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无明:一个时代的镜像世界

抑郁症一词,从最初流行于青春伤痛文学至今,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官员动辄抑郁症跳楼为止,颇具喜感地到达了热度的顶峰。而今,躁郁症一词在近期的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逐步流行。

平行世界

躁郁症,即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在躁狂与抑郁的状态之间徘徊。

听过一个说法,精神病人的感受近似于分不清梦与现实。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从一个很清晰、很丰富的梦境中醒来时,一瞬间失去辨别梦与现实的能力。在几秒钟的时间里,似幻似真,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今天上不上班”,几秒后又恢复神志。而精神病人,就是长期处于那种无力辨别真实与梦境的状态。

《一个女孩的镜像世界》是英国作家加文·伊克斯坦的小说,女主艾比也是一名躁郁症患者。艾比在住院治疗时,与病友梅洛迪有一段关于精神病人的讨论。她们觉得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处在平行世界里的分身,同时也会有各自的入口连通平行世界,而这个入口是不确定的。在某个瞬间,入口打通了,他们来到平行世界,分身代替他们到原来的世界生活,一个人进,一个人出。


一念无明:一个时代的镜像世界_第1张图片

《一念无明》中,阿东也有将他与正常世界分离的入口,而这个入口又在哪里呢?或许在躁狂发作失手杀死母亲的瞬间,或许是出院后未婚妻Jenny痛彻心扉的怨怼。

阿东患有躁郁症,躁狂发作失手杀死母亲,被判无罪,并强制入院治疗。影片从阿东出院开始。弑母具体细节电影并未交代,然而这个事件在全片中不断闪回,零零碎碎的片段拼凑起并不完整的惨烈境况,这是隐性的“入口”;未婚妻Jenny和阿东一起买房,共同承担房贷,因其入院而背负巨额债务。待阿东出院二人重逢,Jenny带他到教堂中,在所有人面前以“宽恕”为名实则是控诉阿东给自己带来的无尽的痛苦。Jenny痛彻心扉的控诉是显性的“入口”。全片在此处达到高潮,阿东崩溃,从教堂奔逃而出。他知道自己错了,不仅自身卑微可笑,还一次次伤害到身边的人。于是有了在超市狂吃巧克力的情节。

一个人即使没有为自身的缺陷自卑,外界也一定会不断提醒你:你怎么能不自卑呢?

他又一次被正常人的世界抛弃了,他又一次不被接纳,又一次从入口回到了精神病人的平行世界。


一念无明:一个时代的镜像世界_第2张图片

赤子之心

在许多影视或文学作品中,小孩子被赋予了某种“灵性”,可以看见一般人看不见的东西。当阿东回到精神病人的“平行世界”里去时,只有隔壁的小男孩还愿意跟他正常交流,夜里偷偷敲墙壁,和他说《小王子》的故事。只有小男孩还“看得见”阿东。

明明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中的我们,被人为地划上了各种界限,只能相望不能触碰。小男孩具有的象征意涵,大概就是未经斧凿的赤子之心——唯有如孩童般才不懂偏见。


一念无明:一个时代的镜像世界_第3张图片

影片最后,阿东与小男孩坐在天台边缘聊天,聊罢,阿东想把男孩抱下来。此时众人来寻,看见这一幕,一个个惊慌失措,好像生怕阿东“发狂”把孩子扔下去。

据本片导演说,“无明”的意思就是看不见,看不清楚,“一念”取自佛家的说法“一念代万念”。一个念头,后面还有一个,还有一个,第一个念头看不清楚,然后做的事情都不是很精确。我想这大概就是一种失控,因为一个念头的不清晰,造成的种种难以应对的局面。

世间万象,处处都是“无明”:对阿东父子毫无同情心落井下石的邻居们,在教堂中以宗教形式掩盖内心强烈焦虑的信徒们,在婚礼上、超市中拿着手机拍阿东并将视频放上网的围观群众。而此时坐在天台的阿东,神志清明,眼里满是苦涩的安详,这或许是与周遭的冷漠与歧视进行的和解吧。所以在众人走后,他走向前去紧紧拥住了父亲。我想,此刻的这一念,大概不是“无明”的。

时代的偏见

这个时代焦虑日甚,人与人之间隔阂日甚。人的形态千奇百怪,思想观念千奇百怪,病症各异,苦痛各异。阿东身为富家千金的母亲,年纪大了又患有精神疾病,只能躺在床上回忆自己优越的往昔,念叨自己在美国工作却对她不闻不问的儿子,天天对照顾自己的平庸的次子恶言相对;阿东的父亲是货运司机,天天在外开车挣辛苦钱,不愿面对家中永远对自己不满的妻子。妻子死后,他不得不抽空照顾患有躁郁症的儿子阿东,两人挤在极其逼仄的小出租屋里,因为害怕阿东伤害自己而在枕头底下藏有铁锤;阿东的未婚妻Jenny在其进入精神病院之后,独自承担房贷,在追债人上门时惊恐万状;阿东的新婚好友是一位金融才俊,因工作压力太大而跳楼自杀……人人仿佛都在说着那句网络流行语: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可是阿东出院后,原来的公司不愿接纳他,邻居要逼着他搬离,可见苦难并不能增强人们感同身受的能力。

如果说利益团体之间相互攻伐倾轧,尚且是有利可图,那么偏见完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纯粹是因为无知和骨子里的不友善罢了:咦?你怎么竟然和我不同?硬生生画地为牢,把所有不一样,不理解,没见过的事物,通通排除在外,以消除未知带来的强烈不安全感与恐惧感。从同性恋,躁郁症,艾滋病,到出身、地域、学历歧视,甚至连不同风格的着装与品味都要相互攻击。人们绞尽脑汁想出种种歧视的理由,编出了一套套理论,废了许许多多的口舌,只为了证明,和我不一样的人是错的。

本该是一个兼容包并的年代,许多龃龉本可以靠彼此间的理解与尊重来化解。

可惜“尊重”在大多时候也只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词,只是表达“关我屁事”的意思,其深层心理驱动是自利与冷漠:省去一切麻烦,避免可能的冲突,表现文明人应有的风度。人与人之间界限分明,真正打从心里能够接纳“不同”的人,能够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充满包容与善意的人,屈指可数。

“尊重”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理解与包容”的内涵,而“偏见”却用尽一切办法粉饰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合情合理。

在这样一个充满焦虑、压抑与困惑的时代,各种畸形人格与心理障碍层出不穷。“躁郁症”作为一个新的热点词汇走入公众视野,或许很快就会被其他的病症所取代。面对这一切,包容心显得难能可贵。

镜像世界离每个人都不太远,并不只指精神病,而是所有漠然,所有隔离,所有无法排解的孤独。毕竟,进退失据是我们的时代病。



微信公众号ID :

槐花有枝zhaodoudou232

一念无明:一个时代的镜像世界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念无明:一个时代的镜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