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PET父母效能已经很久了,这次非常感谢海豚豚老师能够来到Keylight全脑教育曲江校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关于《PET父母效能训练》的读书会。
第一周的阅读完成了1-6章的学习,可谓是颠覆式的理论指导,让曾经的一些所谓的“育儿”思想,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首先,这本书在第一章第二页中指出,“青春期的孩子并非要反抗他们的父母,他们只是要反抗某些几乎被全世界的父母所采用的具有破坏性的教养方法。”这些所谓的“被全世界的父母”所采用的“破坏性的教养方法”,正是我们祖祖辈辈曾经,或正在使用的教育方式。
其次,接纳的概念,书中在第二章第十一页中指出:“父母如何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真实、原本的自己?”并且可以让我们坦然接受自己是一个人,“面对孩子的时候,会拥有积极的或者负面的情绪”,我们无须表现出自己是一个“称职”的父母,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每个孩子“一律平等地展示你的接纳和爱”。最重要的是,父母双方无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站在统一战线上”!
第三,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书中在第四章开始详细描述了如何做,孩子才会感觉到被接纳,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积极倾听”,我们要采用基本的态度,让我们成为一名有效的积极倾听者。
接下来,我会用RIA的笔记记录法,对我阅读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感受分享:
第一部分:
R:关于《父母总是被指责,而非受训练》一章中将父母分为三类(P8),“输家”,“赢家”,“骑墙派”。
第一类父母强烈捍卫自己对孩子以示权威、施以管教的权力,并认为理所当然。他们相信对孩子要予以限制、设定规范,要求孩子遵守他们给出的命令并服从指挥。他们往往用威胁、惩罚作为恐吓手段让孩子乖乖听话。假如孩子不服从,就实施处罚。
第二类父母通常用于孩子享有充分自由。他们尽量避免限制孩子,并以不使用权威的方式管教孩子为傲。这类父母和孩子的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总是以“孩子赢,父母输”的方式来解决,因此他们相信,阻挠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对孩子是有害的。
第三类父母是人数最多的,他们希望自己是明智的父母,在或严厉或仁慈,强硬或松散,严格或宽容的管教方式中摇摆不定。
本书的诉求是,如何让“没有输家”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让父母学会不加批判的倾听和坦诚的与孩子沟通。
I:我曾经的思想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一定要有个胜利者,虽然,我表面并不承认有胜负之分,可在很多的行为层面发现,内心的自己一定希望孩子听我的,因为“我是你妈(爸)”的思想主宰我们几千年。而看了书以后发现,原来还有很多父母是愿意通过不约束孩子而“保存”孩子的天性这种模式来管教孩子的,这种方式不能说是管教,更多的感受是妥协和忍让。然而,更多的骑墙派,会因为想保持表面的“明智”和“包容”,让自己游走于严厉和仁慈之间。
A1:还记得在第一次怀孕的时候,就看过很多很多关于育儿方面的书,书中总是会勾勒出一种理想的亲子氛围,让我一度觉得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母亲,可当孩子出生以后,尤其是与父母住在一起,那种溺爱和赤裸裸的“无原则”,让我实在忍无可忍,一次一次的激发出我内心本能的那种不满和躁动,心里始终会有一个声音,就是“我是妈妈,我才会对你的未来负责任”,于是乎,各种掌控,各种强势,各种要求,各种不安就淋漓展现。也不知道究竟是和孩子较真,还是和曾经儿时的自己较真,仿佛一瞬间回到了小时候,面对父母对我的“不讲道理”的反抗。而且不由得自己不对孩子提要求,或者讲条件,因为,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控制”他们的行为,已到达自己的满意,于是乎,就是鸡飞狗跳的我喊他哭。
A2:以后或许可以真正的学会,如何让“没有输家”成为可能,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去面对他们的各种行为,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孩子们不再成为“我的”人,而真正意义上赋予他们“独立”的身份,以毫无联系的眼光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第二部分:
R:在第二章《父母是人,不是神》中写道什么是接纳的概念,“所有的父母都是凡人,他们对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接纳或者不接纳。”我们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我们对于那个行为的评价。
而可接纳的行为和不可接纳的行为也会根据情况的不同发生改变,比如,一位善于接纳的妈妈,会对孩子大多数行为表示可接纳,而一位不善于接纳的妈妈,会对孩子的多数行为表示无法接纳。
也有一些家长,会在某个特定时期表示接纳,而在其他时间,则无法接纳,都是根据状态不断调整的。
文章中有一段特别有趣儿,我发现自己仿佛也如这个妈妈般焦虑:“最近,我在一个超市里观察了一位妈妈跟他年幼的儿子的互动。对我而言,两个小男孩表现的相当不错。他们不吵闹,也没有引起任何麻烦。但是,他们的妈妈却不断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跟上我!快点!’,‘手不要碰手推车!’,‘还不快点走?你们挡在路中间了!’……”
父母还有一种接纳叫——虚假接纳,在可接纳行为和不可接纳行为中会产生一种虚假的接纳。这种接纳会出现在孩子打扰了父母的需求的时候,而父母会试着遵循“宽容”的教育原则,控制自己的脾气,尽量不去发号施令,而他表现出的就是“虚假接纳”。
I: 这个道理非常容易理解,也就是父母一方面非常不喜欢孩子的某项举动,可又因为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满,而表现出的一种不爽的接纳模式,这种接纳模式在非常多的家长身上都曾出现过,这就是我们自己无法接纳自己情绪的一种表现。而我们的这种表现会让孩子更加搞不清楚状况,不知道父母究竟是接纳还是不接纳,于是乎就产生了内心的焦虑,也会让孩子不断的试探家长的内心,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疑惑和不安全感。
A1:我记得自己对孩子们也经常会用“虚假接纳”的方式处理情绪和问题,比如,我明明不喜欢老大去玩游戏,但因为碍于爷爷奶奶的面子,表面接受了这种现象,可我内心特别的难受,所以,我就会不开心,虽然嘴上不说,可行动上完全展示出了不满意,孩子就会很无措,我也很无措,我一方面希望他们看到我内心真正的声音,一方面又想表现的很包容,太不舒服了。
其实自己在小的时候,也经常会看“父母的脸色”,明明嘴上说没事儿,身体语言已经表现出了非常严重的不满,这就让我很惶恐,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
A2:未来,我想我会努力的去表达我的情绪,让孩子知道妈妈无法接纳他的某个行为,而不会再去压抑自己的内心,也不会让他们去猜我为什么生气了。包括对家人也是一样,直接表达比猜测更重要。
第三部分:
R: 第三章《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接纳性语言》中说,父母为何要学会积极倾听,以及以及积极倾听所应该具备的态度。
积极倾听能够帮助孩子弄清楚她们自己真正的情绪。在他们说出自己的情绪后,这些情绪常常会奇迹般的消失。积极倾听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对负面情绪的恐惧。积极倾听是把他看做一个独立的人,用全新的欣赏与尊重,给予孩子更深的关怀。父母首先倾听孩子,孩子就更容易敞开心扉,接纳父母的意见。并且孩子会自己分析问题,并最终找到某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因此,积极倾听,是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主、更有自我责任感、更加独立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积极倾听所应具备的态度:
1、你必须想要听到孩子要说的东西。这意味着你必须花时间去听。如果没有时间,只需要坦白地实话实说。
2、你必须真诚地想要在当下帮助他解决问题。
3、你必须能够真诚地接纳他的情绪。
4、你必须深深地信任孩子有处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又有能力为他自己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5、你必须认识到这些情绪是暂时的,情绪会改变,你无需害怕情绪的表达。
6、你必须把你的孩子看做某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这种“独立性”将是你能够“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情绪。
I:这部分其实之前还是了解过,可仿佛自己的引导不够,也是自己的情绪控制的不好,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将孩子独立于我之外,内心无法真正的把他看成独立的个体,总是有你是个“孩子”这样的感受。
A1:以前面对两个孩子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我是否有真正想去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我没有尝试过去倾听他们的想法,我总是着急的去帮他们下定结论,或者表达思想,试图去引导,去说教,而不是去解读他们内心的真正诉求,也就是无法像书上所说的,解码孩子的需求,或者说,我以为,我解码正确了,可事实上,真的并不清楚我是否真的正确了,因为我剥夺了孩子们的表达。
A2:以后再面对他们的抱怨的时候,用倾听的模式去沟通,让他们说的更多,尊重孩子的表达,也尊重孩子的不满,尤其是在哥哥和弟弟吵架这件事情上,我总是试图去讲道理,或者引导所谓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却忽略了孩子们之间的情绪,生气了就是生气了,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有人要要求他们彼此恩爱,彼此支持,他们完全可以自己选择相处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我们,不要干扰,不要引导,不要控制,相信和接纳他们的行为及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