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天才”VS“什么也不是” 史玉柱三大悖论

“我不会退出保健品行业,我只会更加投入。我对我的产品有信心。”在2002年底1.46亿卖掉“脑白金”商标所有权,“左手倒右手”进入健特生物(000416,SZ)幕后操盘、2003年以6亿港元现金加5.7亿元可转债券卖出“脑白金”与“黄金搭档”75%的销售网络、2004年以1元年薪坐镇四通控股(0409,HK)CEO之后,史玉柱一如既往地说。


  “政府重奖知识分子”/“跨掉的‘巨人’”,“营销奇才”/“不轨奸商”,名号迥异,命运跌宕,有如社会分裂的某种镜像:心怀着“巨人”的理想,却有着作为“人”的挣扎与癫狂,这一切集于史玉柱一身。


  悖论一:赌性VS安全性


  以IT起家,毁于巨人大厦,还债重出江湖建立保健品王国,“生性豪赌”是人们对于史玉柱成功的解读;而后其出击资本市场,让媒体纷纷猜测:目前对史玉柱而言,安全性是否会成为更重要的砝码?


  从1988年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硕士毕业后,放弃仕途“下海”,捣腾自己开发的“汉卡”软件时,史玉柱人生的赌博就开始了。


  加价赊来计算机、推迟半个月付款、以软件版权向杂志做抵押、先做广告后付款……,外号“史大胆”的他为自己设置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次小赌,他赢了:在付款期限的前2天等到了订单。


  两个月以后,他赚到了10万元,10万全投入广告;4个月后,营业收入超过100万元。尝到了广告的甜头,从此“广告模式”成为史玉柱事业的“万能钥匙”。


  赌性的特点是不能控制“做大”的诱惑。1994年,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年产值不到10亿元,而巨人大厦的规划却由18层涨到了38、48、54、64直至72层,12亿元资金需求终于崩断了巨人的资金链。打造中国第一高楼的欲望,压断了“巨人”的脊梁。


  史玉柱进入保健品行业也是一种赌博。有人说,无论是脑黄金、脑白金还是黄金搭档,他是用暴风骤雨的形式洒下巨额广告费,然后诱惑天真的消费者去“买健康”。


  “我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过明天。”这是史玉柱对在高危方式下生存,如履薄冰心境的描述。


  然而,对于经历过失败的赌性十足的史玉柱来说,安全性应该是更为重要的考量。所以当他卖“脑白金”商标给上市公司时,很多媒体猜测这是史玉柱谋求绝对安全的一箭三雕之计:如果脑白金继续盈利,史玉柱可安享其利润;如果脑白金中落,隐身幕后的他可远离爆炸源;而上市公司即便出现意外也不会如巨人集团一样瞬间崩溃,至少壳资源是值钱的。


  “企业运行到现在的规模,我认为安全是第一位的,发展已不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他早就在谋求安全性了。据说,他这几年反反复复地对别人、对自己说“办企业要有平常心,不要立太高目标,企业动作越少越好。”


  但是他仍然时常要和自己固有的赌性做搏斗:“手头钱太多就会想着去投资”。史玉柱规划健特系列公司:除了做主营业务和投资变现快、收益不高的金融产品外,公司净资产的1/3将选择项目,以兼并等方式作投资。


  “冒险肯定还是要冒的。做企业,不可能不冒险,关键是你冒险冒多大的程度。”


  “我还是要赌,只不过不会把全部身家拿出来赌。”


  悖论二:“营销天才”VS“什么也不是”


  国人没有不对脑黄金、脑白金、黄金搭档的高密度广告轰炸不厌烦的,但恰是这“不叫好却叫座”的广告给史玉柱带来了“营销天才”的光环。


  100多位跟着他从珠海巨人到上海健特的“老人”是史玉柱营销团队核心。据说,他们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销售网络和建客户数据库,在128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建立了1800个县级的业务代表,对全国50000个终端——药店、百货店、超市等等建立了档案。史玉柱自称这个网络是目前全国最大的。


  “史玉柱这个营销团队相当于中国保健品领域的美国戴尔公司。我看好的就是史玉柱和他的这个团队,”这是2004年段永基聘请史玉柱担任四通控股CEO的理由。


  “我看好的不是一个产品”,段永基面对媒体质疑脑白金功能时说,“脑白金就其技术含量来说,什么都不是”,但“真的白金卖出白金价,不是本事;而把不是白金的东西卖出了白金价,那才是真功夫。”


  “把一个什么也不是的产品变成了钱”,这就是段看重史的地方。


  史玉柱对此的解释是,“这个东西有用没用,在于人们信不信。这就是诀窍。”


  以地毯式的广告战略对消费者进行“集体催眠”,让真假难辨的新产品一夜成名,成为史玉柱的惯用手法。至于这“信”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信”了之后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什么影响,这对史玉柱而言并不重要。


  戴尔式的营销团队铺天盖地叫卖的只是谎言?这也许是史玉柱永远不敢面对的真实。


  曾经有史玉柱当年的部下,见到央视《对话》节目的主持人对复出后的史玉柱以“天才”相称时,在“对人类博大而盲目的同情心和英雄崇拜的情结俯首无语”时,也感到了悲哀:他认为毁掉史玉柱的正是他的“营销天才”。


  悖论三:财富VS道德“原罪”


  据说2000年上海市徐汇区为利税大户颁的奖杯最高级别只有“千万元纳税大户”,那年脑白金为徐汇缴税1.2亿,“上海健特”因此笑言自己可以领12座水晶奖杯。


  史玉柱用脑白金、黄金搭档还了楼花,入了股市,搭建起史氏王国的基石。但据接近史玉柱的人士透露,在史玉柱的朋友圈或保健品业界,每个人都赞叹史的才智与市场能力,但同时也都对他从事的脑白金多有诟病。


  史玉柱生活极为俭朴,没有任何奢侈的生活习惯;热衷于创造财富,却并不是出于对财富的贪婪,而是出于对体现自己智慧的渴望;但是一个人的智慧体现,是否本应有有更好的载体?


  把一个明显缺乏公信力的产品创造出“营销神话”,涉嫌广告欺诈正动摇着史玉柱财富的道德基础。人们普遍质疑:从更广阔的层面上说,史玉柱的成功对社会生活的示范意义将导向何方?


  所以当史玉柱分拆了脑黄金、黄金搭档上市,在保全资产安全的同时,世人猜测他也在分散自己财富的道德风险。


  曾经有媒体吹捧说“史玉柱以一种行为,纪念了一个时代”。而史玉柱则异常低调地回答:“我只是个干活的人”,“并不是我有意把活儿干成这样,只是我只能干成这样。”


  在进入资本市场,并着手研究基因工程后,史玉柱把自己的主营定位在生物制药,并声称“自己一生只做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他的活儿还能干成什么模样,市场充满期待和疑虑。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