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晴。初冬的早晨寒意渐浓,开窗通风透气前,86岁的祝瑞文(化名)习惯性地穿上了棉马夹,在护工的搀扶下,坐上轮椅,吃早饭,准备开始一天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大厅
7:30,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康复医学科专家陶泉、梁一鸣、钱文娟及其医护团队到岗,查房,为患者的康复训练治疗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来,抬抬手,伸伸腿……”查房时梁一鸣副主任与医护人员在十病区15病床旁评估祝老近期康复效果,询问前一日康复训练情况,鼓励祝老继续坚持,徐琳欣医生认真记录并叮嘱治疗师加强引导训练。
护士站也开始忙碌,值班护士在“工作日志”板上写下需要测血压、测血糖、吸氧、吸痰、雾化治疗、胰岛素注射、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等患者的信息,并备注个别患者饮食要求。
▲患者康复训练中
治疗师各就各位,开始为患者进行新一天的康复治疗。运动治疗区、物理治疗室、推拿治疗室、言语治疗室同时运作,患者依次接受治疗,秩序井然。
祝老是一位脑梗患者,2013年初冬发病,大脑4根血管堵塞,因抢救及时幸而保住性命,但落下右侧肢体偏瘫、反应迟钝、失语、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当时不怎么说话,躺在床上,右侧肢体无法抬离床面,反应迟钝,合并肺部感染。”徐琳欣医生介绍祝老入院病情时说,组织多科会诊治疗后,感染慢慢痊愈。
两个月前,同岁的老伴宋晓冉(化名)再次将祝老送入康复科治疗,“以前住过,医生、护士、治疗师都很好,服务好,环境好,住过很多医院,没有哪家像你们这样有耐心的。”
▲祝老(左一)等候做治疗
入院当天的每一个细节,宋阿婆都记得非常清楚。秋阳高照,我院派出的120救护车准时到达指定地点,随车的还有康复医学科费玉英老师,专程去接祝老转院。
祝老是一位离休干部,因病情严重在市区某院离休干部科救治,病情稳定后再次转入天佑医院进行康复训练,住院期间的众多生活物品搬运难住了宋阿婆。
儿女们都在国外,自老伴患病以来,就没有回过家,长期住院,宋阿婆陪伴照料,二老吃住都在医院,衣服、被子、箱子、鞋、床垫等生活用品占了半个病房。
看到眼前大包小包的物品,费玉英也感到惊讶,“在医院工作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东西。”宋阿婆年事已高,儿女都不在身边,费玉英便主动搬运起了物品。
这是一次爱心之举,拎着大包小包从四楼搬至一楼,装上救护车,安顿好两位老人,再将剩余的物品暂存好,并约定午饭后再来搬运。
救护车一路疾驰到达天佑楼前,费玉英叫来保安帮忙,将两位老人扶下车休息,再卸下车上物品,紧接着为两位老人办理住院手续,累得满头大汗。
▲工作中的费玉英
所有物品搬进病房,办完手续,已是午饭时间,食堂送来了费玉英提前为二老预订的午餐。“15床来拿午饭!叫了两遍我才去,哪有刚进来就有饭吃,安排太周到了!”宋阿婆说。
趁二老吃午饭时间,费玉英又为祝老协调到一位护工。午饭后,带着宋阿婆一起去拿剩下的物品,一件件从四楼搬至一楼,宋阿婆看守,费老师搬运,再叫来出租车。
“东西太多,司机看后要走,费老师讲明情况,一番劝说后,才勉强同意。”宋阿婆介绍说,大包小包塞满了后备厢、后座,“一件件拎上车后,费老师坐在车内物品上到医院的。”
回院途中,出租车司机听完宋阿婆的情况后,被眼前的爱心之举感动,下车时积极主动卸载物品,对费玉英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其为“真正视病人为亲人的医务工作者”。
两个月过去了,86岁的宋阿婆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为了表达内心的感谢之情,戴上老花镜利用几晚时间写了一封感谢信,详细记述了费玉英的爱心之举,分享正能量。
经过专业的康复训练治疗,祝老的病情也有了较大的好转:能下床了,在外力扶助下能站立几分钟,能用简短的词句表达想法,精神状态也有了极大的好转,祝愿祝老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