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规范

小学生行为规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不起,这篇文章本来的标题是《那些只骂性侵幼童的公众号,你们又做了什么?》。

但是,我怕!

不是怕被人怼,而是怕被人说——“傻”。

人家为什么要这么骂?

因为公众号粉丝们想骂?

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想骂?

结果它替你骂了。

骂出了水平。

你挥一挥手转发在朋友圈。

评论栏骂出了新的高度。

循环往复……

然后呢?我想说然后呢?

它俘获粉丝,你收获戾气,社会恐惧弥漫。

但,这就是人性。人性,就是那些公众号最会拿捏的东东!


其实,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采集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基本性的要求:一是满足好奇心;二是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

比方说,这篇“园长带嫖客到幼儿园性侵儿童,我要放几把火才能解心头之恨”。初看我们会疑惑,园长竟然会带嫖客去幼儿园?这就是好奇心。

比方说,“北京幼儿园猥亵幼童事件:我们亲手将孩子交给禽兽”,“全国家长气炸”,“这一次我真的骂不动了”。这就说出了很多人内心的东西,和他们不谋而合,满足了他们自我表达的需要。


和菜头说过:生活可能达到的残忍,世界可能形成的灰暗,大家都知道,要么经历过,要么目睹过。谁不生活在无望无助之中?谁不在午夜觉得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谁不是到头来觉得自己的各种挣扎毫无意义?这需要谁来专门跑来告诉自己一次?根本不需要。


我有个朋友,跟合伙人创业三年。第一年分红,盼着可以买个老贵的包包,合伙人说等等;第二年分红,觉着可以换一辆新车,合伙人说再忍忍;到了第三年分红,觉得终于可以凑个买房首付了,结果被各种手段扫地出门,可能连当初入股的钱也收不回来。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

当然孩子不比大人,我们都做过孩子,也许也成为过父母,孩子受虐,即使远在北京,整个社会都焦虑。

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一个最得体的英国绅士听说中国地震了,他的第一反应是打开谷歌地图查一下中国的地理位置,发现原来离自己很遥远;做的第二件事是祈祷逝者安息;做的第三件事是——该干嘛干嘛!

人最关心的还是与自身关系最密切的事。所以对于虐童案,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真的是了解真相?是声讨凶手?是燃烛祈祷?不,当然是更加关注自己年幼孩子在校的生活。


他们最为关心的只有一件事——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

但是,那些只会骂人的公众号,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建议、想法乃至呼吁,看到的只有手持着道德教鞭阴阳怪气的喧嚣,不怕社会充斥负能量,只要他们能10万+。


所以我文章的标题是《小学生行为规范》,

因为那东西挂墙上六年也没啥人看。

但我想说的是,有人的地方也有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学生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