。)
一年的清明节,桃花吐妍。他独自一人去城南散心,不知不觉走到一个村子,崔护口渴难忍,不由地敲开一户村民的院门,想讨口水喝,开门的是个美貌女子,娇艳的姿容,仿佛桃花盛开,盈盈双眼如秋天湖水,浅浅柳眉宛如苍穹弯月。她亲自为他捧出一碗水,甘甜的水让崔护心旷神怡、久久回味。
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故地重游。他又来到山村这户村名的家门口。但看到门上却上着锁,他的心情非常惆怅,于是在一扇门上题了一首《题都城南庄》的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过了几天,他仍然放心不下,心里一直在寻思:那个美女哪里去了?实际上,他已经深深暗恋上那位山村美女,于是就再次来到山村。有一位老人开门迎接他。当老人知道崔护就是门上题诗的人,便告诉崔护,他女儿自从去年清明之后,茶不思饭不想,得了重病。前些日子,老人带着女儿外出求医,回来时,女儿看到门上的诗,毛病更重了,现在刚香消玉殒。
崔护一听,知道美女也爱上了自己,便要求进去向女子诀别。
他来到卧室,看到那女子容貌如生,如同桃花般鲜艳,只是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崔护顿时泪如泉涌,悲从心来:“你快睁开眼睛,想你的人来了。”
一会儿,居然出现了奇迹。桃花女居然真的睁开了眼睛,又复活了。老人欣喜若狂,就把女儿嫁给了崔护。
崔护得到美女妻子后,居然也非常争气,几番努力之下,终于考取了进士,官运也不太差,官至岭南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