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减法的2018!

昨天,在弘丹老师的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每日一问的问题是,2017我最后悔没做的一件事。想了想,于我,最后悔的事就是大概报了上十堂微课吧,却没有认认真真的去听,去学习,去实践。不仅浪费了金钱,还让自己更纠结了。

自己报课程的初衷就是要提升自己,源自心底的想要改变自己。就像昨天晚上跟韵丹姐聊天说,感觉自己高中阶段是最开心快乐的,因为那时候身边的好朋友是开朗健谈的,所以感觉自己也变得开朗健谈起来。没心没肺的玩,没心没肺的笑。所以如果问我,后不后悔在那个该认真学习的时间段没努力,发自心底的说,不后悔。因为现在的我怎样也找不回了那时的快乐。所以一直想要把那个我找回来,想要重新变得开朗健谈,因为意识中,总觉得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才会四处逢源。当发现找不回快乐的时候,于是就想要通过参加各种微课,提升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而去让别人认同自己,欣赏自己。然而问题是,自己想要学的越多,报的课程就越多,东看看西听听,并没有把精力放在一个点上,所以学习的质量是不高的,因为没有见到当初报课程的时候期待的效果,慢慢的慢慢的就选择放下了。以至于很多的课程都没有去听。所以,到目前为止,我还是那个我。

昨晚跟韵丹姐聊完就像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就像韵丹姐所说的,虽然自己加入了TED社群,但是却并没有把TED社群主动关怀、分享快乐的文化融入到我的生活当中,我依然不会主动关怀,依然不敢去分享快乐。校长的一堂课说了一个“种豆得豆”的概念,想要快乐就去分享快乐,想要健康就去分享健康,想要财富就去分享财富。所以,我要跨出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全然释放自己,学会分享吧。把以前纠结的问题都慢慢的放下,学会去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

比如总觉得自己的学习方法太费时间,需要去抄写课件,在抄写的过程中才会悟到更多的东西,这显然与我时间不多的问题产生了矛盾,所以我纠结了,便不断去寻找能高效学习的方法,可以说,这几个月我都在寻找吧。是的,几个月,那反过来,如果我把这几个月找高效学习方法的时间用在每天抄课件,领悟课件,发现灵光一闪的点就去记录,自由书写出来,那我现在还是这个纠结着寻找高效学习方法的我吗?

又比如,我总是在纠结该怎么去跟别人聊百年人生的问题。不知道怎么聊,事实上是不是还是因为自己储备的知识不够,无法向别人输出更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呢?所以,如果我把纠结怎么跟别人聊天的时间放在去学习新人起步30堂课的1-8堂课,反复的去领悟,反复的去应用,是不是就不会纠结不会聊天的问题了呢?

再比如我总是在纠结我该怎么才能变得有料的问题。怎么才能变得有料?杨老师曾说过在书中取料,在生活中积累。。。正新在商学院的分享也说过,商学院的课程其实就涉及到了财商、智商、情商的话题,如果能把商学院的课程学懂学透,然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不就是有料了吗?

所以校长说很多人遇到问题就迎上去,那后面他遇到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简单。事实上,就是因为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就像打怪兽一样,一级一级的过关,最终就能通关。

所以,我的2018,坚持要做的事就是每天学习新人起步30堂课的课程,坚持写学习心得,发到博客等平台;坚持学习商学院的课程,这个作为自己提升个人成长的取料之处,并且自由书写心得,输出到、公众号平台,见证我的一路成长;坚持每天看30分钟的书籍,首先看完《失传的营养学》,把学到的东西也可以写成文章发到公众号,,命名为《失传的营养学》读书笔记;坚持每天增温C单,放下纠结,记住,现在的C单主要是用于自己练习的对象,用真正的有所谓无所求的心态,敞开的聊,也不用想聊天的内容是不是与百年人生有关,学会引导聊天,就是自己丢出话题,而不是让别人牵着我走。

我的2018也不再去报任何的微课,好好的在系统,记得上次看弘丹《时间的格局》这本书,里面说,初学者要学习某项技能还是建议读书,用主题阅读的方法有知识的框架后,需要提高的阶段再去参加课程。

牢牢记住这个原则,做好减法,可能所有的问题都会能迎刃而解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减法的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