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书摘笔记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自序


“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用它来更好地拯救这个世界。”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

在我的定义里,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也就是说,上述三条信息是不是知识不是一个客观存在,它取决于了解他的人能否使用这些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产生新的结果。

第二章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2018-11-24 09:17

而管理知识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2018-11-24 09:44

可那些摘抄下来的名言警句,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2018-11-24 09:48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的读书方法是:花很多时间去阅读一本新书,去记录新的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我们看似节约了很多加工整合的时间和精力,以便能够读更多的新书,但却是买椟还珠,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把最有价值的工作放弃了。

2018-11-24 09:50

但古人早就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18-11-24 09:52

因此,现在的我,在读书时既不追求数量,也不要求读完。我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2018-11-24 09:58

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如果把进步的过程比喻成往杯子里倒水的话,习惯性防卫就是盖

2018-11-24 09:58

在杯口的盖子,阻挡我们进步。其实有习惯性防卫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那就会陷入无法自我提升的境地。

黄金思维圈

2018-11-24 20:29

由于我们的教育经历中缺少“反思”这一重要能力的训练,我们大多数人常常把总结当成了反思。

2018-11-24 20:30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或者,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2018-11-24 20:38

事实上,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发现知识误区;(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

2018-11-24 20:38

否用了起来。

2018-11-24 20:40

这种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的结论,我称之为“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做出的假设。

2018-11-25 09:33

比较重要的大事发生后,当然应该反思,但是,决定你在关键时刻表现的,却是一个个小事的积累——临场的发挥、沟通的技巧、心态的调整。

2018-11-25 10:08

我们读书就是读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而最好的书,其实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本书,自己就可以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2018-11-25 10:13

可是,对于自己的生活,我们常常是有经验,没反思。如果我们只有经验,没有反思,我们的经验可能让自己在错误的假设下越走越远……

2018-11-25 10:13

有一次,我听到一个朋友说:“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

2018-11-25 10:13

我很喜欢这个定义。教育,不是简简单单告诉你多少新知识,而是让你学会如何重新解读旧经历,产生新行为。想一想,我们愿意花钱去上商学院,学习别人的案例来

2018-11-25 10:13

改变自己的管理行为,那么,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编辑成案例,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呢?

2018-11-25 14:02

兰迪·波什是一个有热情和梦想的人。他在自己的演讲中推荐了一本书——《一分钟经理人》。这本书非常薄,但是里面有一个观点却非常吸引我:“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触及了最关键的问题——我

2018-11-25 14:02

们之所以不改变,常常因为我们没有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反馈。

2018-11-25 14:15

生活就是一本书,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都是一个个埋藏着启发的案例,关键是我们必须有能力解读它。首先,我们要把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选择出来,然后才能从中发现更有价值的启发。而这个过程,都是在锻炼反思的能力。

2018-11-25 15:59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2018-11-25 17:17

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2018-11-25 17:17

我们在元认知上的差别表现为认知效率与认知深度上的差别。

黄金思维圈

2018-11-25 17:55

但是事实上,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时过境迁后,我们会根据现在的情况,扭曲自己过去的想法和对行为的解读!

2018-11-25 17:57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回忆是对你见到的场景进行回放的话,你的回忆里是不可能有你自己的影像的。你之所以能够看到自己,是因为回忆其实是大脑对过去经历的重构。回忆中出现的画面,是我们自己重新构思的。重构的记忆并不一定可靠,而我们又常常会把我们自己大脑重构的记忆,当作准确无误的事实。

2018-11-25 17:59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只有坚持做如实记录的人才能深刻理解这句话。

2018-11-25 17:59

我自己在过去6年时间里,坚持把每一天我认为重要的事情记

2018-11-25 17:59

录下来,这样我的日记里面就可以有一个大多数人没有的项目:回顾去年今日。

2018-11-25 17:59

是如实记录,让我和别人同样在过去了6年的时间后,我却有丰富的材料拿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所以,这是如实记录过程的第一个价值。

2018-11-25 18:00

如实记录还有第二个价值,那就是:记录的时间跨度

2018-11-25 17:59

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就越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2018-11-25 18:02

答案是:拧水龙头的行动和出水的结果之间有10秒钟的延迟。因为结果不是即时反馈的,因为有这10秒钟的差距,我们学习其规律便产生了困难。10秒钟的延迟,就让我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而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其因果关系在时空上并不是密切联系

2018-11-25 18:02

而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其因果关系在时空上并不是密切联系的,甚至相距甚远……这样的规律对我们的经验处理系统而言太复杂了,超出了学习的视界。

2018-11-25 18:38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从生活经验中学习到更底层的规律,我们的

2018-11-25 18:38

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跨度。这种时间跨度能让我们超越简单的应激直觉反应,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底层真相。

2018-11-25 18:42

前面讲如实记录过程,主要是侧重对事情的经过、结果进行记录。但是,更有价值的记录,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等。为什么要记录这么多内容?因为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都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累加作用。我们当时思考不周全,除了自己对问题理解不透彻以外,可能自己当时的情绪状况、周边环境给的压力,都会加剧问题的严重程度。所以,如果要复盘自己当初的决策,就不能仅仅

2018-11-25 18:42

记录事情的结论,更要记录可能影响判断的所有因素。

2018-11-25 18:42

除了记录这些影响因素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所谓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一般而言会记下面几个问题:1.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2.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3.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2018-11-25 18:42

4.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2018-11-25 18:43

这就是原因。记录的过程,其实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大集合,是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重新理解过去一天发生的事情。而这种通过书写记录、调用知识来解构和重构问题的过程,才是记录最有

2018-11-25 18:43

价值的部分,也是记录帮助学习快速提升的关键环节!

2018-11-25 18:46

事实上,我发现:回顾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过往看似平淡的日子,因为时间的力量,因为空间的变化,因为心境的改变,因为自己的成长,回头看的时候,就产生了新的意义:这种回头重新面对过去的做法,让我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自己,也更好地理解现在的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够给未来的自己以启发。

2018-11-25 19:38

最初,我养成记录反思的习惯后,常常惊喜于自己从一天的生活中学到了新的经验。然而慢慢地,我发现很多当时以为周全、正确的决策,时间过得越久,自己越能看到其实它们还有不足的地方——因为我们的经验往往是对事件本身的得失层面做出“正确反应”,而这个决定很可能在更大的层面上是“错误的决定”。

2018-11-25 19:38

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用基本、简单的原则思考

2018-11-25 19:47

周/月度回顾——审视问题解决思路

2018-11-25 19:48

在每周或每月回顾时,我会结合周计划目标或月计划目标来审视关键目标的实现情况。我会问自己:1.本周或本月的目标与期望是什么?2.实际情况如何,比预期好还是不好?3.为什么?•做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的假设是什么?)•如果现在重新做,将会如何执行?新的假设有什么不一样?

2018-11-25 19:48

“跨领域经验”的类比与借鉴:思考自己遇到的问题可能与其他领域的哪些问题相类似,他们用了什么解决思路和方法?他们的假设是什么?这个假设的原理是什么?对我认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借鉴?4.总结经验。•有效的假设,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有效的?我未来一定要记得避免不考虑条件地乱用这次有效的经验。•哪些假设这次验证是错误的?哪些行为是未来要坚决避免的?

2018-11-25 19:48

哪些假设是这次想到或者借鉴的,接下来要尝试应用的?这个思考模板,你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此外,在月度回顾中,我还会做一个工作:将本月的新启发、新方法、新认识、新问题集中汇总起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2018-11-25 19:49

五年以上回顾——探寻基本规律如何影响生活如果我们站在5~10年,甚至更长时间维度回顾审视自己的生活,会有更多奇妙的发现。可是怎么回顾这么长时间的内容?有一个方法:时间线(time line)回顾法。这个方法分为三步:1.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

2018-11-25 19:49

让我们现在骄傲的事情是什么?•取得的成就是什么?•遇到的困难与障碍是什么?2.用三条线索记录过去10年的关键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要事件•发生在家庭、公司或自己所在机构的重要事件•发生在全局(组织之外,包括国家、世界)的重要事件3.看看这些事件有什么关

2018-11-25 19:49

系,它们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哪些因素比其他因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如果我当时采取其他行动,可能有什么不同?在类似的背景下,其他人采取过什么行动?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

2018-11-25 19:42

生命中给我极大帮助的贵

2018-11-25 19:42

人,都不是因为我帮助了他们什么,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我如何帮助别人。而我之所以投入那么大的热情去帮助别人,只是因为这是我喜欢的事情,不去计较有没有回报。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有热情和勇气坚持做超越自身利益的事情时,世界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给你回报。

2018-11-25 19:51

科学研究证明,唯一可以从外部获得持续幸福感的因素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2018-11-25 19:52

我在印象笔记中新建了每个月的日历,在日历中会提前安排本月要见的朋友,见面后再在上面记录见面的场景和收获。等以后回过头来,打开每个月份的日历,看到当

2018-11-25 19:52

时见到的朋友,当时的自己,我们在什么场景下见面,聊了一些什么……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而且常常会带来新的机会。

2018-11-25 19:53

所以,其他人把买书看作花钱,而我则把买书视为投资认知的理财。在我看来,没有哪个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提升自我认知更高。越早让自己的认知升级,就越能享受其带来的复利效应。

黄金思维圈

2018-11-26 08:53

对大多数人而言,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往往是“用复杂对付复杂”,人们想出更复杂的方法来处理复杂问题。而我的底层假设是:在很多情况下,看起来复杂多变的系统,其实是由背后简单的基本规律

2018-11-26 08:53

决定的。

2018-11-26 08:56

1.简单是有限度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要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分简单。2.有一些领域的系统就是十

2018-11-26 08:57

分复杂的,难以简化。换句话说,有些领域没有简单规律或者至少我们还没有找到关键规律,这个假设就不成立。

黄金思维圈

2018-11-26 12:36

不变,即企业存在的理由不变——为用户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其实“用户需求是第一位”的要求一直没有变,只不过我们的企业必须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改变自己,挑战自己,才能满足这个用户需求不变的底层要求。

2018-11-26 12:36

现在,我们又发现了新的临界知识——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企业决策第一原则!

黄金思维圈

2018-11-26 17:16

问题的关键在于:第一,我们能够培养预见性认知的能力吗?第二,如果可以,要怎么做呢?

2018-11-29 10:37

几年前的这次对话,让我茅塞顿开。是的,结构决定走向,走向决定未来。所谓结构,是指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而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多个元素组成,这些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结构。

黄金思维圈

2018-11-29 12:11

以我的经历为例吧。两年前的一个清晨,我坐在电脑前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我在什么领域比身边90%的同龄人要强?”

黄金思维圈

2018-11-29 12:16

那到底什么是“复利”呢?我认为,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2018-11-29 12:24

因为拓展人脉的关键利率不是发更多名片,而是让自己变得有价值,让人们愿意把你推荐给别人。所以拓展人脉的关键,首先是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对他人有帮助;其次,才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

2018-11-29 12:24

这个账不好算吗?什么时候你才应该把钱投资到理财产品上呢?当你的收入扣除生活成本和自我成长之外,还有闲置资金的时候。这些钱,才是应该拿去理财投资的。这才是真正地理解了复利模型。

黄金思维圈

2018-11-29 12:25

想要成功,于是去咨询那些成功的人,以求得更多经验和规律——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面对问题时的处理方式。而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样的方式,很可能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仅仅凭借结果来判断之前的决策是好的。

2018-11-29 12:27

所以,我们应当养成这样一种思考方式:过去的每一件事情的结果,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也将有无数种可能的结果。如何描述和应对这么多不确定的可能性呢?

黄金思维圈

2018-11-29 15:39

她的从业经历告诉她,绝大多数营销人员都把营销工作看成孤立的what,而忽略掉背后的系统和why。他们忙着写微博、微信的文案,策划各种活动,但是却没有真正地思考:“我为什么要写文案?为什么要做活动?为什么要跟热点?”

2018-11-29 15:39

由此可见,即使是在营销这个尤其需要清晰的思路、灵活的头脑和很高的专业敏感度的领域,大多数从业者都可能还没有养成从why入手思考问题的习惯。毕竟从what入手是最简单、最符合大脑直觉反应

2018-11-29 15:39

的思考模式。

2018-11-29 15:39

如果你想要和别人不一样,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那么你一定要比别人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更好地看透问题的本质,你应该培养问“为什么”的习惯。

2018-11-29 15:40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询问自己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就能更好地思考问题。通过问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你开始获得普世的智慧,有更深刻的洞察力。

2018-11-29 15:45

意在给客户做咨询的时候,我越来越发现:客户提出的问题是X,

2018-11-29 15:45

但是答案往往却在Y。就好比你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你告诉医生头疼,但是医生需要全面检查,因为你的病因很可能并不在头部。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就是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黄金思维圈却能够有效帮助我们有意识地去思考:我们的问题真的是头疼吗?

2018-11-29 15:49

当你停留在what的层面找答案的时候,答案永远不会有创新。而当你从why的层面去思考问题的时候,你在how的层面就会产生很多创新想法。因此我们公司的员工都要培养解决问题时先询问why的习惯,以终为始地去开展工作。

2018-11-29 15:54

黄金思维圈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强大的思考工具,也因此成为我的临界知识之一。它如此简洁,而又直指问题的本质。我真诚地向大家推荐这一思考方法和工具。这可是我们公司快速成长的秘密武器之一啊!

黄金思维圈

2018-11-29 16:02

如果你在北京,忍受着高昂的房价、拥挤的地铁和呛人的雾霾,却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单调上下班生活……那么,你真的不如回到家乡。至少,家乡有父母和清洁的空气。了解另一个圈子的人在做什么,尝试一下自己未曾有过的人生体验,听一场自己从来没接触过的领域的讲座……这些都是你在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不过,让自己能够更高效地具备信息优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法:找到人脉中心。

2018-11-29 16:04

在看到变化这件事情上,人们也一样。说起来都看到了风口,可是真的愿意放弃目前安稳的生活,投入不一定靠谱的风口,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很多机会,不是死在你不知道,而是死在你知道得太多,却没有行动。那么有办法破这个局吗?很幸运,至少有三个方法可以尝试。

2018-11-29 16:06

第一,祈祷自己拥有冒险的基因。

2018-11-29 16:06

第二,精益创业,最小成本试错。在我看来,精益创业的思想让人类应对环境变化的方法论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什么是精益创业呢?简单地说,就是最小成本,快速试错,快速改进。比如,你有一个创业想法:在北京地铁站里自动售卖鲜榨果汁。大家投币或者扫码支付,榨汁机自动榨汁,你就可以喝

2018-11-29 16:06

到一杯新鲜果汁了。北京地铁每天有上千万的人流,在每个地铁口放一台这样的机器,这是多大的业务啊!你会怎么办?联系生产厂商,开发自动榨汁机模具,和地铁运营公司沟通,安装投放机器,等待市场反馈?

2018-11-29 16:06

精益创业的思想不是这样。最小成本试错的方法更可能是:拎一袋水果和一个榨汁机,站在地铁门口卖榨汁,看有没有人买。如果没有人愿意等着你榨汁,你也不用浪费钱去开发模具了。如果有不少人愿意买,你就做一个售卖机的外壳,自己藏在里面。有人投币之后,你打开榨汁开关,模拟一个投币自动榨汁机运行的全过程。如果

2018-11-29 16:06

投币自动榨汁机也很受欢迎,你再开发模具,显然成功概率要大得多。

2018-11-29 16:06

精益创业的思想告诉我们:面对环境变化的时候,如果不敢确定,你可以先小成本测试,找到相对靠谱的方案后,再加大投入,直至全力以赴。这个过程中,“策略尝试、观察结果、保留策略”恰好对应着进化论三大要素:变异、后果、遗传。只不过,精益思想极大地压缩了变异的时间和遗传的速度,能更高效地推动进化。

2018-11-29 16:08

第三,模仿领先者的行动。中国人学习美国创业产品的能力全球

2018-11-29 16:08

第一,从人人网到团购再到微博。不过,变化的环境才不管你是模仿的还是原创的,只要你适应环境就可以。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这样的现象。一些物种在变异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有优势的性状;而另一些没有这些基因的物种,可能会模仿这个优势性状的行为,它们也生存了下来!看到在环境变化中取得优势的行为后,你可以选择跟进。事实上,多数情况下,抓住一个趋势并不需要你是第一个看见的;你只要是第一批跟进的,就能够享受到变革的红利。比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下海...

2018-11-29 16:08

年;QQ当年模仿了ICQ(国外一款聊天软件);乔布斯够牛了吧,他的图形界面是模仿的施乐;画家里最有模仿力的可能要数毕加索了。艺术圈里流行这么一个传说:曾经有段时间,只要毕加索一出现,画家们就赶紧将自己的作品藏起来,因为毕加索看到就会把人家的抄袭一遍。其实,模仿也是管理学上说的对标。当然模仿也是有层次的,真正的模仿是理解“为什么”,看到模仿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表象,这才是后期超越的关键。不过我发现,你能模仿的成功,往往是和你一个能力层级的人...

2018-11-29 16:09

云的策略,那基本上是天方夜谭。可是你模仿你朋友圈里的“尖子生”,却能给你很多启发。所以,重要的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能采取行动,改变多少。

黄金思维圈

2018-11-29 17:02

那我们如何能够具备这种能力?推荐几本重要的书籍: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德内拉·梅多斯 [1] 的《系统之美》和丹尼斯·舍伍

2018-11-29 17:02

德的《系统思考》。

2018-11-29 19:05

这个例子给我两个启发:及时反馈,对系统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候你成功,不是因为你努力,只是你幸运地处在正确的位置。

黄金思维圈

2018-11-29 19:06

人脉对我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感,提供情感慰藉;第二,信息,提供信息情报;第三,能力,分享资源能力。

2018-11-29 19:07

第一种,就像你的大学同学、亲戚朋友。你们聊的东西差不多,认识的人也差不多,他的朋友也有很多是你的朋友。这种朋友关系称为重复关系。

2018-11-29 19:07

另一种关系是,你和这个人活在不同的圈子里,彼此的朋友也不一样,你通过他能够认识另一个陌生圈子的各种新朋友。这种朋友关系称为非重复关系。

2018-11-29 19:07

在这个关系网络里,大家的信息获取和交换渠道比较类似。那么从系统的角度看,你接收到的信息就会存在大量的冗余。因而,你在这个人脉网络中获取信息的效率就会降低。

2018-11-29 19:07

如果要让你的人脉网络关系形成更大的信息优势,你就要在你的朋友圈中尽可能多地增加“非重复关系人”。换句话说,你需要增加与你现有朋友圈关系背景不同的新朋友。

2018-11-29 19:08

关系找到工作的次数,远远大于通过强关系找到工作的次数。所谓强关系,是你的亲朋好友、熟识的人,这些人往往会和我们拥有相似的生活经历,相似的背景,相似的人脉圈。相反,弱关系是那些可能只有一面之缘、很久都没有联系的人,他们带来差异化信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2018-11-30 08:55

你要做的不是去各种圈子毫无头绪地认识各种人,而是从认可你、志趣相投的人里面,发现和整合各自圈子的资源。

2018-11-30 08:56

很多人热衷于参加各种沙龙、论坛换名片,然后在朋友圈留个

2018-11-30 08:56

言、点个赞什么的。但是这么做,基本上没有效果。翻翻通讯录,你的朋友圈里一定也有这样的朋友。平心而论,你会主动和他分享你的资源和能力吗?那么怎样才能把一面之缘的弱关系,转变成能够分享能力的强关系呢?

2018-11-30 08:56

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大多数人都会忽略的,那就是和弱关系进行1对1的深入交流。要想把网友转变成生产力,你就必须花专门的时间和他们沟通。

2018-11-30 11:40

所谓“自我暴露”,是指和别人分享你的一些小秘密,或者去分享一些不会在公开场合谈论的话题。

2018-11-30 11:41

在和朋友沟通的过程中,有三个黄金问题必须要问。第一个是:我怎样才能帮到你?主动地去询问别人,我怎么做可以帮助你,这就是一个给予者的心态与行动。第二个是:你能给我什么建议吗?我们主动向别人寻求建议和帮助,既认可了别人的价值,也为自己带来创造新机会的可能。第三个是:你觉得这件事情还应当再去咨询谁?通过这个问题,

2018-11-30 11:41

可以获取新的人脉线索。有朋友帮你介绍朋友,沟通起来信任成本更低。

黄金思维圈

2018-11-30 11:45

建立安全空间,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构建冗余备份。

2018-11-30 11:45

、关键节点备份

2018-11-30 11:45

人们想出了退而求其次的办

2018-11-30 11:46

法:不备份整个系统,而是备份最关键的部分。

黄金思维圈

2018-12-01 09:27

热点永远追不完,风口也是给有准备的人,那些都是what层面的表象。你真正的优势不是去追那些what,而是问自己why。

2018-12-01 09:29

我们知道: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 工作成果。

2018-12-01 09:30

任何一个工作,都有高产值环节和低产值环节。提

2018-12-01 09:30

提高效率的关键,就是找到高产值环节,并集中精力保证它的质量,而把低产值的环节外包出去!

2018-12-01 09:33

想明白这件事情,我就开始大幅度改造我的说书准备流程,把它拆分成十多道工序。我严格控制上面的核心价值环节,其他环节就交给更适合的外包人员完成。这样,我真正投入准备说书节目的时间,从原来4天左右减少为5~6个小时。而有趣的是,节目质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因为我有更充足的时间关注最关键的价值生产环节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018-12-01 09:35

为了让我现在录制的节目在未来仍然能够销售,我以终为始地构想了这样的场景:假如一期节目是2016年1月录制的,那么100年以后,也就是2116年1月的时候,人们为什么还要买你的节目?时间跨度100年,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得到”那时还存在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这个思考方式让我找到关键点,那就是你制作的节目内容,其主题必须是不随时间流逝而使价值消逝的。比如《影响力》

2018-12-01 09:35

自控力》,可能过100年人们都会关心,现在的研究结论都会对后人有启发,这就是经典著作的价值。当然,不可能我选择的所有说书内容都能管用100年,但是有一点却是明确的,那就是不追热点,关注经典。

黄金思维圈

2018-12-01 09:39

在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教育创业的背后,是学习之难的冰冷阴影。深度的认知和学习,永远要耐得住寂寞,下得去苦功夫。没有刻意学习的痛苦,就没有一针见血的清楚。然而,我们随处可见的“秘籍”与“真知灼见”像速成的兴奋剂诱惑着人们。我们在更轻松、更快捷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一批人貌似深刻的肤浅。

2018-12-01 09:52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己认知能力的优势获得更多的世

2018-12-01 09:52

俗利益。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硬币的另一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交易成本不断下降,顶级人才的溢价越来越高,而普通人才的生存条件却在恶化。比如罗辑思维用顶级人才给你极其便宜的服务时,你还会听你们县城里的学者讲座吗?这个时代,顶级的油画是史无前例的贵了,而那些还说得过去的油画现在却越来越不值钱了。

2018-12-01 09:52

这样的趋势说明了什么?如果安于做那长尾的80%,或许生存的绝对条件在提高,但是相对生存差距在加大。好在这股力量才刚刚开始,认知优势形成的竞争优势也刚刚拉开序幕。事实上,继学历优势、关系优势之后,认知优势将成

2018-12-01 09:53

为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普及之后的新的机遇红利。

2018-12-01 09:53

换句话说,在这种充分的商业竞争中,具备商业底层认知方法论的人才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的商业竞争引入越来越多有哲学思考、深度独立分析判断的商业人才,对中国的国家发展亦是大的幸事。

黄金思维圈

2018-12-01 09:55

附录 书中提及的重要书籍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德内拉·梅多斯,《系统之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丹尼斯·舍伍德,《系统思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

2018-12-01 09:56

乔西·维茨金,《学习之道》,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阿图·葛文德,《清单革命》,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保罗·拉克哈特,《一个数学家的叹息》,台北:经济新潮社,2013年。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鹅》,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随机漫步的傻瓜》,北京:中信出版

2018-12-01 09:56

社,2012年。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反脆弱》,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顾准,《顾准日记》,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佐藤传,《晨间日记的奇迹》,佛山,南海出版公司,2009年。布兰佳·约翰逊,《一分钟经理人》,佛山,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2018-12-01 09:56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罗纳德·博特,《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年。马克·格兰诺维特,《找工作》,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年。朱迪·罗宾奈特,《给予者》,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马克西姆·格拉德威尔,《引爆点》,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马克西姆·格拉德威尔,《异类》,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

2018-12-01 09:56

马克西姆·格拉德威尔,《眨眼之间》,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大前研一,《思考的技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丹尼尔·戈尔曼,《情商》,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J· C·卡尔森,《像间谍一样思考》,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精力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2年。

2018-12-01 09:56

格雷尔·麦吉沃恩,《精要主义》,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戴维·艾伦,《搞定》,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

当当云阅读笔记 来自当当云阅读 for Android

--dangdangbookidepub_third_id_74b89ce3d43790ad4ee3860ac493fb09 for Android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学习》书摘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