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搅团母爱情

悠悠搅团母爱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说起搅团,不了解的朋友们一定不知搅团为何物,也许从未听说过,那就先听我为您介绍一番。

      搅团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特色小吃,定义为“用面搅成的浆糊”,陕西关中地区和陕甘宁的人一般都会做,非常好吃。

        有关搅团的来历,据说三国时诸葛亮大举进攻中原,久攻不下,又不想撤兵,于是屯兵在西岐——今陕西岐山,并种植农作物。士兵们整天吃面厌倦了,于是就发明了搅团以此改善伙食,搅团打好后稍等凝固,配上酸辣汤和菜肴将搅团围住,顺边入口,广受士兵们喜欢,于是诸葛亮就命名为“水围城”。

        搅团根据主要用料不同,分为荞面搅团、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陕北用荞面做搅团,更筋道味美,总之,无论哪种食材做就的搅团,配上五颜六色味道鲜美的菜码和佐料,立马令人垂涎三尺,味蕾大开。

悠悠搅团母爱情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西北农村,有一种说法:谁家娶的媳妇儿贤不贤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搅团光不光或筯道不筯道。于是,西北妇女们为了挣的一个好名声,个个练就了一手打搅团的好手艺,即便是城里妇女,为了满足味蕾,也学会了打搅团的好手艺。

        随着历史的发展,搅团的吃法多种,有水围城、漂鱼儿,烩搅团、炒搅团和凉拌搅团等多种吃法。

        搅团究竟发源何地,版本不一,但从我童年记忆中,它就深深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它不仅是美味小吃,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

  在物质极度匮乏,贫困的日子里,人们按照定量供应粮食,且细粮粗粮搭配,粗粮占了相当的比重。玉米面,高粱面,红薯等是常见的粗粮,油也是定量供应。那时候母亲把玉米面打成搅团,是为了解决粗粮细作,虽然做出来并不难吃,但因为油少菜少,在更需要肉和油的年代里,似乎更喜欢肉食。但是,由于肉和油属于定量供应,不能放开吃,所以,母亲做出的搅团,也成为童年记忆中难以忘怀的美味佳肴。搅团打好后,趁着没有凝固,将一部分热的摊在大瓷盘子里晾着,等完全凉了,凉热均可食用。锅中剩余的热搅团再盛入竹子的漏斗中漏成“鱼鱼儿”,配上野菜,用盐醋蒜汁辣椒等一拌,灿如黄金,红绿黄搭配,特别是配上胡萝卜,炒韭菜,豆腐丁等等,品相极好,味道极汆,入口滑溜爽口,不用嚼滋溜就进入胃中,色香味俱全,顿时唇齿生香,唉吆喂,那种感觉无以形容别提多好了……

悠悠搅团母爱情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九十年代初,远离家乡来到京城定居,便与搅团渐行渐远,但搅团带给我的诱惑和乡愁却从未曾消失过,那种感觉且愈来愈烈。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久居京城,各种美味佳肴都已不是稀罕物品,就更加思念家乡的风味小吃,特别是想搅团想的闹心。刚到京城的那几年,吃不上搅团,味蕾惹乡愁,每当想起那金黄灿灿,光滑如鱼的搅团,漏鱼鱼儿,除了味蕾干涸外,一种浓浓的乡愁油然而生!后来,北京逐渐有了家乡风味的美食餐厅,羊肉泡、哨子面、肉夹馍、擀面皮等等家乡美食满足了味蕾的需求,馋的时候秦门一坐,就像回到了家乡,,满足了味蕾也解了乡愁,满满的思乡情,在那大老碗中。但遗憾的是唯独没有我爱吃的搅团,越是没有的越是想食之。

悠悠搅团母爱情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次探亲回家,母亲深谙我之喜好,总会做几次搅团满足味蕾的需求。

乡党朋友们请吃饭也是我最喜欢的搅团,舌尖惹乡愁,味蕾解乡愁!

      说起搅团的做法,工序复杂,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大部分的搅团食材以玉米面为主,先在烧开的沸水中加入搅好的粉面和白面,现在生活好了,也改良了,母亲总是先用粉面搅成糊糊倒入锅中,以增加搅团的光亮度,烧开后再一边撒入玉米粉面一边不停的搅,直到稀稠适中呈光亮没有面粉疙瘩,这是一道关键工序,也是重体力活,需要足够的力气做支撑。俗话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说明了搅的重要性。搅好之后,在锅中加入适量的开水,盖上盖子,文火煮,直到锅里煮透沸腾起泡,小火再搅,直至光滑筋道,一锅金黄灿灿的搅团便打好了。

        接下来就是漏鱼儿和盛装工序了。用一种特制的器皿将搅团盛入其中,流入水盆中,一条条鱼鱼儿活灵活现的进入水中,用手轻轻搅动水,好像鱼儿在水中游,立马有了一中生动的感觉。锅中留一部份盛进浅浅的大盘中摊薄,晾凉,切成丁或条凉拌热烩均佳。锅中剩余盛入盘中,佐之菜码汤料覆盖搅团,便是香喷喷的“水围城”了,锅底的锅巴更是不可小觑的美食,金黄薄脆像煎饼一样,看着诱人吃着更香。

        随着母亲年事已高,打搅团这种力气活母亲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孩子们都心疼老母亲不愿让她做,但每次为了让女儿们孙女孙子们能够吃到她亲手制作的美味搅团,她老人家还要尽力安排,否则心里不爽。所以大家都顺着老妈的心意,由着她安排,给她做下手当帮工,这时候老母亲似乎老当益壮,又回到曾经年轻的状态,早早就起床开始做准备工作,在打搅团的关键工序亲自把关。都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当进入到搅的工序时,妈妈搅几下就气喘吁吁,这时候在家的兄弟姐妹轮番上阵搅,一个个拿出吃奶的劲儿,撸起袖子大干,直搅的酣畅淋漓,金黄灿灿的玉米面糊糊,在锅里变成了光滑平展的搅团,加多少水、何时出锅、火候 ,时间,漏鱼这些工序则是老妈亲自掌勺,看着一条条金黄色的小鱼儿游弋在水中,便有了生动的感觉,母爱更已经深深浸入心中,香喷喷的鱼儿吃到嘴里,唇齿留香,边吃边体味亲爱的母亲的千般情万般爱,就这样,一碗碗搅团,包涵着悠悠的母爱和浓浓的乡情……

        为了在北京能够让我也吃上搅团漏鱼儿,母亲还在家乡给我买了漏鱼儿的专用器皿,但由于懒,也是技术不佳,所以自己做的时候少 ,有时候实在馋极了,按照母亲的指导,自己也学着做搅团,但有些工序掌握不好,就懒人懒办法简化程序,直接将面做成稠糊糊倒入锅中煮,成了稠稠的浆糊,漏鱼儿和平摊盘,做出来的自然不能与母亲做的品相和味道相比,但加入炒菜和酸辣佐料,吃起来也依然感觉也唇齿生香,浓浓的乡情也在这舌尖上暂时化解了,但思念母亲的情愁却更浓了!

悠悠搅团母爱情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次回到家乡,和乡党朋友,老同学相聚,不稀罕大鱼大肉,家乡的各种风味美食绝对主打:乡党每年带我去位于红旗路的一家她认为地道正宗的“岐周搅团”过瘾,这是岐山人开的店,虽然在背街小巷,但好酒不怕巷子深,搅团味美人不断,尤其这里的水围城最为诱人,几个老朋友咥一碗水围城,再来一碗臊子面,擀面皮,醋粉,饸烙,鯨糕等各种美食,吃得人酣畅淋漓,肚圆腰滚,边吃边再谝一谝离别情,思乡情,不知不觉间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乡愁友情便氤氲弥漫在这“岐周搅团里”店里……

      悠悠母爱,款款深情 ,母爱如山,母恩似海,有妈在,家就在。祝福我亲爱的老妈,平安健康快乐,让我能多吃几年您亲手做的搅团和家里的味道,让我的生命里永远感受您带给女儿的温暖……

悠悠搅团母爱情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都说高手在民间,此话不假,关于搅团,民间高人顺口溜将美味搅团的制作工艺总结如下,闺蜜发在群里,正巧我这美篇已写了快一年,半成品躺在空间,真是及时雨,于是拿来一用,作为资料 也为搅团做个宣传:

                      咥 搅 团

昨天休假没事干,

        回到老家看一看。  

我妈见我回家转,

忙问晌午吃啥饭。

我说前天吃米饭,

昨天吃的片片面。

天天米面来轮换,

今天吃啥都随便。

老妈听后把我怨:

世上啥饭叫随便。

吃的花样千千万,

不行咱就打搅团。

一听搅团我喜欢,

哈水流到嘴边边。

在外工作多少年,

就是很少咥搅团。

全家上下总动员,

一齐动手打搅团。

爸给灶房把柴捡,

我到地里把菜剜。

儿子给咱剥些蒜,

放在碗里忙捣烂。

择菜洗净切成段,

准备工作全做完。

灶里加柴莫怠慢,

拉起风箱把火煽。

热油搽在锅里边,

不让瓜瓜把锅沾。

提起木桶把水添,

一时锅底起火焰。

取些面粉和面芡,

水开即入锅里边。

拿起杆杖来搅拌,

面水交融火烧煎。

抓些面粉锅内散,

搅起搅团抡的欢。

想吃搅团搅当先,

全家轮流搅一遍。

每人搅动一百圈,

看谁动作最熟练。

搅的额头出了汗,

搅的肩痛胳膊酸。

搅的锅内成一团,

搅的疙瘩全不见。

杆杖撤下靠边站,

舀些开水锅里掺。

文火咕嘟老半天,

再出猛力搅成团。

灶底撤柴停火焰,

一锅搅团终出现。

拿起漏筛舀搅团,

漏成鱼鱼水中潜。

先给每人来一碗,

剩余刮薄晾茶盘。

瓜瓜要用铁匙铲,

色黄薄脆嘣嘣干。

搅团吃法花样繁,

各种吃法任你选。

冬吃然窝心里暖,

辣子酸汤上面漫。

夏吃凉鱼心不烦,

浆水酸辣味道鲜。

水围城来吃法谄,

吃的头上冒脚汗!

茶盘放凉切成片,

放进冰箱吃几天。

切丁凉调吃着谄,

想吃热的锅里煎。

搅团用料不挑捡,

五谷杂粮都不嫌。

荞麦高粱玉米面,

打的搅团色彩艳。

如今杂粮成稀欠,

搅团多用小麦面。

吃着搅团想从前,

各人感受不一般。

以前粮少生活难,

搅团只为撑肚圆。

如今日子都好转,

搅团只为图新鲜。

美食搅团人人念,

群众智慧大家赞。

不吃米饭不吃面,

天天都爱咥搅团。

想吃搅团自己干,

不怕出力心喜欢。

如今日子过的谄,

幸福生活万万年。

穷人爱咥羊肉泡,

财东最爱吃搅团。

 

悠悠搅团母爱情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悠悠搅团母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