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悼雞

春節期間,收到衛生局關於H7N9禽流感的警告短訊時,還沒從各種雞年動畫、雞年揮春、雞年賀語的吉祥氣氛抽離出來,微信群裡的黃色小雞還在屏幕上活蹦亂跳。我當時就陷入嚴重的錯亂感:一邊以雞的生命力作象徵,喜氣洋洋;一邊把雞關在擠髒不堪的籠子裡催肉刮蛋,出現流感後又下令撲殺。

雞年悼雞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次看到政府殺雞,都尷尬不已:要說雞隻被屠可悲,卻又沒多大區別。因為牠們遲早是要被殺的,惟區別於葬身之地是填海區還是某人的肚子。如果牠們信仰土葬,早點被撲滅不但提早脫離籠中苦海,還能死有全屍,死得其所。如果信仰天葬,則會選擇被烹調後,四肢軀幹分裝不同肚子,和人一起追求詩與遠方。

雞年悼雞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可惜的是,牠們並沒有選擇。在人類統治的星球上,雞100%是作為食物的存在,填海絕對是一種浪費。

雞年悼雞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至於把雞列為十二生肖,純屬農業時代的落後遺風。《韓詩外傳》中說雞為“五德之禽”,說得像真的一樣:“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後有距能鬥,是武德;敵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其實也就是為了表現文采,刻意酸腐地狠吹一把。在食慾面前,“德”是什麼東西!

   不過,在落後時代,大家還能在屋前院後見到母雞公雞散步覓食,如果雞有《聖經》,這已是伊甸時代了。現在,公雞已成了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多餘生物,出生不久(還像微信上蹦跳的小呆萌時),就會被軋壓成肉毛血漿,再加工成飼料餵給同類吃,以形補形。而活下來的母雞,就可以住在像集中營一樣籠子裡,快速長肉和生蛋(月經排卵)供人食用。其實,說到像集中營,這話有很大毛病。因為德國納粹建立集中營的靈感和設計理念都是來自芝加哥的養雞場。換個說法,人對人的殘暴行為,其實是始於人對動物的殘暴。人對動物幹的事,遲早會返回自己身上。比較一下那些籠屋和雞場的樣子,也許會有所領悟。

雞年悼雞_第4张图片
轧小鸡的机器

雞年悼雞_第5张图片
轧小鸡的机器

在祝賀雞年吉祥時,在禽疫肆虐冒死吃雞時,可有想到雞到底吉祥不吉祥呢?


原载澳门日报 2017年2月8日 新園地  南書房

你可能感兴趣的:(雞年悼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