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57:平均的终结(1)

Day 157:平均的终结(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你关注健身,那你一定知道衡量人肥胖的BMI指数。如果你热爱跑步,那你多半也知道一个用来衡量最大心率的卡式公式220-年龄。他们的共同特点其实就是用平均数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或者训练指标。

这本书的作者则用自身的经历以及大量的事实来说明这这个平均数作为基准的衡量方式是不对的。

世界太复杂,我们人类总倾向于用简单的方式来衡量人类特征。比如用一个分数来考量人。再比如用一个IQ值来衡量人的智商。然而人的特征总是有多维度来组成的,这些特征之间相关性也比较小。

如果依据每一项特征,来看每个个体所处的位置,会形成如下的锯齿状。实际上没有一个人会所处于平均数的位置。这被称为锯齿原则

Day 157:平均的终结(1)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觉得你是外向还是内向?我们在熟人中间常常会表现得特别活跃和奔放,而在陌生人面前也特别拘谨和害羞。人的性格非常复杂,性格和行为常常不能简单对应起来。需要考虑他所处在的具体场景是什么。这是个性原理的第二个原则,情境原则

有人曾经对参加夏令营的孩子进行研究,派出了许多志愿者,对孩子行为进行随时的追踪。结果发现有人可能在食堂里表现的很外向,但在操场上却显得很内向,有人可能在操场上很外向,但在数学课上却很内向。其实你根本无法说一个人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

行为性格尚且如此,那么品德呢?

我们常以为品德是深藏于人的本性之中的,有人偷东西或者撒谎,我们会认为他品德不行。

最早的有关品德的大型调查是在20世纪20年代。调查者检验了8000多所公立学校和2000多所私立学校的学生在若干种场景之下的欺骗行为,比如撒谎作弊盗窃等。刚开始他们觉得学生的品性要么好要么不好。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有孩子在做试卷时会作弊,但他在集体游戏里面就会保持诚实。有人在家里会偷些钱,但却不会在学校里偷钱。这些证明成熟与否与环境有关。

第三条原则是途径原则,他是说任何类型的人类发展包括身心道德或者职业发展,但没有单一和标准的途径。意思是说要达到目的,有很多不同的有效办法,而最适合你的途径则取决于你的个性。

每个人的发展不同,即便是同样的学习目标,发展路径和所用的时间也都会不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157:平均的终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