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与财富”专题阅读十大认知

2019年的第一天,正好“财报与财富”专题阅读的8本书通读完毕,从开头的兴奋,对财富的渴望,到中期的寡淡,阅读的艰涩,到后期的顺其自然,习惯阅读。

尝试着对这次持续116天的专题阅读进行小结,回顾初心,反思过程,总结收获。


“财报与财富”专题阅读十大认知_第1张图片
主题阅读

回顾初心

选择加入晨读群的理由,主要包括:
(1)了解成长会
从年中开始,有点想报S的成长会,但是2018年进入尾声,距2019年又还有4个月。正好第六期晨读课启动,想起S文章中建议先从一件事情做起,故而报名晨读课。一方面财报是自己关注已久、又迟迟难以下手的主题,另一方面想通过晨读群一窥S的社群模式。

刚加入晨读课,2019年成长会的报名就启动了。早起阅读2天,来不及感受太多,就决定报名2019年成长会,然后5号就满了1千人。

4个月的持续阅读,对S的成长会多了些了解,对财报与财富有了更冷静的认知。

(2)重拾阅读
对2018年度总结的文章中,我写到了阅读重新出发。确实,家中的书籍不少,但是好书不多。鸡汤类、专业类五花八门,既不清楚自己想读什么,也不明了自己怎么去读。

浅层化、碎片化的阅读,自己工作几年来总是在圈圈里打转。加入晨读课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让自己的阅读更加精进,好读书、读好书。

反思过程

虽然囫囵吞枣式阅读完了8本书,但是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太多,很多路只有自己走过一遍才能印象深刻。
(a)时间隔离不严格
晨读课最初的安排是早上6点至7点,可以隔离一切,安心阅读。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只有1/3的时间做到了,很多是在地铁里、高铁上阅读,或是在夜晚品读,更多的是周末阅读补课。

S常说的两句话:

如果你要吃5个包子才能饱,你必须一个个吃,不可能直接吃第5个就饱了。
饭是要每天吃的,不可能饿5天,然后把十顿饭集中到周末吃。

在阅读中,我就犯了好几次,“十顿饭”集中到周末吃,带来的效果肯定是阅读容易赶时间,同时由于一次性阅读、一次性答题,对作业的思考深度不够。

在新一轮的阅读中,一定要注意今日事、今日毕,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倒逼早睡。

(b)情绪管理不稳定
由于是工作外阅读,时常会受到主业情绪的影响。项目加班、工作不顺,太累、太兴奋,都会影响读书效果。

如果是累了一天回到家中,要么太晚、要么精力很差,就像电池的最后电量,玩会手机就睡了。

在今年的阅读中,把事情安排的更加合理,再忙碌的阶段,早晨6点-7点还是腾的出来的,这样控制12点前睡觉,比12点疲惫读书要容易。工作上尽量提前规划,可以忙碌,但不要焦虑,把问题想在前面。
(c)融会贯通不充分
2018年的阅读,优点是坚持了下来,但是吸收应用的不多。财报学习是系统工程,既有理论分析,更有实战应用。目前自己最多是找到了方向,思维模式上有了更理性的提升,但要论掌握应用,皮毛都不算。

财报的阅读是要复习的,但是不是简单立个Flag,然后就忘了。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与工作环境融合,对己对人没准都能有些帮助。

针对财报学习,设立行业分析任务,一个月1个行业,在总结,一年分析12个行业,从而对未来的价值投资起到支撑作用,成效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没准以后就用到了。

总结收获

回到本文重点,结合8本财报与财富书籍,进行十大认知总结。

【1】财报没那么难,通过关键指标可以快速入门

林明樟老师的《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务报表》、《五大关键数字力》是财报阅读的开端(中间加入了《轻松读懂财报》,会单独再谈),也是我接触财报的第一课。主要的感触包括:
(1)财报的阅读,先看懂全貌。由于财报的基础为零,好处是可以充分吸收,坏处则是遇到难点理解有点困难。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系统分析,目前的理解还很粗浅,资金和数据的相关关联理解的还不深入,但是相比于从前的看K线、找热点,现在我知道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什么样的公司可能有风险。
(2)五大关键数字力,构建财报学习的框架基础。现金流量、经营能力、获利能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五大关键指标的系统计算,有了初步认识,对公司运营的好坏有了定量分析的标杆,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还要结合具体行业、市场进行全面学习,薛云奎老师的《穿透财报》有很多相似之处。

【2】公司套路太多,不要成为蒙在鼓里的韭菜

《轻松读懂财报》,是阅读早期的第一道难关,但却是我目前最想重读的书。由于没买到实体书,只能在线看,前后的理解常常不连贯,所以现在重新打印了一本,准备二刷。
胜间和代老师的这本书,之所以绝版,也正是由于她成为了那个揭露皇帝新装的孩子,再加上日本人惯有的刻板,用专业的视角教导我们理解财报中的要点和陷阱。
证券分析师视角、会计师视角、投资家视角,三个维度的分析,让韭菜争取变得清醒些。之前自己同花顺中的自选股不少,结合报表的分析,删除了一大半,留下的不一定会很好,因为自己的分析力还不够,但至少明显不对路的股票自己不会考虑了。

【3】投资与投机,我选择稳健的价值投资

《证券分析》很难,上下册不含附录822页,我勉强算是翻完,理解很浅。有书中专业知识的壁垒、时代环境的局限,也有自己投入时间有限的不足,但很多闪光点,仍值得自己好好回味。
以过去为基础的投资和以未来为方向的投机,两者是迥然不同的,也相互争论了很多年。就个人而言,还是更喜欢稳健的价值投资,因为有章可循,从量变到质变是很长的过程,我选择先安稳的顺势而为,先努力活下来。但是价值投资也不是固守过去,需要对内外部形式都有透彻的分析。不能在投机与投资中左右摇摆,那样会一无所获。哪怕因为投资准则让自己获利出局后,股价仍然飞涨,也不后悔,耐心寻找下一个标的。

【4】控制欲望,坚持安全边际原则是价值投资的关键

价值投资的关键在于所选标的具备价值属性,可以是成长性公司的持续发展,也可以是优质公司受大环境影响的短期暴跌。当价格远低于价值时,安全边际良好,这时就是出手的好时机了。
不过,与上世纪三十年代不同,价格低于价值的机会少了很多,也就对投资者提出更好的要求,冷静、客观、忍耐,既要对行业发展深刻全面,也要对公司发展了如指掌。不是简单的一个股票代码,市场环境、价格优势、经营能力等因素缺一不可。

【5】该做的功课一步都不能少,持续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证券分析》中上册侧重于固定价值投资,下册则对公司财报的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开展分析,丢公司的价值偏差进行梳理。90年前的市场和现在肯定不同,但是对数据的分析是基础工作。安全边际也好,价值洼地也罢,不读懂财报数据,看透数据外的内容,是很难有效操作的。正如格雷厄姆提到的,分析师靠着“勤奋和系统性工作来发现价值股”。所以证券分析是分析艰辛和困难的,挣钱的难度远高于我们的预估,能通过扎实的数据分析、财报学习,提升找到价值较高的优质股的概率,已经是非常不容易。

【6】汉堡包案例,打破思维框架

如果前四本书是技术为主,那么后面几本则更多是思维模式。《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充分体现了巴菲特的人格魅力。
汉堡包案例是巴菲特书中的案例,讲的是买入股票后,股价上升会兴奋,股价下跌会垂头丧气,这是普遍现象,但是和汉堡包对比则很奇妙,如果我们持续要吃汉堡包,会因为汉堡包价格上涨而兴高采烈吗。
故而,作为一个韭菜,如果还是储蓄为主,未来几年也都会持续买入,那么熊市反而是最好的时机,投资也是长久的功课。追涨杀跌是惯性,高抛低吸是理论,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分析问题,是需要不断修炼,大开脑洞的。

【7】因势利导,合理利用惯性的力量

巴菲特在书中谈到他付出大量代价后,努力降低公司的惯性驱使影响。其实惯性也是分阶段的,开始行动时,惯性是持续行动的动力,例如早起、读书、英语等,当身体和思维都已经习惯后,更能有惯性的持续下去。随着公司与个人的发展越来越成熟,惯性的作用也要辩证的分析,对应良好的,可以保持发扬,但对于明显不符合发展规律时,那么就要克服习惯,努力调整,重新开始。

【8】专注与努力,是成功的基石

《跳着踢踏舞去上班》,是财报系列中比较通俗易懂的,很多小故事和案例,让我对巴菲特的了解更加丰富。
专注是巴菲特的亮点,一方面是他对投资的公司管理层要求专注,二他自己则专注于投资。努力则是书中对巴菲特最大的感触,不论是持续的阅读,还是复盘20多年的财报分析。
个人的精力总有限,把宝贵的时间专注于最重要的方向,努力用时间来积累,才能慢慢靠近成功。

【9】护城河意识要强烈,投资要把握重点

巴菲特谈股票市场,讲到投资的要旨不在于产业对社会的影响力、或发展空间,而主要是公司的竞争优势,护城河的产品能持续多久。
在过于的研究中,个人要么就是太宏观宽泛,要么就是一叶障目、陷入细节。但在投资领域中,了解大趋势、大环境很重要,但是具体到公司个例,还是要重视公司的横向、纵向对比,明确核心价值和护城河意识。正如每次公布数据,常常给出平均值,但是真正作用到个人时,平均数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定要向最领先的靠拢。

【10】财富管理的要义在于平稳和满足需求

《中国式财富管理》这本书,开头让自己比较兴奋,读到后面,则有点尴尬,有钱人的世界果然太丰富。
书中讲到财富管理的基本原则,即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积累的消费能力能够尽可能平滑分配在各个时段,避免消费上的大起大落。直白的讲,就是要钱的时候有钱花。
以前总是想努力的多挣钱,挣多少、怎么花,其实思考的还不够。个人理想的消费水平和实际情况总是差异较大,欲望如何平衡,心态如何管理,都是很难的问题。

阅读最大的收获,就是越来越靠近自己的边界,然后发现外面有更大的世界。故而,今年的学习,力争平稳而笃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财报与财富”专题阅读十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