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饭的时候看了看了成龙的电影《飞鹰计划》,几个人,几伙人,几个好人一伙历经千辛万苦;几个坏人组成几伙费尽心机,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到撒哈拉沙漠找到当年德国纳粹藏在基地的宝藏。前面剧情就看个乐呵,最后的结局却让我很震撼。
甘道夫,一个组建过基地的聪明士兵,在明白上司要毒死他后,先下手为强,将其上司杀死,独自逃了出来。40多年后终于进入金库,但经历了他收买的那伙人的背叛后,放弃了苦心经营40年的金钱梦,在基地地窖将爆炸的时候,选择留在了地窖,去陪伴他的伙伴们。那一刻在他的心灵深处,最想要的就是那份内心的宁静,而死在这个他四十年前就该死的地方能够让他赎罪,让他内心平静。
Jackie他们一伙在爆炸前离开基地地窖时,也试图尽量多的带走几箱金子,但是当风机的风力风速越来越大的时候,他们还是飞不动,时间在一点一滴流失,如果他们不走,那么就将面临死亡。最后,他们还是扔掉了金子。因为活着,对于他们来说是才最想要的。
而另两个阿拉伯装扮的人在Jackie他们出洞后赶到,说得第一句话就是:总算找到你们了。当时我也以为他们还在寻找宝藏。但是当他们有气无力的跑到Jackie他们跟前,说了个‘水’字时,我才明白那一刻他们最想要的是水。
电影借用成龙之口说出“他们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
其实这个“他们”包括你,包括我,包括很多人。真正想要什么有时候真的说不清,也就是一个“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关系
我们寻寻觅觅,很努力很认真的去追求的很多事,有可能到了最后,却发现那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我们背井离乡来到外地求学或打工,大学的时候我可能为了挣下个学期的学费或者为了学习某项技能,考某个证,而不回家。想着我们为了追求前程而努力,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回去看父母。工作后,我们变得更忙了,没有了寒暑假,各种小假,小长假期会要加班或者会要休息一下。但是当我们偶尔有一次得空回去,发现父母突然之间已经很老了:头上的白发,额头上眼角边的皱纹,脸上的老人斑...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牵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心痛。那时,我们可能会想,我们真正想要的是陪伴我们的父母。
还有很多女性,拼搏于职场,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者老人,有些干脆就让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当他们偶尔闲暇下来看到孩子的巨大变化时,各种心酸,各种自责涌上心头。那时,他们也许会想他们真正想要的就是陪在孩子的身边,发现并见证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
但是单纯陪伴父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单纯的陪伴孩子是我们真正要的吗?
这两天临近两假(中秋和国庆)期间,和在家乡的朋友各种约。发现她们都在羡慕我们这些“没有时间陪父母”、“没有时间陪子女”的人。
好 朋友J是一个温婉的小女子,20岁左右职校毕业后自己在外面独自上了一两年班。后来就到苏州投靠了她爸妈,在爸妈的附近找了个文员的工作,这样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很好的生活状态,但后来她经常想我抱怨,说她在父母身边一点自由都没有,她想要的是一种自由的生活。
后来她独自回到了老家,结了婚,生了孩子,找了个很自由的工作,拿着不会撑死也不会饿死的工资,在老家那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把日子过得像诗般优美。为什么我觉得她的生活像诗般优美呢?因为她每天上班不累,没事的时候可以上上网,看看散文,还可以提前开溜去接孩子,下班后能给自己和家人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晚餐,空闲时间带小孩去游乐场玩,去小区拍照,周末就和老公带上儿子去周边郊游。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情怀好生活吗?
但是这次聊天她跟我说她妈埋怨她没本事,不会挣钱,给家里丢脸了。她自己也很后悔自已提前过起老年人的生活。现在她很想像他弟弟,像其它很多人那样去拼搏。这样才不枉这年轻的生命。
看吧,人们只有当自己得到了或者靠近了某个东西或某种生活,才会觉得那不是自己真正要的。
还有一个朋友,当了全职妈妈们,老公会挣钱,对她很好,她一直陪伴着孩子。一直陪到孩子快上初中了,不怎么要她操心了,她又想重返职场了。但是现在由于好多年不工作了,基本丧失了职场技能,再加上学历也不太高,很难重返职场。她就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没有坚持上班。
我们在追求某些目标的时候可能会失去其它的一些东西,或者失去追求其它一些东西的机会,这是必然的,经济学将这个叫做‘’机会成本‘’。其实人生有得必有失,当我们起初决定了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全力去追求,去实现就好了。当得到了,发现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及时打住暂停,静下心来想想后再调整方向,在再努力向前。各种不良的情绪都是一种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有时没有得到也是另一种得到,至少我们经历了过程。就像《飞鹰计划》里一样,他们也见识了沙漠的奇美,体会了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