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父亲的相册和母亲的手工活

说起年味,还要数儿时在新疆和田过的那些个年的年味最重。

那时候家里只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和我。

六七十年代,我们住在银行大院里。因为是新疆建设初期,大多数是单干户(新疆对未婚男女的简称),有家的基本上只有两辈人,父母辈和我们这一辈。极个别的也有把老人从内地接到新疆的。

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都没有什么亲戚,同志邻里之间关系都特别好。

每逢过年,大年初一早上大家便一起进行团伙拜年。各家各户都准备好瓜子、葡萄干、核桃、糖、茶水等,留一个大人在家招呼来客,孩子们则随着另一个大人与大家伙一起到各家去拜年。单干户有些回内地和父母家人团圆,剩余的也随大家一同欢度春节。

每到一家都是吃一吃糖,嗑一嗑瓜子,喝一喝茶,唠一唠家常,问声新年好,说些祝愿的话,又赶去下一家。而我们家,从来都是父亲留下来干招呼人的事,母亲则领着我们随大家去吃喝玩乐。

那时候的年虽然简单,但很尽兴。老家陕西这边过年却不同,三姑六叔七舅八姨,大人小孩要提着大包小包东西跑N多路拜年,交通不发达,还要正儿八经吃席,一来二往,把时间都耗在做饭吃席上。不仅做东的主人将过年当成负担,就连吃席的客人也都成了一种负担。特别是那些没有酒店餐馆待客的年代,大冷的天,让待在厨房做七碟八碗的厨娘们更是苦不堪言,也让我们更加怀念在新疆度过的那些既简单而又年味十足的年。

我们家的春节除了和别人家一样,杀鸡买鱼煮肉、剁饺子馅、炸丸子准备吃的喝的以外,还有一点就是父亲每年都要给我们全家人照相,母亲都要给我们做新衣服穿。

六七十年代人们生活都还比较困难,所以能照得起像的人很少,再加上那时候孩子多,并不是每家的孩子过年都能穿得上新衣服,更不用说年年照相,年年穿新衣服。而我们家的相册里却珍藏着我们儿时每年春节的照片,我们每年过年又都会穿上母亲为我们做的新衣服。

1.父亲的相册和那些珍贵的照片

家里有好几大本父亲一手整理的相册。早年都是那种根据照片大小沾四个角的相册,后来慢慢进化到活动相册。说老实话,自我感觉改良后的相册,还真没有过去那种五颜六色的彩角粘贴出来的、大小不一不规整的相册看着漂亮。

父亲倾注心血整理的相册让我爱不释手。相册里的照片从父母年轻时候的照片,到他们的合影,到生下我、妹妹、弟弟以后我们全家的合影、我们姊妹仨的合影,一直到我们分别结婚、结婚以后有小孩的照片都有。这些相册成为我们家从小到大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翻开父亲整理留下的一本本相册,看着里面我们儿时的一张张照片,我的思绪便会随着照片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儿时过年的情景会即刻浮现在眼前,对父母的思念和感激之情也会悠然而生。

父亲曾是和田地区报社记者,爱好摄影,照相技术一流。他用相机记录了我们姊妹仨成长过程的同时,还为我们的孩子整理记录了许多连我们自己都无暇顾及记录的东西,使我们对家有了更深的记忆和更难忘的回忆。

父亲是个热爱生活、懂浪漫、有情趣的人。拿现在的话说就是生活仪式感特强的人。所以,儿时我们的春节过得很愉快,比起其他人家,我们家显得更温馨、更浪漫、更有情趣,家的年味也就比起其他人家显得更重。

现存的最早的春节照是我和父母的一张合影,那天是现在年轻人过的最时髦的情人节,这好像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与父亲骨子里的浪漫情愫不谋而合。

照片下方有父亲亲笔写下的日期: 1964年2月14日 31岁(正月初二)

儿时的年味|父亲的相册和母亲的手工活_第1张图片
父母和两岁三个多月的我

儿时的年味|父亲的相册和母亲的手工活_第2张图片
1974年春节
儿时的年味|父亲的相册和母亲的手工活_第3张图片
我和弟弟妹妹在家属院平房

2.母亲的手工活

母亲的手工活很好,不论是吃的还是穿的用的。做一手好饭和一手好针线活。

蒸馍擀面包饺子包包子等家常便饭自不用说,每年过年炸的茶果,其口感和细发程度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流水平。

茶果是具有陕西特色的一种油炸面点。在新疆过年时,全银行大院也只有在我们家才能吃上它。

茶果的和面很有讲究,要放油、姜黄、鸡蛋、糖或盐,和的面还要软硬适中。做的过程也较为复杂,醒面、擀皮、捏各种花样。油锅还要掌握好油温和炸的程度,炸的时候还要注意轻翻,不要弄坏花型等等。

虽然做起来挺麻烦,但吃起来酥脆香,大家都爱吃咸的,我们姊妹却爱吃甜的,所以母亲每年过年,都要不厌其烦地分开和面,捏各种各样花型的茶果来炸,一来满足我们姊妹的食欲,另一方面用来招待客人。

儿时的年味|父亲的相册和母亲的手工活_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小时候盼望过年,除了可以吃喝玩乐,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穿新衣服。

过年穿新衣服,这是那时候过年家里最讲究的一点。父母亲不管日子过得再艰难,每到过年都会让我们从头到脚穿戴一新。

儿时的年味|父亲的相册和母亲的手工活_第5张图片
1974年春节

母亲的女红做的很好,照片里我和妹妹弟弟穿的棉袄、棉裤、罩衣、罩裤、手工布鞋、风雪帽等,都是母亲利用上班的业余时间一针一线手工做成的。而母亲的毛活在当时的银行大院也颇有一些名气,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单位时常有年轻的女孩向母亲讨教一些毛活的织法和针法。

儿时的年味|父亲的相册和母亲的手工活_第6张图片
弟弟的百日照

儿时的年味|父亲的相册和母亲的手工活_第7张图片
在银行家属院的菜地里

照片中弟弟的连脚棉裤、头上用毛巾做成的帽子,是不是很漂亮很拽?!我的背带裙、妹妹的连衣裙、弟弟的连体裤都是母亲的杰作,是不是很时髦很亮眼?!

3.家风的传承

看了我家的老照片、我们儿时的春节照、和儿时的新衣服,还有能想象得出的飘香的油炸茶果,你就会知道我们儿时春节的年味有多重多浓。是不是有点羡慕嫉妒哦?

作为家里老大,自我感觉不笨,也挺好学,所以照相、女红、做美食这些除了手工做衣服而外,基本得到了父母亲的真传,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父母原有的基础上,我把它们进行了发扬光大。

儿时的年味|父亲的相册和母亲的手工活_第8张图片
我的摄影作品~年味
儿时的年味|父亲的相册和母亲的手工活_第9张图片
我的美食制作~玫瑰飘香

儿时的年味|父亲的相册和母亲的手工活_第10张图片
我的手工制作~蓝色妖姬

逢年过节照相和穿新衣服已成了我们家的老规矩老习惯,而且这种规矩和习惯已成为一种家风被继承沿袭下来。

过去年三十晚上,父母会把为我们从头到脚准备的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新袜子,整整齐齐放到枕头边,让我们第二天一大早醒来一睁眼就能看到自己的新衣服,然后高高兴兴地过新年。

我们有了孩子以后,每年我们也会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年三十晚上为孩子们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准备一套全新衣着,保证把孩子们打扮的漂漂亮亮,让他们欢欢喜喜地过新年。

对父母也一样,我们姊妹仨多年以来,每到过年都会给父母购置新衣新裤新鞋,特别是给母亲从不含糊,年年必须穿戴一新。父亲的衣服是标准尺寸,比较好买,按号买即可,所以父亲的衣服买的比较多。而母亲则绝大部分是订制的。每年过年,我都会领着母亲去让裁缝剪裁制作,后来这几年不再让母亲跑路,而是由我拿着母亲合体的衣裤去量着做,保证母亲过年穿新衣服过新年。

有时候别相信父母的“假话”。父母嘴上说的别给他们做新衣服,衣服好好的穿不烂,做了都是浪费。你尽管去买去做,做下买下新衣服了,他们肯定会高兴,而且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穿着新衣服在镜子里照过来照过去,逢人还要不厌其烦地、洋洋得意地说这是孩子过年给我买(做)的新衣服。

生命是个轮回。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过年不再那么期盼,只有孩子和老人对过年还有着各种期许。孩子是不谙世事,无忧无虑地过着,乘着过年可以享受假期生活的所有欢愉。老人则是盼着远方的儿女孙子们能够团聚在一起,享受一下暮年的天伦之乐。

我忽然感觉自己老了,居然有点盼过年。因为现在每年过年轮着儿子给我买新衣服了。

乘着孩子还没有长大,乘着老人还健在,希望每个人都多多去关心自己的孩子和老人,常回家看看,特别是万家灯火举家团圆的中国年,让家的年味更重更浓。

对于父母,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对于孩子,我养你长大,你陪我变老。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繁衍和传承,春节的年味也就在这些轮回中被记忆、被唤醒、被回忆、被启迪、被传承……


#羽西X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年味|父亲的相册和母亲的手工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