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精灵球。
个人情况:本科211 动物医学专业,一战三跨厦大广告
初试分数:英一77,政治68,学硕基础卷114,学硕实务卷117。
初试排名广告学中第二,复试广告学中第二,总成绩也为广告学中第二,拟录取了我的第一志愿广告学。
2018年3月我开启了考研生涯,当时厦大刚出了拟录取名单,广告只收2个人,官方公布的数据是223人报考,可以说是非常绝望了。我默默地颓了两天,在“考与不考”中纠结了很久。索性我选择的是前者,否则如今的那二分之一,也不会是我。
回顾考研的这一年,每一天其实远比我想得漫长。24个小时如何才能安排地满满当当,不辜负自己的期望,是我整整一年都在不断探索不断超越的永恒主题。
在说具体的科目经验之前,我想先谈谈时间管理和学习态度。
以当时最忙的一段时间(大三下学期的期末考期间)举例,我当时一共有八门考试,而且我本科专业考的都是神经、骨骼、药品之类的,记忆要求太高,所以我当时就定了一个最低要求,只要本科的不要挂科就行。在这期间还穿插着党支部的小组会议和学习活动,以及各种讲座,时间还是非常紧凑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的时间安排大致就是早晨六点半起,七点先去自习室占位子,中午吃完饭会休闲一个小时,看看视频放松,傍晚吃完饭也会放松一个小时,然后学到十点半回宿舍洗漱。
回到宿舍后很难专注阅读大块知识点,所以我会利用这部分时间整理公众号上的知识点,然后尽量在十二点半前睡觉。(宿舍如果很吵我一般选择去宿舍外面的阳台上整理,虽然蚊子很多,但如果想利用这部分时间也没啥不能忍的)
一天的安排中,如果有课的时间我就收拾收拾去上课,在课上戴耳机或者耳塞,以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主(看新传的内容,看书或者听课),剩下的时间我就都泡在自习室。
以我的经验来说,其实只要你自己想做,想把这部分时间利用起来,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你,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难道课下和同学唠嗑十分钟很重要吗?我宁愿拿这十分钟来补个觉(这种强度其实还是挺困的……)
在白天我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之后,安排的专业课和英语的相关任务其实都能够完成(有效时间平均为8小时左右)。
晚上的时间就开始复习自己本专业的内容,把复习期末考的内容放到晚上复习就是因为,这部分不复习不行,但是白天我又去干别的了,晚上如果我再不学我就要挂科了,带着这种恐惧,使我再讨厌本科专业也得硬着头皮去复习。
相比起从早晨开始就告诉自己我要复习期末考然后拖来拖去不想复习浪费时间到晚上,这样的复习效率倍儿高。
除此之外也可以给自己一些激励,比如说我只要把这部分读完了我回宿舍就能再看看新传的东西了,想想就又有动力了。(晚上有效时间大概为4小时左右)。
除了时间管理,其次就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这在考研过程中非常重要。
首先我很明确的就是,我对于新传这个新接触的学科是非常敬畏的,不论是什么知识我都愿意以一个吸收和辩证接受的态度进行阅读;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每天都会看一些比较新鲜的东西刺激自己对学习的热情,比如我在实在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去看广告,每当看到那些超级棒的广告我就和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对于枯燥的知识也有了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
除了学习态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心态。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调整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比如在考研期间,我的室友和同学对我跨考都是处于一个盲目相信的态度,她们总觉得我能考好、日常就是各种鼓励我,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内心里就会给自己降降温,告诉自己我很不行,我很弱,我是个小辣鸡,我还有很多东西要读,我不能辜负她们的期待。
那如果你身边都是一些柠檬精或者一些杠精,你就要在心里为自己打气,我是最棒的,我读地好气死他们。总之,不论什么情况,都要在自己的心里找到一个平衡点。
公共课备考:英语一和政治
考公共课的前一晚我去澡堂洗澡出来可能没裹严实,然后就立马发烧了……害怕感冒药会影响考试,所以我就没敢吃。考政治和英语的时候我的头疼的要炸了,喉咙也在发炎,但好在坚持完成了考试,虽然考得不太好,但是立马就调整好状态,开始复习专业课。
所以呐,不论碰到什么情况,比起放弃,坚持下去好像真的会有奇迹发生。
英语复习
从四月开始复习我第一件事就是背单词。当时新东方的全程班里还有附带朱伟老师的课,我就跟着恋恋有词背了两个月。
具体安排如下:
四月:单词
跟着课记笔记在书上,每天一个list,上完课立马复习。
接下来的复习就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查缺补漏。
朱伟老师的书是按照词根词缀编的,就能通过引申同时记住很多词。还有一些短语和句子,对于作文也挺有帮助。
但是前期不求你能“背”熟多少,“默写”多少…因为只要你花了时间,你就会在一整段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语感,培养学习的状态,这才是对于接下来半年的学习非常重要的动力源。
五月:单词
在学完一本恋恋有词后,我的艾宾浩斯还是继续着,同时开启了在app上背单词。
我的app背单词是这样安排的:一次设置500个,不论一天花多少时间也会不中断地背完。然后app每天会根据你的背诵情况和单词遗忘度推送需要复习的单词,差不多也是500左右的量。我每天就先把要复习的背完再背新的单词。
刚开始第一遍的时候,我真的是怀疑我这辈子怕是没学过英语吧…每天能花三四个小时才能背完,真的很痛苦。但只要背完一遍,第二第三遍就实在是太顺了。
我是以十天为一个周期,一个月背了三遍考研单词,这种集中的方法真的非常有效,自五月之后我只在十月的时候再用手机背了一遍,此外考研期间就没为单词烦恼过。
相比起每天背几个,背到考研前一晚的策略,这种我更建议复习任务比较繁重,前期能多花时间给英语,后期主攻专业课的小可爱。因为我的专业课才是大头,我考研的时间百分之八十都是给了专业课,英语和政治的时间在后期不断被压缩,如果前期还轻轻松松,后期只会更痛苦。
六月:做翻译
千万不要直接翻译阅读!千万不要直接翻译阅读!千万不要直接翻译阅读!(重要的事说三遍)
我知道现在的阅读都流行手译,我自己也翻译了厚厚的一本。但素,千万别因为阅读很重要就一开始就翻阅读!先跟着翻译的训练把句子的语法和拆解练习过一遍以后对于后期阅读的练习事半功倍。
考研翻译我跟的老师是唐静,先跟着他的课在开始的时候把一些经常出现的语法过了一遍然后就开始了真题的练习。
我的真题打印了2000-2018的,装订成册(建议单面打印,这和我后来的做笔记形式相关)我将真题具体分成2000-2010、2011-2018两部分。
做翻译的步骤
以一整年的真题为单位,自己先翻译一遍,按照老师的拆分组合方法进行断句翻译然后再组合成句
跟着书对一遍答案,错误部分主要分为三块:单词不认识,词组理解错误,组合逻辑有误。然后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订正。
听老师的课
订正完之后重新在下面译一次,争取做到每一个语感和翻译形式尽量贴近老师的逻辑,把自己原来舒适区内的翻译形式(比如中式翻译、词不达意等等坏习惯)改掉!
复习。具体的复习步骤我一般也会分成三部分,时间分别为间隔为1天、3天和10天
单词、词组的扩增
翻译中出现的单词和意思存在着隔着几年会重新考察的现象,对于每个单词和词组的理解我都尽量做到极其充分。
将之前标注出来的不认识的单词或者有多种含义的单词进行查词,尽量就一次性把这个单词搞定。
逻辑的重新组合
第三天的时候关于这年的真题进行逻辑的重新翻译,只需在心里默默地过一遍它的翻译,看看自己之前掉进的坑能不能一眼就看出来,能不能及时避开。
语法的细致拆分
在第十天的时候我会对真题的每句话进行语法的理解,比如这是个倒装句,就会在左边的页面把它标注出来,看看这个倒装句的翻译逻辑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怎样使用方法才能译地更自然更通顺呢。
这样细细地标注出来之后,把几年的真题放在一起比较,比如把全是倒装句的句子放在一起看,看看是要怎么替换词汇,怎么翻译才会更好。这样不仅横向纵向都对真题有了很好的拆解。
用以上方法对一年的真题进行差不多十天为一个跨度的拆解之后,我觉得就能理解地比较透彻了,而且笔记也做得比较清晰,对于考前进行翻译的复习非常事半功倍,很快就能回忆起一些要点。
2000-2010的真题我是在六月份完成的,一天做一年,后面的时间就进行复习,差不多一个月就能把这十年的真题吃透。经过开始这十年的训练之后对于翻译的学习就非常熟练了,对后期模拟2011-2018的也会比较有自信。
2011-2018的真题我在九月开始做的,九月初先把00-10的复习了一遍,找回了感觉之后就进行了限时模拟翻译真题。步骤和之前说的一样,吃透11-18的。
最后差不多十一月末十二月初的时候我再对着笔记把所有真题顺了两遍。
第一遍按年份,回顾了翻译单词、词组和语法,对拆分组合的逻辑重新温习了一遍。
第二遍总结经验,比如把倒装句所有的句子一次性看完,训练自己对于某一个句型在短时间内的拆解和组合能力,在考试中如果碰到一个句型就能迅速地进行“补充和删减”。
例如倒装句有的句子是要添加“被”字,而有的需要调整顺序进行翻译,有的要增补一些别的词汇辅助翻译,这些所有的情况大家在前期的学习中就可以自己总结好。
对于翻译的练习我在后面利用翻译阅读真题时又进一步进行了能力的强化,所以手感还是保持着的,而且利用翻译学到的方法拆解阅读真题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发现。
做完长这样↓
7-11月:考研阅读
考研阅读我跟的老师是唐迟。先看了2010的视频,老师会把所有的题型和选项类型分析一遍,比如词汇题、主旨题、标题题等等,一些错误选项如同义替换、细节放大等等类型也会进行一次梳理。
将每个题型和错误选项进行判断是做对题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因此在前期要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类,以便后期能够比较快地分类。
和翻译一样,我的阅读也是分为了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练习。
首先就是按年份进行真题的练习。
我的英语做了2005-2018,暑假时练习了了2005-2015的真题,然后九到十二月限时做完了16-18的真题,一个月一份,最后一个月时间都给专业课和英语作文了,阅读就把之前的笔记和技巧总结简单的看一下就好。
关于唐迟老师的课我建议先把2010年一次性看完,然后学习他的做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进行自己的练习,抛开所有的主观性,就按照阅读的逻辑进行做题。
我的做题步骤
11年的真题,一共有44篇阅读,暑假时我一天模拟一篇,要求自己在十五分钟内必须做完。
我会先看题目,然后把题目类型标在题目旁边,如“主旨题”,在做题中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运用做主旨题的方法来看待文章。
然后返回文章进行阅读,根据题目顺序边读边做,做到最后一题的时候会重新倒回去把全文逻辑重新梳理一遍,看看有没有一些需要全局视角才能选出来的题。
做完不对答案,在手译本上进行全文的翻译。根据唐静老师的翻译方法,在翻译阅读中有意识地练习翻译。
翻译过程中结合张剑的真题解析进行单词和词组的扩增(写在真题的左边空白页,方便进行复习和背诵)
梳理段落逻辑。我首先会用一句话概括出这段的段意,非常简略。
例如开头段只是一个例子的引入而且本段与后面的第一题没有任何联系,我就只会写上“例子引入”,但如果首段就被提问了,一般我会把逻辑再标得细一点,比如“例子-观点提出”、“例子-转折-重点”等等,总之就是以一个脱离出文章本身含义的角度进行段落的解读。
梳理全文逻辑。除了段落内部的逻辑梳理,全文的段落与段落间的逻辑也很重要。
主要是根据第三点列出的段落逻辑进行前后文的梳理,看看段落间是否有时间变化、态度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出题的高频地带。
选项梳理。选项也要进行翻译,同时在弄清楚每个题的题型之后,需要把每一个选项回到文章当中标注出来。
比如a选择只是提取了文章当中的一个例子中的词编造出来的选项,和提问本身没有任何关系,那么还是要回去把那个词在文中标出来,然后在选项旁边写上错误的原因。主要的几个错误原因有偷换概念,过度推断,无关选项,同义替换等等。【现在明确地标出就是为了我们后来进行横向地拆解阅读】
梳理完文章之后,再重新做一遍题目,看看自己之前选的是哪里没有想明白或者是忽略了什么信息,这些都要标注出来。
然后我会根据唐迟老师的课再把文章过一遍。
接下来就是复习阶段了,这样做完之后,我们的左边全部都是重点词汇,右边是翻译和文章的逻辑。前面的复习阶段只需要按着艾宾浩斯曲线记忆阅读词汇即可。
我在九月份的时候开始了05-18的横向阅读拆解。这个阶段就是把之前的所有真题按照题型和错误选择两个类别进行横向的拆解。比如,以五年为一个单位,先把所有的“词汇题”梳理一遍,看看出题人是怎么挖坑,怎么出选项的,他们运用了什么方法(同义替换,词性转化,无关选项等等)用一个横向跨度的对比就能相对清晰地发现同类题型出题的一些“小规律”。
做完长这样↓
11-12月:完形填空、排序题、作文
完形填空
我拿15-18的真题训练了一次,没有听课和任何技巧,差不多一篇错四个。后期时间确实比较紧张,这部分就没有花特别多时间。
最后的时候不太放心我就找了宋逸轩老师的完型课刷了一遍,讲的是一些技巧,个人感觉不是特别有用,主要还是求一个心理安心。
我考的是英语一,所以英语二我没有去做。
排序题
我看的是唐迟老师的视频,跟着老师的方法把真题过了一遍。
作文
后来对答案的时候,我估摸自己客观题错了二十分,所以我的主观题还写得挺好,应该只扣了不到三分。对作文部分真的是我花的精力最少但是考得最高的了哈哈哈。
作文我在前期听了几节周思成老师的课,他的思路对我来说帮助非常大。按照他的一些思路我自己扩展了一下,把近20年真题全部细致地拆解了一下。
具体步骤
1.明确主题
英语一的主题其实挺有限地,我将它分为环境、两代关系、人生哲理、社会现象四类。
2.拆解图画
我在写作之前会把图片所有的信息拆解开。拿18年为例,我会在题目开头写下:单图、静态、主题为人-描述-含义-评论
3.归类类型
明确好主题和图画之后就可以进行归类了。比如我会把所有单图的作文放在一起,按照一套写单图的模板去练习所有的单图写作,然后在按照主题,例如把所有环境类的作文放在一起,把内容和语料搞定。
具体的语料和作文的修改我用的是道长的作文书和批改网。最后每一个写作形式和写作主题我都积累成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作文体系。
举个例子↓
政治复习
68分的我没有什么资格写政治经验,只能给大家一些雷坑,大家千万不要掉下去。
政治的前期复习我沉迷于徐涛老师和腿姐的课,我觉得他们的课使我爱上了学政治。
但与此同时我就是因为太沉迷于看视频,忽略了做题……我直到十二月都没把1000题刷过一遍,因此这样看来,光看视频是完全不够的,大家还是应该踏实地回归到题目上。
看视频可以激发学政治的兴趣,甚至很多知识点通过老师的讲解会更加易懂,但是做题才是王道,要真正能够选对不是光靠听课就能解决的。
专业课复习
4-6月广博的阅读
新闻传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学和传播学,但仅仅学校两本专业书是完全不够的。光是传播学我就买了六七本国内外的传播学的书进行补充学习,反复阅读,在脑中慢慢搭建框架。
其次就是不仅是“读”,而要使用一个完整的阅读和思考模式。书中通过论证和举例阐述了许多理论知识,我们在阅读时不仅需要接收书本上的知识,更要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主动与书中的内容进行互动,这样才会更有效率,不至于什么也记不住。
举个例子,书中表述了一个传播学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论述和例子类比到自己生活中与他人交往的一些经验和传播过程,辅助理解书本枯燥的知识点。用了自己的例子,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都会加深
同样,我们在日常接触到一些热点事件时,就要主动想想,这个事件和书本里的什么知识是相关的呢?比如假新闻、新闻敲诈、新闻自由…然后立马回到书本,去看看这部分知识怎么论述,再用书本的框架去理解一下热点的事件。
用以上的方法将思考形成了一个闭环,由书本到热点、生活,再由生活和热点到书本。这样的思考模式和逻辑不仅有利于对书本理解透彻,更对大家平常提高对知识点的敏感度非常有帮助,在后期学习实务和答题的时候更是事半功倍。否则,如果只是光“哼哧哼哧”地看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模式,不免容易遗忘。
6-9月实务练习、笔记总结
实务练习是我最痛苦但是提高也最明显的魔鬼训练。我全程都是按着鞋哥的课程安排,乖乖听课、写作业、修改,没有落下过进度。从刚开始花一天的时间也写不完一道题,到最后的拿到题目就能开始写;从一个高考作文都没写完、大学三年也没有写过任何东西的小辣鸡,经过半年的训练就能上考场写评论,虽然付出了很多时间,但一切都很值得(在这里感谢全体实务老师去年把屎把尿的保姆式教学)
六月份我把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笔记整理完毕。那时候虽然和期末考撞期,但是吧……想要做什么还是能挤出时间的。我就按照课程的安排,以知识点和思维导图框架为出发点,进行知识的扩增和整理。
比如对于一个知识点,我就按照“提出背景-理论内涵-理论发展-当前互联网下的嬗变-例子”一套逻辑将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扩增。然后再结合上课的时候老师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点的逻辑和内容进行补充。完成了一份自己的笔记,后期无论是看到例子还是知识点的延伸就直接在笔记里进行补充。
暑假期间,全程班的课比较多,我就根据课程的安排,把新闻史、广告和公关的笔记整理了一下(这些科目的笔记以老师的课件为主,自己没有再手写一份,比如新闻史部分,后期我直接背的薄荷姐整理的新闻史章节笔记,就够用了~)
10-12月答题训练、回归课本、真题训练
关于答题的所有内容我都是按照答题班的课程进行学习和训练,没有落下过进度。会对题目进行二次总结和整理,首先先拆解每一个题目的类型,比如细节题、观点题,再拆解问法,比如问的是理论的嬗变、影响等等。然后再横向将一个类型的题目统一进行答题框架的整理和题内逻辑的拆解。这样通过“纵”、“横”两部分的拆解,把所有的题目吃透。
这是我答题班的部分笔记↓
在十一月份的时候我就开始回归到课本,重新阅读了厦大的九本教材,这个时候有了一定的基础储备,对于知识的理解就有了一些不同角度的看法。比如在阅读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老师会怎么出题、能考察什么、老师为什么要出等等问题。以一个知识点展开进行头脑风暴,一直不断地追问自己,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部分的练习我一般选择晚上下了晚自习,在图书馆的楼下站着,一边说一边思考,有时候两个小时都不能穷尽一个知识点。
我个人对于真题的练习开始的比较晚,我是十一月末才开始看厦大的真题。除了2018年的真题我限时进行了模拟,其他真题我都只简单列了思考框架。
看真题我一般会从一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为什么考(联系到老师的研究方向和热点)
考什么(联系到书本的知识点)
怎么考(拆解题目类型和出题问法,进行归类)
除了对真题进行单题的拆解,综合几年的题目进行一个汇总就会发现一些小规律,比如重复考察的知识点、重复的问法等等。
考场tips
照顾好身体,千万不要生病了!
如果生病的话,尽量不要吃感冒药,多喝热水,裹严实点,捂一身汗出来,烧就比较容易退。
我记得考前一晚我发着烧,半夜一点才从图书馆楼下背完书回来,然后穿着羽绒服裹在被子里睡到四点半突然弹起来,继续看政治。
靠着肾上腺素飙升完成的考试,但这样的状态肯定是不如健健康康去考试来得好,大家要以身体为第一位!
考专业课前问清楚能不能加纸
厦大的实务卷题量比较大,我在开考前就特地问了监考老师能不能加纸,他一开始说的不行,我就和他说我这个题量特别大,然后他就答应我上报上去然后去调答题纸到我们考场,最后剩半个小时的时候我就发现不够写了,然后就举手加了纸。
所以关于加纸大家在考试前最好问清楚,早点问也给老师时间去调答题纸,不然考试途中告诉你缺纸就会很烦躁,影响考试。
如果老师明确给了否定的答案,那写题的时候大家就要有意识地写小一点,不然很可能答到最后没地方写。
了解更多新闻与传播报考资讯与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拖鞋哥新传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