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六朝美学》
作者:袁济喜
001、文学贡献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混乱的时期,但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却大放异彩,产生了“体大思精”的美学与文学批评理论巨著《文心雕龙》。
002、方向
《六朝美学》的著书目的是想从这个时期人们对审美的剖析入手,探讨中国美学的一些基本特征。
003、六朝相关文化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三曹和七子。三曹分别是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①、刘祯。
正始文学:包括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正始名士分别是何宴、王弼、夏侯玄;竹林名士就是我们说的竹林七贤,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王戎、何秀、刘伶、阮咸。
太康文学:代表人物是三张,张亢、张协、张载;二陆,陆机、陆云;一左,左思。
元嘉文学:代表人物是元嘉三大家,分别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谢灵运被称为“元嘉之雄”。
004、宗族发展
在奴隶社会的时候实行的宗法制度,特别是周代,将宗法制与礼乐系统糅合一体,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邦建国;
春秋到秦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废井田,开阡陌”把奴隶变成了农民,把奴隶主变成了地主,成为进入封建社会的分水岭,宗族渐渐蜕变为以家族为细胞的社会结构;
汉代社会中,宗族制重新回归,从家族到宗族再到国家社会,宗族在封建社会减少了人们对国家的离心力,加强了王权的凝聚力,起到了相当大的稳定作用。
005、封建王权是宗族的保护者
秦朝经历了过分的排斥宗法血缘关系,以至后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刻薄寡恩,淡漠无情。汉代统治者发现其弊端,开始倡导“孝悌”(我们看小说说的举孝廉就是这个时候)、“力田”(努力耕田),为宗族之间的血缘关系及其观念进行了大力弘扬。
东汉的一些豪强地主,往往聚族而居,死后同葬一幕。现在我们几乎也保持着这个习惯,只要有条件,就会有家族墓地。
006、宗族弊端
除了人人都知道的“株连九族”,宗族在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后,王权分崩离析,宗族开始与王权脱离,并对国家呈现了致命打击。
韩融汉末率宗族千余家避乱于密县西山
荀彧率宗族跟从韩馥
高柔与宗族投奔高干
董和率宗族西迁
袁绍的谋士沮授知道袁绍即将败亡,大会族人,散其资财
说句题外话,记得林家成的一本小说里有过宗族迁移的描写,好像叫《恃运而娇》
007、分化瓦解
汉末封建王朝被战火吞噬,不但宗族与宗族之间互相倾轧,宗族内部也逐渐离心,出现贫富悬殊,志趣不同。
《世说新语·任诞》记录了一件趣事,也曾在某一本小说中看到过。原文如下:阮仲容(阮咸)、步兵(阮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kūn)②于庭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复尔耳。
008、贵易友,富易妻
宗族与国家的脱离,客观上造成了世家大族对天下事的漠不关心,内部的分化瓦解又造成了人们的友伦丧失,出现很多攀龙附凤和趋利避害之徒。这就引发了一大批耿介文人对社会的抨击之词。
赵壹年青时作《解摈》
刘梁作《破群论》
朱穆作《学厚论》
蔡邕(yōng)作《正交论》
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
009、性命之忧
战乱、瘟疫、政坛之祸导致死亡接踵而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情景加深了人们的恐惧,激发了士人心中的悲伤和孤哀,形成了一股“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文学思潮。
庾信作《哀江南赋》、《伤心赋》
颜推之作《观我生赋》
蔡琰作《悲愤诗》
梁代江淹作《恨赋》
曹丕《与吴质书》
陆机作《叹逝赋》、《大暮赋》
曹植痛悼年仅19岁就夭折的女儿作《金瓠哀赋》
010、生死之畏
当人们没有体会到生命之贵时,对死亡并不会感到畏惧,东汉的王充在《论衡·命禄》中还在劝人要乐天知命,说哀怨、哀伤和孤独都是不必要的。
而政局的险恶,让阮籍这样放荡不羁的竹林名士内心都开始焦虑,他的《咏怀赋》就以比兴的手法,婉转地写出了这种“忧生之嗟。”
题外话:当社会动荡不休,性命如蚁,人生无常的观念最易滋生,而当玄学也无法解消人们的幻灭孤独感时,佛教适时出现。
①玚:多音字。Yáng,玉名;人用名字;chàng,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圭,也叫玚圭;dàng,黄金的意思。
②布犊鼻裈:指破烂衣物。犊鼻裈(dú bí kūn),亦作"犊鼻裩"。省作"犊鼻"、"犊裩",意为短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