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抒情,重点是睁开眼睛

对话自我

大学五载,折腾不少,为的是睁开眼睛。

12年入学,面试时我行我素,连被好几个学生社团拒绝。13年懵懂地参加雷励远征,初试了一把发源于英国,致力于青少年成长的NGO,只是实际与想象相距甚远。14年忐忑地混迹于HSYLC,那种高大上让我无处安身,总是用挑剔的目光去审视。跑去台湾交换,坐在海边望着远处九份的夜光终于哭得稀里哗啦。15年休学,飞跃整个半球打工旅行,新鲜、自由、多元的气息扑面而来,伴随着挣扎、探求,还有头顶上的灿烂星空。

上述看似与游学无关,实则正是这随拍随播的剧本中掩藏的草灰蛇线将我带到了这里,也在不知不觉中将一些暂且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融进血液里。美国大学宣扬“勿作学术上的近亲繁殖”,我也乐得将这番漫无边际的游历视作“思维上的远距离结合”。

来不及抒情,重点是睁开眼睛_第1张图片

“从前,和一群人走;后来,一个人走了好久;现在,想和一群有相同气息的走。”这是我参加游思学社(武汉组)的初衷。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对于即将掩上大学校门,在自我、工作、事业、家庭、现实中略显焦躁的我——大学毕业生、社会新鲜人尤为重要。

滥觞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游学,自立人开端,发展至近几年,民间游学的道路略显崎岖,然而,游学本身在黑夜中秉烛的启蒙、浪漫主义色彩和同辈“让理想主义更脚踏实地”的务实目光已难能可贵,着实值得吾辈共勉。

对话导师

江城武汉九日的短暂相聚,来自全国各地的我们在年前拜访了高校林立的武汉地区的诸多导师,涉及公益、性学、法律、心理学、教育、文学、艺术、政治哲学诸多领域。组织者腆颜相联,导师敞开心扉欢迎素昧谋面的学生,吾辈也有幸参与或犀利、或温润有质感、或充满寄托、或神采飞扬、或沉静理性、或激变警醒的对话。独立纪录片导演艾老师的一句“无准备无对话”如一记当头棒喝。对于此次游学我最为看重的当是招募通告里的“自主自治”,惭愧的是我并没有进行深入的预习和准备,寄予组织者和旁人的期望太多,却忽视了自己应当有的行动力。可可说:“哪怕自己想放弃,总有一群人推着前行,无法拒绝。”投入越多收获越多,是不假的。愿努力终有一天可成为大迹无形的修为。

来不及抒情,重点是睁开眼睛_第2张图片

导师们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学思历程并解读专业。这些出生在过去发生巨变年代里的前辈与长者,以其从容笃定告诉我们“孩子,慢慢来。”我想,这就是我抓住的瞬间。

武汉晓庄公益创始人大雄的一句“做就是了”;性学教授彭晓辉老师的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充沛精力、活跃思维和清醒目光;武大公益与发展法律研究中心丁鹏学长的“有质感的”实践与研究;武大艺术学院江柏安教授驰骋在音乐世界里的肆意;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刘伟教授客观、理性、冷静的研究……刘道玉老校长温润的握手与谆谆教诲,使学生在历史面前低头敬畏。

对话城市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越王勾践剑的惊艳,老巷子里冷不丁晒着棉裤、挂着腊肉老建筑的莫名喜感,长江大桥下围圈打牌、嗑瓜子、聊天儿的老头老太太的怡然,深夜卖煲汤的阿姨硬气的“嫌贵就别买”……这样的武汉,可爱,甚是可爱。但是在文化氛围上,个人隐隐感觉,略为保守。

来不及抒情,重点是睁开眼睛_第3张图片

还记得一件趣事。CECP(中国濒危文化保护者)的杨帆老师带领大家人文行走。行至THE BANK OF CANTON旧址,即如今的廣東銀行,老师提及外墙有一块铁艺被拆下丢弃,如今收录在江岸区一家由老建筑废旧建材装修、改造的酒吧里。

对话同辈

归国前,有些不安:这片土地上的同辈会当如何?更多怕的是前行的寂寞吧。欣喜的是,在熟悉而陌生的土地上,有那么多同辈、年轻人勇敢地忠于自己的选择与热爱,多元地生活着,与自我对话,与世界发生连结。

来不及抒情,重点是睁开眼睛_第4张图片

自由生长了一些时日,同龄人眼里的“不寻常”在我眼里成了“天经地义”、“本应如此”。而身处人群,多数时候我会“失语”,观察有时是我最好的距离,能学到的也太多。

新的年岁里,别无奢望,做人,做事,读书。

是为记。

(部分照片源自海培,感谢提供:)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不及抒情,重点是睁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