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生活已经很不易,又何必需要假装呢?”不愿被张先生代表的2000万分之一说

从23号开始,朋友圈就被一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刷了屏,虽然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舒服。但是出于习惯,昨天早上等地铁的时候再次看到,还是忍不住点开来一看究竟。

“北漂的生活已经很不易,又何必需要假装呢?”不愿被张先生代表的2000万分之一说_第1张图片

然后就像大家看到的一样,果然是一篇套路满满的标准营销文章。各种社会热点话题的叠加(北京高房价+北漂的焦虑+本地土著和地外人),再加上一个剑走偏锋的标题“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两天下来,不仅收获了730万+的阅读,和超过10万的粉丝,还成功的引起一波舆论的关注讨论,如果不是被微信官方删文处理,想必阅读量突破千万不成问题。

“北漂的生活已经很不易,又何必需要假装呢?”不愿被张先生代表的2000万分之一说_第2张图片

但是就像一位读者的评价“作者在下笔伊始,就是冲着10万+去的。通篇读下来,有态度没观点,有内容没营养。”读完感觉就是说的似乎有那么回事,不过又不是那么准确,似乎有隔靴搔痒的感觉,细细看来,就连文中一个接一个的段子也是似曾相识。

第一个,“北京没有人情味儿”。

张五毛先生用的是北京城面积比几个数得上的国际都市大N倍,在通州和在石景山的姑娘小伙谈个恋爱就是异地恋,北京社交成本太高,戏称西安到了北京的“十三环”……各种“事实”来论证这一观点,但是却忽略了一点,把这些冷冰冰的东西放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件很没有人情味儿的行为。北京在这里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这座城市有没有人情味儿,不在于她如何如何,关键在于这里的2000多万人如何生活,如果都是如此“假装生活”,那能有人情味才怪。

“北漂的生活已经很不易,又何必需要假装呢?”不愿被张先生代表的2000万分之一说_第3张图片

第二个,北京其实是外地人的北京。

这个话题在当下的北京,不管何时何地抛出来,一定会有一大批北漂和一大批土著出来争论。所以有一直认为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要么是真傻要么是真坏。很显然,现实中后者更多,毕竟中国向来不缺看热闹的人,而且事情越大他们看得越起劲。

至于文中出入戏馆茶楼十有六七是外地人,本地人在角落里刷着手机当地陪的描述,更像是一种由内心深处的自卑而衍生出来的傲娇。本想用讨巧的小幽默既不失自己的风度又讨好一把土著,结果却是拍在了马蹄子上,然后转身还被马主人抽了一鞭。

第三个,北京是终归是北京人的北京。

这应该是文人惯用的路数了,说完左边必然要回过头来说一句右边,保持平衡嘛。而且这个点找的很毒——“房”。西城金融街奋斗的白领比不过南城土豪的五套房,熬夜加班的码农们比不过南城土豪的五套房,朝阳搅动舆论的媒体人比不上南城土豪的五套房……张嘴闭嘴不离房,甚至把自己“高贵的媒体人”身份搭进去都在所不惜。用主流相声界批评郭德纲的话说:你这很三俗啊。

第四 五部分路数大同小异,正反话都说完,反正我占理。然后再一通无病呻吟,这边厢替老北京人们抱打不平,怀念逝去的再也追不回的家乡,那边厢又看到了政府“疏解低端产业”带来的外地人“离开北京”“回到家乡”,殊不知,这些离开北京的外地人回到的家乡,就是当初离开时的那个“家乡”吗?历史的车轮会有快跑慢跑的区别,但是没有哪一片土地可以幸免被碾压的命运,所有人在垂暮之年都回不到自己的家乡了。

虽然后续的媒体自媒体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或发出反驳声音,或蹭热度宣传自己的品牌,但从数据来看,都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仅仅是张先生增长的粉丝数,都远远超过了90%以上微信公号运营者的10万+阅读量的“小目标”。

“北漂的生活已经很不易,又何必需要假装呢?”不愿被张先生代表的2000万分之一说_第4张图片

当然,我确信我也在这90%之内,

但是,我同样确信,我并不在这2000万假装生活的之内。

我坦言买不起北京的房,只能在公司附近寻找性价比最高的租房。可是,房子可以租,生活是万万不能租的,向谁去租呢?又租给谁呢?

“北漂的生活已经很不易,又何必需要假装呢?”不愿被张先生代表的2000万分之一说_第5张图片

当然,上面很多道理,张五毛先生未必不懂,但是他为了营销,在公众号红利断崖式下跌的当下,还是要想到利益优先的。所以呢,时下的自媒体热,掺杂了太多各怀目的的营销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你方唱罢我登场,热度过去谁还记得谁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漂的生活已经很不易,又何必需要假装呢?”不愿被张先生代表的2000万分之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