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美教育:未来二十年绕不开的话题

浅析中美教育:未来二十年绕不开的话题_第1张图片

当下,子女教育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重点校、学区房、名师名校、出国留学都是家长口中谈论的焦点。

那么,如果学区房实在抢不上,出国留学是不是个好主意呢?

今天就拿,美国为例,说说中美教育的差异:

1、资源配置带来的全方位竞争

坦白说,中国大陆地区现有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考体制还是公平为上的,因为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是行政主导,那么维稳还是第一位。而美国教育的资源配置是市场调节、政府指导,大方向说是基础教育国家可以管,但到了大学阶段,政府不再插手高等教育的配置问题,著名高校清一色是私立的。

很多人说中国是应试教育,美国是素质教育。这是太往美国脸上贴金了,引申一步想,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评判依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学习成绩加特长,你学习成绩好还不行,还得有特长。以哈佛、耶鲁为例,想进这样的学校,你不但要品学兼优,还得在体育、艺术、社会工作等方面有突出成就,请注意是“突出”,而不是“良好”或是“优秀”,意思是光会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达到高水准,目前的标准至少要在全国性的比赛中名列前茅。这几年的新趋势是,冷门特长还不行,还必须是美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比如橄榄球、篮球、计算机等。

2、素质教育更考验家庭综合条件

那么,下面一个问题来了,想要这些方面“突出”,要如何做?答案是:花大钱请教练或老师,然后赌一下自己孩子的天赋。如果回看一下,你会发现,上面这些项目哪个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穷学生是很难获得这些资源的。

所以,资源配置更考验家庭综合条件,一份数据显示,哈佛大学在校学生的家庭年收入,在美国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以下的只有6%,多么惊人的数据。也就是说,如果你是穷人,又想跨越阶层,从受教育那天开始就困难重重。

比如,上好学校还有另一个捷径,就是对学校进行巨额捐款,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3、学生的自律性是留学成功的前提

按照吴军博士的说法,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如果在一二线城市打分,区间就是60分到90分,差距并不大。但是,在美国,区间就是20分-100分,还是均匀分布,所以整体教育质量严重层次不齐,很多高中存在的意义只是让学生按时来上课,而不是为上大学做准备,更不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那么,中国学生要想在美国立足,就需要在非母语环境中,通过自律保证自身学习的全方位投入。同时不要让考试分数麻痹自己,要知道你未来是要工作和生活的,而不只是考试。这也是美国学生非常重视选修课,而中国学生特别重视必修课的原因。好在,美国一流大学给学生的自主性很高,中国学生也会被带入这个节奏,逐步摸索自己的发展路径。

浅析中美教育:未来二十年绕不开的话题_第2张图片

中美教育各有利弊,一个趋于平衡,一个充满挑战。

出不出国,要做综合分析。

讲干货,上首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中美教育:未来二十年绕不开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