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寺三日

(一)缘起

有人说:住寺庙吃十方供养,福报消耗快。

还有人说:福报不够的人,在寺庙根本住不长。

而我,正是福报不够,消耗又快的人。

我身体不好,难免有些悲观厌世,再加上喜好神秘玄幻的事物,就看了些宗教类的书,特别是佛教。偶然间,我在网上看到丽水青云寺能让居士免费修行,很是心动,吵着嚷着要老公陪我去,幸而老公也对佛教感兴趣,两人一拍即合。路程却有些坎坷,先是买不到直达丽水的火车票,好吧,那就曲线救国,先到金华,再往丽水;然后,临去前几天,我又觉得身体不舒服;终于,我觉得身体好到可以出行了,赶往火车站的地铁上,老公又接到工作上的电话。佛祖啊,您是否不赞成我们去呢。最终,您还是同意了,我们在第二天的中午来到了青云寺的客堂。

(二)初见

我正好坐到了知客师的对面,老公坐在旁边的沙发上。

办好手续,知客师问:你信佛吗。

信啊

你觉得佛是什么

即心即佛,众生即佛。(我脑子冒出不知在哪本书上看到的这些,就如是答)

你觉得众生皆有佛性么

每人心中都有一颗种子,有的人辛勤呵护,时时照拂,终能开出莲花,结出果位,有的人懒惰,种子只能霉变腐烂。

你信因果吗

信啊

什么是因果

前世之因,今世之果。今世之因,来世之果。

为什么信因果

因为天道好还(为什么天道好还,报应不爽,我也不知道)

佛学和学佛有何区别

佛学是将其作为一门理论来研究,学佛是按释迦牟尼所说的来做,以佛的准则要求自己,那么你就是佛。

如何学佛

戒定慧

戒是什么

持戒

如何持戒

居士有居士戒,比丘有比丘戒,菩萨又菩萨戒(答非所问)

你做得到么

做不到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你得发愿,发愿成佛,发愿往生净土。

对阿,发愿很重要,可是修行太苦了。

人人都在苦海中,佛想度你,可你得愿意上船。

光上船有什么用,到达彼岸的路途中还有风雨。

这么说,你还是不信佛。你来青云寺做什么。

体验寺庙生活,万一我以后想出家呢。

。。。。。。

出了客堂,我终于想到即心即佛,众生即佛是在哪儿看到的—虚云年谱。(来这儿之前正在家看的)这话虚云说过,马祖说过,很多和尚都说过,可他们都是禅宗的阿,我用禅宗的理论回答净土宗和尚的问题,他居然没反驳我。感叹一下,顺便问问老公觉得知客师如何。老公说水平不咋的阿。你看他上了年纪了,肯定学历不高,外道的书看得不多,吹牛打嘴炮肯定干不过我。可他说我不信佛,真可笑,我接触佛教不是一两天,不信佛我看佛教的书干啥。太可笑了。

客堂有观音灵签,我想知道我这辈子如何,就顺手抽了一签。一个很熟悉的号码,这是我上学时的学号,也包含在我各式各样的密码中,但它对应的却是个下签,说尽我一生的悲摧和苦难。

(三)念佛

禅宗共修当然是大家一起在禅堂打坐,净土共修是否大家一起念阿弥陀佛呢,难以想象。

原来,念佛也可以很庄严,前有唱诵,后有礼拜,一步一字,一心一意。可惜,在庄严的环境中呆久了,我的心就开始不庄严了,心猿意马,妄想纷飞。念佛堂前方中间的塑像肯定就是阿弥陀佛了,旁边那两个是谁。下方的小黑板上写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话挺熟的,出自哪里呢。佛堂中间塑着阿弥陀佛的四面像,左手持物,右手向下,似乎在说,不必多礼,快快请起。佛堂四面墙上立着一圈阿弥陀佛小像,其实跟中间的大像,前方的正像一模一样。窗外的小山峰峦迭起,青翠欲滴,秀色可人啊。可惜旁边小院停的红色小轿车是法师的呢还是施主的呢。远处田野中,五官堂的居士们在劳作,正是辛苦啊。耳边传来居士在院中劈柴的声音,咋还没用上煤气呢。每次唱“愿生西方净土中。。。”,维那都要拿出个小纸片瞧瞧,难道他还没记住词么,我都记住了阿。。。。。。

维那左手持磬,右手竖掌,挺直背脊,一磬一步,稳稳当当。一米开外的女法师双手合掌,亦步亦趋。两比丘威仪具足,宝相庄严。再看看身后跟着的居士们,参差不齐,东倒西歪。同样身着海青,咋气场差别就这么大呢,走在队伍最末的我如是感慨。一路扫描下来,某个男居士倒是颇有和尚气质。此人年纪轻轻,高高瘦瘦,剔着光头,眼目下垂,双手搭在腰间,随着队伍缓缓向前,海青挂在身上空空荡荡。他走累了,便在拜垫上盘膝而坐,两眼微闭,身边流淌着安静的气息。也拜佛,慢慢躬身,缓缓屈膝,双手轻放在垫子上,细腻光洁的手指一根根握紧,翻过来,又一根根松开,最后慢条斯理的起身,合十。标准的比丘礼佛姿势,由他做出来是如此的赏心悦目,且充满了禁欲的气息,真是棵出家的好苗子阿。

妄想多了,头也会痛的,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念会儿佛吧。刚念几句,我就口干舌燥,心慌气短。嘴巴是不能出声了,心该往哪里放呢。念了几次佛,我终于知道该放脚下了。念佛其实是件很有节奏感的事。“阿”字出右脚,放下,脚跟触地,脚掌接地,左跟抬起,“陀”字出左脚,左跟触地,左掌接地,右跟抬起,如此循环往复,全心全意地感受脚的动作。可惜我定力不长,没走几步心就不在脚上了。看来单一的事情是拴不住心的,那就再听听引磬吧,本也想听听念佛声,可是居士们实在是有气无力,若是打开念佛机,那就好多了。引磬也好,念佛也罢,跟脚下的节奏完全一致,心既要感受脚下,又要听听佛号,时不时地还得默念几句,照理我能一念清静,万缘放下了。可惜我的心猿意马,桀骜不驯,难调难服,还是走神打妄想。打着打着就打到了写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小黑板上。六根者,眼耳鼻舌身意。是否六根都调动起来,心被拴了六道绳子,就不容易飞了。眼看非看,耳听佛号,鼻闻檀香,舌念弥陀,身感脚下,意想净土,然后六尘湮灭,四大皆空,带业往生。。。。。。想远了。

第一次念佛下来,腰疼得厉害,接下来三天腰疼一直伴随着念佛,如影随形,直到离开。

(四)看书

紧挨念佛堂的是图书室,念佛的间隙我也去过几次,经阿,论阿自是静不下心看,倒是一本日记吸引了我。日记是两洋和尚写的,美国人,宣化上人的弟子,花了两年时间横穿美国东西,三步一叩,九步一拜,拜到了万佛城。日记中讲述了他们拜佛遇到的困难,护法居士们的帮助,以及对佛法的感悟。看到感人处,我不免挤了几滴眼泪,两美国人能跨越文化的障碍,学习汉传佛法,严守戒律,修最令人敬佩的苦行,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

美国人喜欢汉地佛法的,他俩并非唯二。《空谷幽兰》的作者比尔波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堪称汉学家。他也有着高超的佛学造诣,特别是禅宗,曾多次拜访大陆禅宗寺庙,写作《禅的行囊》一书。可惜,他讨厌仪式,只愿游走于佛学的精神层面,今生都不会出家了。

我也喜欢佛学,喜欢它高深的哲学,严密的逻辑,和优美的文学性。喜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般若空观,向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华严境界,欣羡“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禅宗慧命。我喜欢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入契合,水乳交融的汉地佛法,喜欢寺庙的建筑雕塑艺术,喜欢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香道,琴道和禅茶一味,喜欢带有佛学旨趣的诗词歌赋。历代文人出入于释儒道三教,与佛印了元辈深相结交,留下许多带有禅宗意境的诗词文章,而方外高僧也都博学多才,写出的作品禅意诗意俱不可思议。有人说任何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与禅意相通,琴棋书画,诗词文章,建筑雕塑,军事艺术,。。。。。。甚至人生的艺术。它们以无境界为境界,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着重精神的升华,进入空灵无相而无不是相的境界。

我对净土宗知之甚少,正好我看中了图书室里的《印光大师文钞》,看完这本书,应该能对净土宗了解一二,可惜离开时忘记拿了。走到弥勒殿我倒是想起来了,是时大雨倾盆,不方便回去拿。弥勒殿正好有这本书,可是无人看守,不知这书能否流通。不问自取是为偷,不能拿阿不能拿,没缘份阿没缘份。

(五)过堂

平日里在家吃饭,调味只有油和盐,所以寺庙里的斋饭也能入口,可是菜色简单,没有油水。我不禁感叹,青云寺很穷啊。同样是寺庙,国清寺有专门的做饭工人,居士们的斋饭都有四个菜色,菜里还有腰果呢,和尚们想必吃得更好。青云寺只有四个居士做饭,通常只有两个菜,花生米都不是天天有。可是,出家法师们和居士毫无差别,说一样的供养词,吃一样的斋饭。青云寺免费吃住,法师们带领修行,这是无上的功德啊,国清寺收门票,斋饭也要钱。

吃完饭,居士们自发洗碗,我也帮忙洗过。厨房里三大盆水,每个碗只洗三遍。我洗过第三盆水,洗完所有的碗,水色不是很清亮,盆底还有饭粒,这不符合我在家的卫生习惯,可是没办法,出家有出家的规矩,入庙随规矩吧。转念一想,饭菜干净,没地沟油和添加剂,比外面饭店的不知好到哪里去。

我在庙里比在家时吃得少,每天念佛上早晚课忙得不亦乐乎,居然不觉得饿,问老公他也有这个感觉。别的居士比我们吃得更少,有个在大悲寺待过的居士每天只吃一顿饭,不知这种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我们只知道,出了寺庙,平日的饭量又回来了。

(六)早晚课

我对寺庙生活的好奇有很大一部份来自僧人们如何上早晚课。凌晨四点半,紧密地鼓声号召僧人们集结完毕,一声引磬拉开了序幕。中国的寺庙都在四点半开始早课,内容也大致相同,全天下的僧人在同样的时间念唱同样的经文,这场面想想都觉得壮观。

领唱的居然是知客师,他有一把好嗓子,婉转悠扬,中气十足。开篇就是楞严咒。刚开始,男众和女众都齐声唱念,音色不同,音调参差。奇妙的是,到了某一点,声音变了。女众沉默了,男居士也没啥声音,唯一的声音来自那几个出家僧人。那简直是来自西方极乐世界的梵唱,宁静祥和,没有音色的差别,没有音调的起伏,甚至没有换气。这比我在网上听到的楞严咒都要好听,我表示最衷心的赞美。我参加过三次早课,次次如此。

晚课的情形与早课相差无几,只是念唱的内容不同。早课楞严咒,晚课佛说阿弥陀经。做施食仪式的比丘庄严肃穆,让人印象深刻。听说施食最好是晚上,能让更多饿鬼道众生受益,可惜初夏的四点,太阳还未下山。

(七)开会

第三个晚上六点,念佛改成在客堂开会。会议的主持和发言人是知客师。这没让我吃惊,早晚课知客师是领唱,过堂时他做第三张桌子,多半他是青云寺的第三把手,现在方丈和大和尚不在,寺务由他全权负责。我的猜想不一定准确,但早就起了分别心,初见还觉得他水平不高,现在只有敬畏了。果然,权势让人谄媚阿。其实,出家僧人只要严持戒律,精进修行,就值得俗人顶礼供养了,何况他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唱念功夫了得。

会议的宗旨只有一个:念佛时不许打坐。知客师说打坐不好,他打了四个月,双盘轻而易举,仍旧妄念纷纷。法师阿,你这样说将禅宗置于何地呢。念佛堂的小黑板上写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后来知道这句话出自《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后面还有两句,“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者,大定也。专注一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念念相续,念久成定,此为念佛三昧。可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也能入于四禅八定,到此境界,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理事圆融,心佛不二,东方去得,西方也去得。

转念一想,我似乎明白了知客师的苦心。参禅与念佛,在我们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回事。更因为我们信心不坚,可能三心二意,今天听人说参禅好,就不再念佛改参禅,明天听人说学教好,又扔了参禅的功夫去学教,如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仍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既然来到净土道场,学了念佛,就要立坚固心,发勇猛心,以一句佛号为依持,行住坐卧,念念不忘,绵绵密密,功夫熟处,弥陀净土,自然现前。不过,知客师告诉我们私下可以让他教双盘打坐。

(八)休息

晨钟暮鼓,是寺庙生活最优美的描述。凌晨三点四十五,开始打板,四点整钟声响彻寺院,一个僧人开始唱晨钟偈。唱腔不算婉转,旋律也不优美,但嗓门很大,颇有点山歌野调的豪迈。唱到高潮处,简直是在嚎了,我真担心他的嗓子,晨钟偈和晚钟偈各半小时,天天如此,年年如是。寺院的钟就在五官堂的对面,上面贴了张纸,却是晨钟偈的词。地上的小木板上用毛笔写着晚钟偈的词,原来跟晨钟偈并不相同。旁边的树上还挂着香板,木制而成,经年累月的敲打,中间已凹下去了。

寺里第一晚,我睡得还凑合,因为头一晚没睡好。第二晚睡得不错,因为起得太早了,第三晚我失眠了。晚上八点,晚钟偈准时响起,八点半,开始打板,板声沿着寺庙转悠,直至停止,我还是没有睡着。整个寺院万籁俱寂,我的虚火炎腾腾的上来了。我恨失眠,失眠就上火,上火越发睡不着,这是个恶性循环。

我的贪嗔痴慢疑在黑暗中无限放大,怨恨堵塞了头脑,后悔占据了心胸。我不该来这儿啊,吃不好睡不好,洗头洗澡不方便,又没带换洗的衣服,半夜上厕所还得一个人抹黑。村口的小卖部又远又小,卖得东西尽是没听过的牌子。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我来到这儿就开始上火,两天了,我已经两天没上大号了,我要回家,明天就走。佛祖阿,艰苦修行将我微弱的道心消磨得一干二净,知客师阿,你是对的,我确实不信佛。从此以后,我再不对人说我信佛。闭上眼睛,脑中响起早晚课的念咒声,我明天就走。

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种,境风浩浩,凋残功德之林。

(九)出坡

现代丛林无坡可出,所以出坡改为打扫卫生。第一次,我和室友被安排打扫药师殿,第二次,我和老公被安排到垃圾,我懒,就扔给老公和别人做了,第三次,我和老公,还有室友被安排打扫观音殿和地藏殿。扫完这两殿,老公让我们去看看念佛堂,没人打扫的话就由我们扫。我们先去了,他还在扫尾。半路上,室友觉得台阶没扫干净,就留下来扫台阶了。我一个人来到念佛堂,开始打扫。

我不该来的,这样可以少造点儿业。

念佛堂一百多平米,中间整整齐齐摆放着拜垫,很不好打扫,法师却告诉我们佛殿清扫必须从左往右顺时针。我头晚没睡好,身心俱疲,已扫了两殿,浑身是汗,于是在空无一人,满殿神佛中开始怨天尤人。老公让我扫佛堂,为什么自己还不来,台阶明明扫过了,室友为啥还要去扫。我嗔心暴涨,却没有勇气扔下扫帚,转身离去。我昨晚想好了,今天就走,再不信佛。来世怎么办,落入畜牲道,作猪也不赖,吃了睡,睡了吃。要不魂飞魄散吧,这才是真正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佛法无边,也敌不过众生的业力。满殿神佛,也压不住我无尽的妄想。

遥想释迦牟尼以太子之身,享尽荣华富贵,看到路边的百姓生老病死,穷苦煎熬,不免起了同情心,寻求解脱众生烦恼痛苦的根本方法。若释迦出生贫苦,大字不识,为温饱劳碌奔波,看到贵族们在街上横行霸道,耀武扬威,他会怎么想。是不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曾听人说过,不世之才,不做英雄,就为圣贤。英雄能开创一个时代,成就帝王之业,圣贤却能流芳百世,受到千秋万代的景仰。所以,佛法还会流传下去,更多人会拜在教主门下。

在我快将念佛堂打扫完时,一个年长的女居士拿着拖把来了,室友也回来了。阿弥陀佛,我解脱了。

(十)性空

第一天中午,我和老公来到青云寺,第四天吃过午斋,我和老公准备离开,不多不少,正好三天。

中午,大雨倾盆。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我不去西方,该何去何从呢。

菩萨不与我作伴,前路茫茫,又该如何走下去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云寺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