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的,都是别人的故事

喝酒吃肉听故事

知乎是个很奇妙的世界,在那里,你会看到千百种不同的人和生活,会觉得人生处处充满惊喜,下一秒转角就能遇到爱。但现实是惊喜都在别人的生活里,你有的只是惊,或者平淡。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和别人分享,需要得到关爱。但又天性自私,如果能无条件地得到,何须费力地付出。所以社交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一种病态的不对等交换。有人遇事了想找人倾诉,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就算问题没有解决也无妨,毕竟只是想要找个出口然后被安慰。试想一下,如果你找一个人吐槽,刚开了个头“唉我最近特倒霉”对方就一言接过去“你别说了,我更倒霉”,然后开始吐他的苦水,你会如何?反正我是不会高兴的,并不会因为对方比我遭遇更惨而得到平衡。为什么呢?因为我想要的是倾诉和被倾听这个过程,并没有想要当个情绪回收站。

然而事实是我往往是听故事的那个人,是消化对方各种情绪的那个人。有人不爱讲说自己是因为觉得没什么可讲的,或者想保留自己。我还是挺想讲自己的,奈何不会讲故事,所以还是当听故事的那个人更舒服。你看其实我现在就是在植入自己。

听故事是件很有趣的事。知乎就是个故事汇,聚集了上至天文地理的科学知识和下至街头巷尾的狗血八卦,却又不会像期刊杂志一样难度系数高到必须有相关储备才能读懂,也不会像天涯论坛一样内容杂乱让人分不清是编造还是博取话题。喜欢点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一条条翻看回答,深情款款也好,故作潇洒也好,甚至抖机灵也好,陌生人的故事总是充满着俗世的温情,看着这些答案甚至有一种窥视的快感。那么多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都在这里,打开页面就能看到,不用走很远去认识很多人说很多话就能接触到,更不用冒着无用社交的险浪费一整个下午。

这听起来很美对不对?有好玩的人讲好玩的事,也有多情的人抒无用的情,更有和你和我一样的人,生活平淡平庸。于是很容易被逗趣,也很容易产生共鸣。

知乎上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你见过的智商最高的人是怎样的?有一个高票答案是,给一个朋友安利了知乎,他刷了一整天知乎,然后卸载了app。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正是我对知乎着迷的时候,每天在自己关注的话题下淘有意思的问题翻看答案,常常刷到最低票答案才罢休,当然也常常看得忘了时间。这个回答让我愣住了,瞬间停住了向上滑动的手指。

我这样每天寻宝一样找各种问题看各种答案是为了什么?弥补现实中过于狭窄的交际圈?收集世界上的奇闻逸事?都不是,我只是沉迷在别人的故事里,好像找到了一部分自己的影子,然后臆想借到智慧。最后还是要回来过自己的日子,并无可借鉴性。

年轻的时候或许会喜欢鸡汤,喝一口就觉得自己得到了大补和心灵共鸣,处处艰难的世界真的不只自己一个人。这种找到了依存和队伍的失落孤单和寂寞,一下被填上,都不怕营养过剩了,哪里还需要后悔药和还魂丹。虽然大多时候只是在喝到的那一刻觉得熨贴而转身就忘。后来慢慢不喜欢了,那些被他人精炼的浓汤宝加到自己碗里其实并不合口,多少变了味儿。哪怕拥有同一个天时地利与人和,依然会有那么一丝细微的情绪让你仿佛处在宇宙空间,星河渺渺,找不到信号。这时候,那些曾经囫囵吞下又消化不良的汤药又会慢慢显现出来,酝酿一番,端出一碗,一碗新汤,还是那一副旧药。只是这次是自己亲手慢慢熬制而成,先倾倒愤怒、心碎、疯狂大火沸煮,再添加嗔恨、痴愚、钝痛中火烹调,最后辅以原谅、和解、释怀文火慢出。这碗汤容不得你不喝。

果真是自己做的饭最好吃,自己悟的道理也更深刻,别人的故事再励志,眼下的这个坎还是难过。

所以企图偷取别人的生活走捷径是行不通的,就跟“听说了许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的道理一样,如果只是听说别人的故事,并没有改变的行动,是改写不了自己的故事的。身处现在的时代,不怕营养不良,只用担心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进而根本不动手。

我并没有要你也卸载app专注自己的小圈子,只是,答应我,别被别人纷呈的故事迷住,也要经营自己的生活,好吗?比如,每天都会看三小时手机,但睡前也要看三十分钟书。


文章By喜饼,初次发布于微信公众号“喜饼不是饼”。感兴趣请关注哟!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听的,都是别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