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长期通过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原文地址:http://www.chanpin100.com/archives/27267#userconsent#

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构成了你的思维方式。

所以,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碎片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

  • 它们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
  • 它们往往大量简化了推演过程
  • 它们往往将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
  • 它们往往不够严谨、全面

我们所说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事实」(或曰「观念」),二是「联系」。事实就是一个个点,联系则是把点连接起来的线,它们所构成的网络,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事实」决定了你的知识广度,「联系」决定了你的知识深度。这就是碎片化信息的弊端。当我们接受碎片信息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扩充「事实」,但并没有增加「联系」。长此以往,会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置,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

所以,如果你有这样的意识,那么其实无论刷微博还是读书,都可以避免碎片化认知。

具体的方式是:

1、先花一点时间,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如何梳理呢?以你能够说出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为准。顺着这样的知识点捋一遍,这个网络就是你已经构建完成的知识网络。

2、找到知识网络的触点。亦即自己感兴趣的、但尚未进行探索和了解的知识点。

阅读、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接触这些触点的知识,延展自己的知识网络。

3、当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考虑如何将其纳入知识体系。

亦即在脑子里回想你的知识网络,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

4、如果找到了对应的点,弄通路径。

亦即,将这个新的知识点,跟已经知道的某个点之间的路径,查清楚、弄清楚,将它们连接起来,使这个知识点成为你新的「触点」,拓展你的思维网络。

5、检验并输出。

将这两个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口述、写文章,去教会别人这个知识。或者,在心里把它讲一遍,看是否能够讲得清晰易懂,没有障碍。只有能够输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6、不符合以上方式的内容,果断舍弃。

如果一个东西无法纳入你的认知体系,那说明你现在还不能掌握它,那就果断放弃,因为它对你来说是没有价值的,或者说(记忆的)成本是远高于收益的。

以上内容可参考:怎么样才能让学习体系化,效果更好?

再多谈几点:

1、读书不用追求「读完一本书」,而应该追求「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东西」。

一本书的内容不可能 100%对你有用,其中肯定有你所不感兴趣的东西,也有你所无法接受的东西,没关系,接受你所能接受的即可。不用务求全部读完。甚至,读一半,放回去,再跳着读别的书,也是很好的方式。读书应该为自己所用,而不是让自己去迁就它。

2、如何处理微博上、知乎上那些有趣的碎片化知识?

个人建议,最好的方式,是将它们作为起点。如果你觉得一个知识很有趣,就以它为出发点,去探索它背后的原理、背景、应用,去查资料、Google,顺藤摸瓜。这个知识点本身是没有太大价值的,有价值的是你去探索的过程。你经过探索了解到的东西,才能纳入你的知识体系,成为你思维的一部分。

3、以上种种都需要不菲的时间,但学习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所以优秀的人永远是凤毛麟角,所谓聪明的人,无非他们把走路、等车、休息等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上面罢了。再说,学习本身,岂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