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职业与自我认知

【关于职业分工】

职业起源:社会生产力大发展以后,经济学研究者发现,分工可以使得生产效率提高。怎么分工呢?理想情况是每个人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譬如鞋匠只做鞋子,木匠只作木工。但是生产力继续提高,工业革命时,生产一些复杂的产品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十分复杂的工序,因此,聪明的人类发明了另一个分工高效的方式----流水线。关于流水线的高效,读者可以模拟一个有趣的实验---“翻牌游戏”。

等到21世纪,在IT这个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领域,科学家和研究者负责研发出新技术和新应用,而工程师负责实现,他们的工作体现在码代码;产品经理,负责设计出纷繁复杂的功能,让用户用得更舒心,更依恋。以此类推,还有设计师..运营专员等等。

可是IT产品,特别是直接推给用户的互联网产品,很可能会发生生产出来但不符合预期的效果。玉不琢不成器,这些产品需要多次试错和迭代。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对每个产品都规划个半年再推出呀?当然人类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工业界的流水线的思想能不能借鉴一下呢?于是我们提出了“敏捷开发”“DevOps”这样的概念,目的都是为了建立起一条快速的IT流水线,快一点,再快一点。

【求职】

介绍上述职业演化的过程,主要是为了表明,职业是一种你当前能力和社会分工相匹配的状态。无论是接受了某方面的技能教育和培训,还是过往努力的所证明的成绩,都可以使你获得一份进入职业的门票。

进入职业之后,我们大家都想获得高管或者CXO的位置。他们也许是从具体执行的基础岗位上来,也许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所需要的能力更为“通识”了。作为一个机构或者公司的领导者,他们考虑的是方向和方法论的问题了。举个例子,由他们决定是否搭建出“流水线”或者其他什么线。

可是,汲汲营营地求职是为了什么呢?总结出来,低层次的原因为了生存,高层次的原因则是自我实现。那么如果我们拥有巨大的财富或者资产,不求职自然也是可以的。如果我们有了为之奋斗的自我实现的目标,那么不去参加激烈的职业竞争当然也是可以的。

自我认知

作为一个BUPTER,在求职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部分同学去做科研,有些苦心准备去大公司,有些则去创业,当然,这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同学是“迷茫”和“盲目”的。迷茫的同学,其实往往对自我认知和定位不甚清晰。

关于自我认知,推荐几个心理学测试网站

1、 十六型人格测试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16personalities.com/

2、性格优势问卷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uthentichappiness.sas.upenn.edu/

3、BIG FIVE 大五类人格测试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pesk.com/bigfive/

4、社会资本测试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greatergood.berkeley.edu/quizzes/take_quiz/13

5、了解你是不是晨型人(了解你自己的生命节律)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et-hosting.com/limesurvey/%3Fsid%3D61524

6、MBTI职业性格测试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pesk.com/mbti/dati_tw.asp

.....

感谢这些测试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可是我们并不能把这些当做唯一的参考因素。

比如有些学弟学妹会咨询我:学姐,我不想做研发了,做什么我好迷茫。这就又回到求职那个话题了,既然进入求职阶段,那就要梳理自己的能力到底有什么,才能匹配上,当然不能仅凭一腔意愿。

又比如有些会问:学姐,我想出国留学,但家境普通怎么办。有目标自然好,可是目前自我的条件无法满足,那就要为之规划和努力。比如工作攒钱就是一条路对吧。

了解自己是一生的功课,身份不同,环境不同,经济情况不同,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需要甄别,哪些是真我,哪些是为了成为他人眼中的“优秀”而表现出来的我。

-------------------

以上是一些在求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欢迎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IT职业与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