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作笔记,无作他用
中国建筑中的园林建筑和西方的景观建筑在内容上似乎相近,但性质和基本观念上却有着一定的距离,中国的园林建筑不仅是一个独立的项目,在发展上成为与建筑平行的另一个体系
园林建筑,并不是指城市中的小绿地,而是指那些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成另一种自我性格的小天地
一是为生活,一是为娱乐,一般建筑和园林建筑是基于两种不同目的,不同设计思想发展起来的,越是历史的后期,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注意力越发转移到园林建筑上
中国建筑很早就向着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这本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过分的约束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对建筑发展产生阻碍
要改变逾越的不只是设计上的优劣,往往涉及政治上的严重后果,这是建筑师所不能承担的责任,园林建筑就以另一姿态另一设计思想和技术发展起来了
庭中的花草树木以至山石鱼池,那只是建筑设计要求的衬托,并不是园林建筑,只能算作庭,而非园
园和屋因为性格有别,二者很少混同,即使屋中有园或园中有屋,多半也只是分离开来的两个部分
博伊德认为,城市和房屋是受儒家思想支配的结果,花园和风景是受道教思想影响的产物,无论如何中国建筑的确存在着这种玄妙的二重性
即使规模不大,中国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幻想,避免笔直的视线,制造起伏的地形,如在山水画中,这是中国建筑传统上的伟大成就
水面和由水面带来的廊桥亭榭是中国园林建筑不可或缺的内容
中国历史上的画家艺术家文学家中都有一些人参加主持建筑计划,很多士人都在园景上发挥过才能和极尽心思,注入了不少士大夫阶层的情趣
园林建筑和中国的文学绘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甚至可以说融为一体,他们互相影响发展,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意境和情怀
园林建筑和文学艺术互相影响最深的大概可以算清代小说《红楼梦》了,大观园的意匠绝不只是文学家主观想象出来的空中楼阁,他是当时已经发展起来的园林建筑的客观反映
中国的园林建筑比一般建筑蕴藏着更大更多的艺术目的,苏州拙政园中创造出来的景色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学艺术所寻求的境界
园林建筑有两条进展的路线,一条是独立性质的园的设立和演变,二是宫室住宅园林化的发展,后世的园林建筑毫无疑问都是这两方面积累的技术经验的成果
园最初指果园,这种农业性质的园在发展中慢慢改变,具有了享乐和生产的双重作用
中国最早,最大的园是三千年前周文王的灵台灵沼,《诗经》曾有记载,这是一个有山有水有建筑物的园林,是人工改造的自然环境
基于这个传统,历代皇帝又有御园,如章华台丛台上林苑,园有时还兼顾军事和政治用途,如汉武帝和乾隆的昆明湖
见于记载的人工模仿创造自然景色始于汉代,在园林中加入亭台楼阁则胜于唐时,此后它们共同表达过无数醉人的艺术语言
在发展过程中,园的内容是逐渐的转变的,部分的园成了寄托情怀的环境,于是实用目的就让位于艺术,园林设计的理论也得到了发展
除了有以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建筑设计,还有以建筑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园
自从房屋受到形制的约束之后,宫室宅邸都不能随意的摆布,二者兼顾的方法便是将园容纳进来,既可符合制式,又能享受自然之趣
皇宫一般都是两个部分组成的,宫和苑并举,但这两个部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性格环境,这是古代皇宫的普遍规划形式
宫苑宅园的组合表现出人们的双重生活需要,它的分离而存使各自能按照要求互不干扰的发展,开创自己的天地,中国园林建筑能取得高的成就和它始终保持独立地位是分不开的
在技术上这也是解决矛盾最好的方式,同样也符合中国建筑艺术追求的一幕一幕变化的戏剧性的意念
清代是园林建筑取得最大成就的时代,它的成功有赖于明代在技术上和思想上打下的良好基础
江南园林是造园之风兴起的一个立足点,拙政园,狮子林,颐园,瞿园都成了为人称颂的风景,在士大夫的心中,园林建筑是可登大雅之堂的艺术
明代末期出现了私园,以及重要的园林著作,如《园冶》《一家言》,虽然内容着重于士大夫的闲情逸致,但也算是为工匠之事开了个头
康熙和乾隆是举世最大的园林建筑计划的创议者,至今为止没有人有超过他们的大手笔
过去的时代大多都忙于宫殿的建设,清代因为继承了明代的皇宫,专注于皇家的园林上面来了,几乎历代清朝皇帝都是园林爱好者,全国各地上行下效,很快就有了极大的发展
造园之风维持了三四个世界,在当时造园才是建筑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境界
中国园林有其特有的各种元素,也有其特有的布局和组织方法
圆形的或者其他形状的门洞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一种常用的空间分割元素
令有限空间产生无限的感觉是由来已久的园林布局的基本原则
《世说新语》曾有说到,园景不必一望无尽,只要若隐若现,就会引起对自然美景的联想,得到一种置身宽广自然间的感受
平面上的曲线和折现,立面上的起伏有致,其目的主要是使景象产生层次,产生自然的节奏,并不是代表或者象征任何的哲学思想而来的
水是园林建筑最主要的自然元素,并且常常要求水面面积要占压倒性的地位,一切设计都环绕水面而打开,以水而居很早就是人的追求目的,《楚辞》就记载了一个理想的环境
近水并不单纯是一种情趣,没有水无法很好的生活,更无法灌溉园林,园林建筑首先围绕水展开实在是十分合理的选择
开挖人工湖的时候,挖出来的泥土必然会堆积如山,就出现了有水必有山,有山必有水的设计,微妙的地方在于这些山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构成形状,园林建筑的山水画是顺乎自然而来的
园林建筑规划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的说法,这个比例大体同时基于功能以及景物功能平衡而来,当然也有专注一方面以偏取胜者,并不是非要平衡不可
象征主义既然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同时在人工景观设计中出现就十分容易理解了,园林设计的构思和主题常有仿临名山大川历代胜迹之意,这也是中国艺术创作的一种传统方式
不过中国的仿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而是汲取成功经验的进一步提高,或取义而变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这是由生命形式的另一种创作。
与其说是模仿,不如说是取法,就是从景物中获得启示或者灵感,更多的还是创作
园林建筑本来是一个人工环境,但它的成功在于创造出一个天然的境地,表现天然不但着眼于表象,还讲究深意,保持总体的设计精神,使人觉得事事都顺乎自然
虽然设计素材和元素变化多端,但并不是一种形状的游戏,之所以是如此,只是因为在经验积累中发现这样是最有效的形式和方法,包含着人工的伟大的含义,但不表达人工的伟大的外形
关于构成园的要素,有所谓山水树石屋路六法之说,在中国造园的术语中,花木或竹的含义通常是概括了所有的植物,花木分为花树藤草,种植之法分为成林成丛成行攀附
小园以花为主,中园花树并重,大院以茂林见胜,花木布置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然的效果,因而以自由活泼的构图最为适宜
中国的园林其实也是有草坪的,只不过不占显著位置,古称规矩草,多用于临水斜坡,无遮无挡正是中国园林的大忌,何来大片的草地呢
在传统的中国绘画和文学中,竹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这个意念也反映到园林建筑上,竹作为花木的通称,还有不可居无竹之说
在园林的平面组织上,尽量避免一目了然,极力保持寻幽探胜,颐和园中的寻诗径,本身的命名已经高度表达出这种艺术的精神了
面积较大的湖沼本身已经有极不平凡的意境,所谓湖光山色是最动人的景象,但是并不是所有园都能有理想的水面的,尤其是中小规模的私园,于是就退而求其次构成池塘泉涧了
水赋以园林以生命,任何水面都足以使景色倍添情趣,至于飞瀑和流泉对环境更会带来无限的活力
取水之法有二,第一是引水入园,所谓利用有用之水,第二利用地下水,即潜流,如水源来自高处,还可以构成人工瀑布,地下水可以用池塘存贮,种上莲花就是常见的荷池
小桥流水是诗情,亭中听泉是画意,园和水的关系就是那么难舍难离
中国多用流泉,现代和西方园景都喜欢喷泉,圆明园中的大水法也是法国人设计的,并不是中国人发明不出人工喷泉,而可能是自然之境中没有太多的喷泉所以就没有将其考虑进去
造山和叠石是园林中用以分割空间的元素,在工程上来说就是一种运用自然主义手法的场地整理工作
造山的历史和烛台的历史应该相同,因为这是差不多的工程,不过一个是规整的外形,一个是自然的外貌而已
造山除了有平衡场地土方工程的作用,还有封闭视线和制造高潮的效果,自然地将空间分割构成多个环境,取得登高远观的位置
堆土造山可以看作是因地制宜和场地整理的结合,在汉代以后方法就确立了起来,成为造园的基本方法之一
造山不宜过小,叠石不宜过大,山和石之间就有着这样一种量的关系,叠石一般就叫假山,假山中还有山洞,用以增添趣味
另一方面,园中的石并不被看作是一种建筑材料,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品
六朝之后出现过一种追求奇石的风气,唐代之后此风更盛,各类石头有了各自的等级类别
园中置石很多人理解为设置天然的抽象雕刻,它和现代建筑中的抽象雕塑即便不完全相同,在性质上也极为相似
石案石墩石床石坪石盆石灯是园中的另一类特殊元素,古代人们在院中活动甚多,这些物品是必要的设置,同时也是极好的点缀
明清之后园林布局和造园元素的设计趋于复杂繁琐,追求纤细绮丽,再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园的内容便渐渐改变了
各种形状的图画窗大概是从室内墙壁多壁画装饰的意念发展而来,就房屋的立面来说失去了这种意义,目的是加强浪漫主义气氛
图画窗同时也作灯窗,于是就反过来只有在室外晚上才能看到这种效果,白天看来只不过是一堆毫不相关的形状,晚上却灿若星光,犹如一曲醉人的旋律
曲径曲桥曲廊目的在于延缓人在园中的运动速度,增加视觉变换的方向,并不仅仅是平面上有趣的线条和图案,而且引发寻幽探胜的好奇心
曲径通幽是一种园径的设计原则,游园是一种缓慢的节奏,悠闲的运动,并不要求道路有很高的效率
为了配合园的要求,建筑设计不断产生很多种因园而设的形式,例如桥亭,石舫,水亭,建筑物的平面因而出现了形状上的变化,理由就是非此不足以配合环境的要求并产生了丰富的体型
热河行宫是避暑山庄内的水心榭,避暑山庄的设计主题在于创造一个北国的江南
园最后发展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建筑体系,它的内容不仅限于作为休憩之用的花园,也可以成为供任何目的使用的地方
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的性质和用途绝不仅是一个休憩的花园,只不过是采取园林建筑的形式,建设一个离宫,作为行政和政治的中心
皇帝一般爱园不爱宫,圆明园在一开始就是一个朝廷,并不是闲来到此一游的花园
避暑山庄虽以避暑见称,但其实也不只用于度假,而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政治中心,外八庙是少数民族宗教形式,目的就是团结各民族,无论目的意义和内容都离不开政治
在民间园在用途上也有发展,文化艺术活动的一种形式雅集多半就在园林建筑中进行,寺庙的布局也倾向园林化
在历史上中国著名的建筑物毁于战火的甚多,我们的建筑大半给烧毁了,无论是中国国建筑史还是世界建筑史,圆明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可惜今日技术流传下来的已经不多了
以《红楼梦》为例,大观园并不是专供游玩而建造的,兴建的原因是接待皇妃回家省亲,整个布局依照仪式的需要而展开,虽不是实物,但足以代表和反映十八世纪造园的现实
因为园可以包括很多的内容和主题,它的规模就可以无限制的扩展,扩展的结果就出现了园群,园可以有很多用途,颐和园就被外国人称为夏宫,说明并不只是一个大花园而已
圆明园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园群,他最大的特色在于将很多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和谐的组合在一起
圆明园可以算世界上真正存在过的唯一的花园城市,十九世纪英国人曾有过这个想法,但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圆明园虽然只为皇室服务,但也算是提供过一个近乎现实的生活模式了
虽然圆明园是经过差不多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建设完成,但是它们是有计划的发展起来的,强烈的表现出他们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表现出既严格又活泼的局面
园群和建筑群在群体构成的观念上基本是一致的,即使在自由活泼的园林布局中,他们从不是严密的具有一定层次的组织关系
房屋和园林虽然各有不同的设计意念和方式,但在群体中经常和谐的共存,无论如何,他们到底是同一文化基础所产生的事物
位于圆明园东北角的西洋楼是世界上唯一将东西方建筑组织在同一个整体建筑群中的实例,这不同风格的一个部分用围墙将他们和其他部分完全分隔开来,另成一个天地不至于相互干扰
十八十九世纪欧洲有过不少花园城市的理想,认为居住在一个大花园中为最高的追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