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feelings》读书笔记

最近看了李笑来老师推荐的《Beyond feelings》,感受颇多。以下是我摘抄的一些笔记:

1.操纵的学问:人们越是多次听到一个口号或“论据”,对它越是耳熟能详。很快,它就与那些经过慎重考虑的思想难以区分。

2.心理学的影响:我们的经验能对我们产生一种自我催眠的作用,这意味着一种有关我们自己的结论,从而保全我们将其变为现实。

3.成为个体:

    1、把你对任何人、议题或情势的第一反应看作是尝试性的。无论它多么吸引人,在你未考察它之前,都不要接受它。

    2、判断你为什么会作出这种反应。考虑你是不是借鉴自其他人--父母、朋友或者名人、电视中虚构的角色。如果可能,确定是什么特定的经验影响你作出这样的选择。

    3、考虑你有可能对这个人、议题或情势作出的其他可能的反应。

    4、询问你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比你的第一反应更恰当的反应。

4.生活中最有趣和令人震惊的矛盾是:一方面,几乎所有人都不断坚持“逻辑”、“逻辑推理”和“合理推理”;另一方面,他们却不能表现出这种能力,当别人表现出来时也不愿意接受之。

5.我们大多数人所谓的推理在于继续相信我们已经相信的东西找到理由。

6.清晰的思考是非常罕见的事,甚至特别简单清楚的思考也几乎是罕见的。我们许多人在大多数时间里根本就不思考。我们信奉并且感觉着,但并不思考。

7.思考是用以解决问题、作出决定或者取得理解而进行的有意识的精神过程。感觉除了表达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目的,而思考则有超越自身而达成知识或采取行动的目标。

8.感觉和思考之间的关系,感觉需要检验才能信赖,而思考就是检验感觉最合理和最可靠的方法。

9.批判性思考就是寻找答案,是一种探究。批判性思考中使用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提出探索性的问题。

10.批判性思考是一个习惯问题。通过培养批判性思考者的特性,最疏忽、草率的思考者也能成为一名批判的思考者。

11.好的思考者知道如何停止飘忽的思想,把自己的心智固定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上,仔细考察它,并形成关于它的判断。换言之,他们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思想,积极和消极地运用心智。

12.批判性思考依靠的是心智的约束。有效的思考者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施加控制,引导自己的思维而不是受其控制,在他们检验并证实任何思想观念之前,拒绝对其予以认可。

13.约翰.杜威认为心智约束等同于自由。

14.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活动一次是调查、解释和判断。

15.参与讨论的方法论:

    1.提前做好讨论准备工作

    2.设定合理的预期(不能对他人接收自己的观点期望过高)

    3.抛弃自我中心

    4.起作用但不主导一切

    5.避免分散注意力的讲话习惯(如口头禅、说话含糊不清、语气等)

    6.积极的倾听

    7.负责任地判断思想

    8.抑制喊叫或打断的冲动

16.一旦把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予以发表,它们就成了”智慧财产“,而且,作者对它们所拥有的权利跟他或她拥有如房子或汽车等实物的权利是一样的。

17.我们的思想和信念不可避免地受他人的影响,特别是在童年时期。第二,感知和记忆是不完善的。第三,我们的信息可能会不准确或不完整。第四,即使是真理,也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

18.真理是发现的,不是创造的。

19.我知道我有局限性并容易出错。而且,毫无疑问,我将永远不可能找到自己想知道的所有答案。但是,我可以观察得更准确一点,权衡问题更全面一点,作出决定时更仔细一点。如果我这么做了,我就会更接近真理。

20.关于某事的真理就是,它原本就是什么。当我们的信念和断言与现实相符时,它们就是真实的,而不符合就是虚假的。

21.我们要么主动、要么被动地获得知识。我们通过检验和证实想法或通过推理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当借助推理时,我们分析问题,考虑所有事实和可能的解释,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基本上都是通过其他人的告知而被动地获取知识,而被动学习具有严重的缺陷。

22.妨碍知识的习惯:设定和猜想。因为设定扼杀了好奇心,猜想拒绝了证据的重要性,所以它们任何一个都不可能通往知识。

23.承认无知是通往知识关键的一步

24.批判性思考的基本原则就是,各种思想很少具有同等性质。问题的解决方案从切合实际到不切实际之不等,信念从有根据到无根据之不等,论证从符合逻辑到不合逻辑之不等,观点也从有见识到无见识之不等。批判性思考的任务是把较有价值的与较无价值的区别开来,并最终确定最佳者。

25.对与错的问题是纯主观和个人的。

26.如何形成正确的观点:了解观点是如何形成的--抵制把你的观点看作事实的诱惑(质疑任何观点)--监控你的思想以防止非批判性默认模式的掌控。

27.最重要的证据类型是个人经验、公开的报道、目击者证言、名人证言、专家意见、实验、统计资料、调查、正规观察和研究评述。

28.如果证据并未显出一种观点比其他相竞争的观点更合理,那么,唯一审慎的行动方案就是不作判断,直到充分的证据可以利用。这种克制可能是困难的,特别是你赞成某个特定观点的时候,但是,这种克制是批判性思考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29.自我思维的视角很有局限性,所以自我思维的人难以从各种各样的视角来看问题。

30.我们情愿非批判地接受那些迎合我们先入之见的人,这使我们易受到那些为达到自己目的而操纵我们的人的伤害。

31.我们对自己思想的偏爱有可能妨碍我们发现自己思想中的缺失,也妨碍对他人洞见的领悟和借鉴。同样,我们对自己宗教的自豪有可能造成我们太快地否定其他宗教信仰和实践,并且忽视自己宗教历史的错误。我们对自己政党的偏爱有可能使我们支持低劣的候选人和纲领。我们对自己观点的忠诚有可能使我们无视其他的视角,让我们看不到不熟悉的真理,将自己束缚在过去的结论中。

32.清晰而合理的思维经常取决于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才能揭示的微妙细节。

34.敏锐地观察的方式是利用你全部的五种感官来阻止你的头脑漫无目的地游荡。人们的观察往往是不敏锐的,因为他们太关注自身--他们自己的思想和感觉了。

35.观察有时本身就带来有价值的洞见。但是,通过培养反思你观察结果的习惯,你能提高洞见的数量和质量。

36.少即是多--思考的目的在于深度而不是广度。

37.探究是寻求问题的答案、研究问题和收集信息,以帮助我们得出结论。有两种基本的探究:探究事实和探究观点。

38.判断是通过证据考察和仔细推理得出的结论。它们是思考的结果,不像感觉,判断不是自发和无意识的。

39.一个附加问题可以适用于各种证据:这个证据与正在考虑的议题相关吗?如果不相关,那它就不值得考虑,无论它在其他方面是多么地优秀。

40.对评价证据和论证的另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进行仔细的区分。分为6种情况:把人与思想区分开来(你喜欢的人思想不一定是对的);把所说的与如何说区分开来(好的演讲者不一定思想是对的);把人们为什么这样认为与他们认为的事情是否正确区分开来;把个人与群体或阶层区分开来(网上骂贪官的认为所有公务员都是腐败的);把偏好的问题与判断的问题区分开来;把熟知性与正确性区分开来(你知道的不一定对)。

41.说服意味着如此有效地表述你的观点,以至让在该议题上未持立场的人倾向于同意你的看法,而那些不同意你的人将被激励起来重新考虑他们自己的观点。

42.说服性指导原则:

    1.尊重你的受众

    2.理解你受众的观点

    3.从你与读者共同的立场开始

    4.采取积极的态度(构建自己的事项而不是摧毁反对方的事项)

    5.尽可能让人理解你的论证

    6.承认反对方有道理之处

    7.不要忽视任何相关事实

    8.不要用论证压倒读者

    9.集中于最可能说服读者的论证

    10.绝不使用你认为不正确或无关的论证

    11.为你的观点得到认可而容留时间

--------------------

针对批判性思考,我的几点思考体会:

(一)假设

假设是我们思考中想当然认为是什么样子的东西,一般是无意识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是我们思考和推理的前提,相当于三段论中的“大前提”。而大前提如果错了,后面的推理都不会对,所以,识别思考中无意识形成的假设,非常重要。假设有两类,一类是关于事实的,叫描述性假设;一类是关于立场的,叫价值观假设。

描述性假设

举个我犯过的错:

某个业务中合作方是一个有实力的大公司,于是,我脑子里直觉性地形成了一个假设:对方有实力,所以他们不会在资金上面有短缺,值得相信。由于这样一个假设,我在后续的合作中就做出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判断和选择。而事实上,是否值得相信,需要具体考虑更多的因素。

这就是错误的描述性假设基础上进行的错误思考。这件事给我的教训就是:一定要小心自己直觉中的假设,特别是在做重要的决策时。这时一定不能粗心,心一粗,很多错误的想法就无意识中起了主导作用。

价值观假设

价值观假设关乎人的立场、选择,所以更需要注意。我在年轻时很虚荣,把“面子”看得比“里子”更重要,由于虚荣就形成了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假设,从而导致了自己在做人生重要决策时犯错。比如:

上学时认为成绩就是一切,而忽略了其他很多方面的事情,如健身、生活能力的培养,等等。

又如:

工作时认为轻松一点好,而不愿去承担更多责任和贡献更多价值。实际上,只有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才能获得有效成长。

这都是简单的例子,因为有一些更大的错误选择自己现在都不好意思再讲了。那些错误都是价值观混乱的结果。所以,梳理自己的价值观,从而改变自己在做选择和决策时的前提立场,很重要。在思考的时候,要反复不断地问自己: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什么坚决不能做,什么一定要坚持做到底?

对于这些,我自己也是在不断地梳理过程中,每想清楚一点,就会对人生看得更清晰。这是从对自己的思考角度来说的,而在观察别人的行动和选择时,也可以反向思考他的价值观是怎样决定他的判断和选择的。

(二)信息

信息(包括数据、事实、经验等等)是我们思考的直接原料,在三段论推理中相当于“小前提”,因而,获取正确可靠的信息材料对我们的思考也很重要。所以,要重视信息的来源和提高解读信息的能力。

重视信息来源

要保证信息的质量,第一要求就是寻找一手的、可靠的、全面的原材料信息,这就是要学会区分不同信息源的质量高低。比如同样是新闻网站,有的就充满了垃圾新闻,有的则是专业的报道。比如,读书是我们重要的信息来源,提高选书标准,就是提高思考质量的保证。又比如,不仅要看持某一个立场方提供的信息,也要看持相反立场方提供的信息,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性。

提高解读信息能力

有了一手的、可靠的、全面的原材料信息,就需要提高解读信息的能力。比如,要区分不同类别信息材料的质量,综述性论文、单一研究论文、个案、统计资料、专家意见、名人意见、个体经验等信息材料对论证的说服力是不一样的。又比如,要小心统计数据,很多时候,人们提供的统计数据还会撒谎。

(三)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石,在思考元素中,使用正确的概念非常重要。笑来老师建议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概念字典”,并为我们多次精彩纷呈地演示了如何利用“概念”改变自己的思考。总结一下,“概念字典”有三种操作方式。

删除有毒概念

“毒概念”是那些于人于己都有害的概念。比如,“嘲笑”这个概念,无论是自己嘲笑别人,或是害怕别人嘲笑,都是无意义的、阻碍自己进步的。事实上,正是笑来老师说要我们把这个概念从大脑中清除出去,使我获得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启发,我也变得不再害怕被人嘲笑了。

再如:"失败"这个概念,要从脑海中剔除掉,把它换成"暂时没有成功",是不是感觉好多了。

升级重要概念

有很多概念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但我们对其定义很可能是模糊的,如果我们能对其做一个更清晰、更有启发性的定义,那么,相应地我们的思考和行动也会发生改变。

新建鲜活概念

思考能力与鲜活概念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新概念的过程,比如学习概率统计,就能建立“随机性”、“独立事件”等很多新鲜概念。同时,对很多似乎已经存在于大脑中,但实际还是处于“休眠”状态的概念,也要去“激活”,才能使其真正发挥对思考的作用。比如,最近笑来为我们激活了“注意力”这个概念。

总之,在思考中,要有意识地问一下自己:

在这个思考推理中,我使用了哪几个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还有更好的定义吗?我有没有混淆这个概念和其他类似的概念?

三、学习批判性思考后我的改变

真正打通了思想认知上的堵塞后,我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改变,人也变得更自信了。在我看来,学知识,练技能,这些都是与思考能力提高相辅相成的事。以下三个方面是目前我践行的重点。

(一)阅读

阅读是获取新概念的最重要来源。为了提高思考能力,我在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上同时下功夫。

在广度上,凡是对自己理解世界、解决问题有帮助的各学科书籍,我都希望能阅读。当然,目前的阅读范围主要还只集中在学习成长、心理学、经济学、各类科普、编程等方面。思考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阅读也是这样,随着自己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范围扩大,我想阅读的范围也会相应变广。

在深度上,一方面是希望阅读的材料能越来越有深度,比如多看大师级人物写的原著。另一方面是在阅读方法上,我希望能运用批判性思考的原理,在阅读时,不仅学习作者提供的知识,也分析作者的思考方法、写作思路等。

(二)写作

语言是思考的外化(甚至可以说语言就是思考本身),没想明白的事,既说不出来,也写不出来。以前我自认为是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弱,现在明白了本质上还是思考能力弱。脑子里对一个事情没有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相应就会很贫乏。而写作在本质上就是锻炼思考能力的方式,它也会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独立思考

碰到事情,更善于思考了,让自己的思维更清晰,不再人云亦云,而是理性地判断观点是否有依据,逻辑是否正确,结论是否有夸大等等,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

(四)知行合一

认知升级后,要付出实践才能真正改变自己。我给自己订了两个简单的目标:每天坚持阅读1个小时(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每天睡前做三组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这两个目标是每天都可以做的,无法给自己找理由躲避。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能够让自身成长的知识或技能,把注意力放在自身成长上面。我相信,通过持续积累和努力,我会成为我期待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Beyond feelings》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