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智人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开始对各种能够对人类有帮助的动植物进行驯化。
于是原本有着各种动植物的土地被开荒,全部种上了小麦。智人也放弃了采集生活,盖起了房子,把自己圈养在木头石头的房子里,却把广阔的天地让给了小麦。还要起早贪黑的为小麦灌溉施肥,清除杂草和碎石,还要想尽办法防止害虫与老鼠,把小麦伺候的舒舒服服。
看似人类驯化了小麦,让它们提供足够量的粮食来养活人类。但换一个角度又像是小麦牺牲一点自己的果实,把自己的物种覆盖范围无限扩大——原本只成长与中东地区的小麦,把自己的种子和基因遍布了世界各地。
于是从宏观的角度看,更像是小麦的胜利。
而人类呢,因为进入农业社会,数量急剧增加,于是对粮食有了更大量的需求,更加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小麦。而且农民们还会因为整天伺候土地,膝盖、腰椎都会受到损伤,似乎有点得不偿失。
这样究竟好不好呢?
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大背景,就是人类数量增加了,就给自己创造国家、社会、文明、艺术增加了无限可能。
曾经看《猩球崛起1》,看到凯撒带着救出来的黑猩猩们一路疯狂地占领了金门大桥,借助地理优势与自身的强壮与人类对峙,我就想过人类一对一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尤其是人类有那么多的老弱病残孕,更是大大的降低了自身战斗力。
最后黑猩猩们去到了自然公园。可是到了第二部,我才发现黑猩猩也不全是战士,也有自己的老弱病残孕,这种情形到了第三部更加明显,他们被上校圈养起来,一个笼子里是成年猿类,另一个笼子里全部都是幼年的,没有一点战斗力,还要分掉一部分成年战士来保护他们。
电影里人类最后败给了黑猩猩,不是因为智力,而是因为病毒。而现实生活中肯定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现代社会的人类已经是高度分工合作,遇到敌人,先有警察再有部队,如果专业的部队消灭不了敌人,那就遭殃了。
这样的高度分工合作从哪里来的呢?就是因为人类驯化了猪、牛、羊、小麦、玉米等物种,给自己的数量大爆发创造了可能。
书中又列出了另一个例子,牛奶。
牛奶的生产完全要靠母牛,而母牛并不是天生就不断分泌乳汁的,需要怀孕、生产,然后人类就想尽办法去得到母牛的乳汁,比如把幼崽抱走杀掉,用稻草塞进小牛的外皮做成标本,再涂上母牛的粪便,让母牛觉得那就是它的孩子,进而产乳。或者给小牛带上特制的口罩,一吃奶就会刺伤母牛。又或者把小牛的嘴割破,让它一吃奶就会觉得疼痛——人们就在这种情况下,把本该喂给小牛的牛奶偷走。
而且,为了能够持续不断的得到牛奶,还要不断地让母牛怀孕,据说一直母牛在她5年的生命当中,一直在怀孕,一直在产奶。
而小牛呢,一出生就被带走,装进一个特制的笼子里,见不到自己的母亲,见不到其他的小牛,不能奔跑,不能转身。它唯一见到其他同类的机会,就是在进入屠宰场的路上。
对于牛这个物种来说,他们的基因也像小麦一样,遍布了世界各地,基因得到延续,而且还变异的更能与人相处(温顺、愚蠢),相对于那些已经被智人灭绝的同类,他们的物种胜利了。
但对于个体而言,小牛们在面对磨刀霍霍时,会不会想到“虽然我牺牲了,但我们牛类却取得了更大的胜利!”
人类残忍吧。
但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某些厂家宣传的那样“每天一斤奶,强壮一代人”。
有些人看到这个,说人太残忍了,还是素食主义好。
可是那些小麦和玉米,与牛又有什么区别呢?小麦经历一百多个日夜长大,沉重的麦穗把麦秆压弯了腰,然后收割机来了,轰隆隆的压过去,地里只剩下黄色的硬硬的麦根。
对于那一颗小麦的个体而言,它又比那头小牛好到哪里呢?
没有什么残忍不残忍只说,从智人的发展,就是靠其他物种喂养,不吃东西就不残忍,但不吃东西早就饿死了,也不会进化成我们现在的样子,来思考残忍的问题。
那怎么面对这样的事实呢?
孟夫子曾经说过一个方法:君子远庖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