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提升水(bi)平(ge)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们

新年到啦。外出走亲戚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几本高水平的书用来作为谈资?今天我就来为大家推荐一些高水平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们。(以下作家顺序为乱序,非排名)

                                                        三岛由纪夫

那些提升水(bi)平(ge)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们_第1张图片

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原名平冈公威,1925年出生于东京,是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作为日本战后的文学大师之一,他不仅在日本文坛拥有高度声誉,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评价,甚至有人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他曾二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国语版最多的当代作家。最后,他因为极端激进的政治目的而自杀谏世。

三岛由纪夫至今都是日本公认的最为天才的作家,没有之一,尽管他的作品不如芥川龙之介那么深刻,也不如川端康成那样唯美,最后更是发动政变后自杀,导致一时声誉大降。但是近年来,国内外文学研究者也开始正视三岛的文学作品。对于三岛的文学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莫言说过,我们要重新看待三岛的作品。而三岛作品的文学价值,更是无法估量的。

作品推荐:

丰饶之海四部曲:丰饶之海(ほうじょうのうみ),是三岛由纪夫超长篇巨作,1965年在杂志“新潮”开始连载。丰饶之海是三岛在东京市谷陆上自卫队东部方面总监部切腹自杀前的压轴之卷,将三岛式美学发挥到极致。丰饶之海,是“月之海”的意思,存在于月球上的巨大坑洞,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丰饶之海前后分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丰饶之海》将他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了尽美之境,为三岛的文学生涯画上了句号。 三岛由纪夫 ( みしま ゆきお , Mishima Yukio )(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

读完丰饶之海,我感到一种极致的美感,那是一种让人为之去死都觉得值得的完美。这就是丰饶之海的魅力。建议大家去阅读一下,虽然篇幅较长,但是绝对值得。看完以后,你会明白为什么爱,为什么活着。

潮骚:《潮骚》(しおさい),三岛由纪夫作品,1953年3月与8月先后两度前往神岛旅行,9月开始执笔创作,在1954年发表,曾获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潮骚是一篇极美而且有着美好结局的爱情小说。值得一读。

金阁寺:三岛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发表于1956年,长篇小说。《金阁寺》取材于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据林养贤说他的犯罪动机是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金阁寺》发表后大受好评,获第八届读卖文学奖。

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描述这种对传统既爱又憎的奇妙心态,这在他看来似乎用一般的真善美方程式是不可能完成的,加上他一向追求倒错美学,于是将金阁寺僧徒的思想和行为作艺术上的提升。他要在美与丑、爱与憎的紧张对立中创造“死与颓废”的美,构筑自己独特的美学世界。总之,三岛由纪夫驱笔写《金阁寺》,就是以金阁与人生相比喻,写美与人生、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的关系。

伊塔洛·卡尔维诺


那些提升水(bi)平(ge)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们_第2张图片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意大利新闻工作者,短篇小说家,作家,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 他有句名言:“我对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

卡尔维诺的小说是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现实主义的因素和奇异的、魔幻的因素的交替和融合,构成他的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在他的小说中,现实不是以直接的方式,而是通过文化、智力的中介,借助各种艺术手段(嘲讽、奇遇、科幻)来予以展示。卡尔维诺的虚构始终有着多义性。他的作品提出的问题,总是多于答案。读者可以顺着作家的思路对小说进行解构和重组。

阅读卡尔维诺的作品,其实是一次旅行。从他的一部小说到另一部小说,从他的小说的一个章节到另外一个章节,都可以勾画出奇妙的旅行线路。读者追随作家,或走进古朴的童话世界(《意大利童话》),或回溯我们先辈生活的岁月(《我们的祖先》三部曲),或走进遥远的隐形城市(《看不见的城市》),或闯入神奇的古堡(《命远交叉的城堡》)去进行一次次饶有兴味的旅行。

卡尔维诺十分注意让阅读他小说的读者能够进入角色,与小说中的人物,与小说的作者,一起去认识艰难、迷乱的现实生活,去突破一座座“迷宫”(这是卡尔维诺对错综复杂、不可捉摸的外在世界的比喻)。读者通过阅读,通过思考,去体验一次现代人的生活境遇的精神旅程。这正应了卡尔维诺的一句名言:阅读就像在丛林中前进。

书目推荐:太多了,自己百度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那些提升水(bi)平(ge)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们_第3张图片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 作品涵盖多个文学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文学评论、翻译文学。其中以拉丁文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是:“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他是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安德烈·莫洛亚:“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气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笔。”[3]

他的作品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例如他最著名的短篇集《虚构集》(1944)和《阿莱夫》(1949)中就汇集了很多共同的主题:梦、迷宫、图书馆、虚构的作家和作品、宗教、神祇。他的作品对幻想文学贡献巨大。研究者们也注意到博尔赫斯不断恶化的眼疾似乎有助于他创造性的文学语言,毕竟,“诗人,和盲人一样,能暗中视物”。[5] 博尔赫斯的文体很特别,他的小说写的很像诗歌又很像散文,帕斯说博尔赫斯的文体几乎是三位一体,这样一种特殊的文体,是独一无二的。[6]

他早年深受柏拉图和叔本华等人的唯心哲学,还有尼采的唯意志论的影响,并且从休谟和康德那里接受了不可知论和宿命论、以及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苏格拉底等人的哲学影响。他对笛卡尔的思想也了然于心,在上述哲学家的观点的基础上,他采用时间和空间的轮回与停顿、梦境和现实的转换、幻想和真实之间的界限连通、死亡和生命的共时存在、象征和符号的神秘暗示等手法,把历史、现实、文学和哲学之间的界限打通,模糊了它们的疆界,带来一个神秘的、梦幻般的、繁殖和虚构的世界,在真实和虚幻之间,找到了一条穿梭往来的通道,并不断地往返,并获得神奇的阅读感受。

作品推荐:虚构集等,太多了,自己百度吧!

马赛尔·普鲁斯特


那些提升水(bi)平(ge)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们_第4张图片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Marcel Proust)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意识流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普鲁斯特出生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自幼体质孱弱、生性敏感、富于幻想,这对他文学禀赋早熟起了促进作用。中学时开始写诗,为报纸写专栏文章。后入巴黎大学和政治科学学校钻研修辞和哲学,对柏格森直觉主义的潜意识理论进行研究,尝试将其运用到小说创作中,可以说柏格森、弗洛伊德成了他一生文艺创作的导师。1984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由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

推荐作品:《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又译为《追寻逝去的时光》)是20世纪法国伟大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这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七大卷,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只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它大体以叙述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活动为轴心,穿插描写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犹如一棵枝丫交错的大树,可以说是在一部主要小说上派生着许多独立成篇的其他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交织着好几个主题曲的巨大交响乐。

追忆似水年华是喜爱意识流小说的朋友们的必读作品。读完这本书不仅需要理解能力,更需要……超凡的毅力。

詹姆斯·乔伊斯


那些提升水(bi)平(ge)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们_第5张图片

下面这个不用我介绍大家也应该知道了。因为他的名气已经足够大了。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

1920年起定居巴黎。其一生颠沛流离,辗转于欧洲各地,靠教授英语和写作糊口,晚年饱受眼疾之痛,几近失明。其作品结构复杂,用语奇特,极富独创性。

主要作品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描写下层市民的日常生活,显示社会环境对人的理想和希望的毁灭。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1916)以大量内心独白描述人物心理及其周围世界。代表作长篇小说《尤利西斯》(1922)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与悲观。后期作品长篇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1939)借用梦境表达对人类的存在和命运的终极思考,语言极为晦涩难懂。

推荐作品:

那些提升水(bi)平(ge)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们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提升水(bi)平(ge)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