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教育的思考--走进“馨火访学”南京行

走进“馨火访学”南京行,足不出户感受现代教育的最前沿信息,聆听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思考自己所从事的教育。

7月16日,我们共同走进南京行知教育集团,开启“馨火”之旅——

星星之火,星火燎原。共同走进南京行知教育集团、走进桂馨基金会2018馨火访学,让教育更美好!

对乡村教育的思考--走进“馨火访学”南京行_第1张图片
馨火计划

杨瑞清校长分享《从行知实验班到行知教育集团——让行知文化的种子在乡村教育生根发芽》

杨瑞清校长,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人,现任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1981年,为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杨瑞清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南京市江浦县五里村小学工作。他先后创办了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行知基地,开展了“不留级实验”、“村级大教育”以及“赏识教育”研究,取得优异成绩。1990年获得了全国学陶成果一等奖。他主持的《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赏识教育实践研究》课题,被审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004年9月,杨瑞清的专著《走在行知路上》作为“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马来西亚再版。完成了中央教科所访问学者的研究学习,写下了五、六百万字的教育日记,发表了大量的优秀论文。 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十杰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2000年,杨瑞清入选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2002年又入选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劳模事迹报告团,两次赴全国巡回演讲,引起强烈反响。2003年以来,杨瑞清多次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讲学,引起轰动,当地媒体作了广泛报道,当地学校、社团纷纷把行知小学作为培训学习基地。《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杨瑞清事迹作了专题报道。《光明日报》报道称赞杨瑞清是“陶行知式的乡村教育家”。
对乡村教育的思考--走进“馨火访学”南京行_第2张图片
杨校长讲座

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校长分享《互联网让教育更好玩》,互联网改变了乡村孩子的课堂,也改变了他们看世界的方式。

难忘吴校长对乡村教育的殷切期望,为什么农村教师对互联网学习是那么热情,是因为互联网改变了农村师生认识世界、提高自我的方式。因为互联网学习,我们的学习更有趣、有效和有行动力了。

互联网唤起了广大师生因为闭塞落后的环境暂时封印的教育梦想,可以更快、更好地成长,眼界更开阔了,发现原来自己可以更好。

今天看到北师大百日行的优秀学员能够面对面和教授交流,也能够参观学习,我隔着屏幕感受着他们的幸福,心里真的感谢互加给学员提供的学习机会。

如果没有互加,我们互不认识,彼此之间没有联系,我们生活平静如水,但也确少激情,我们职业倦怠,看不到未来。

可是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员可以相聚在北师大,这本身就是我们很多学员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是,实现了!

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我们敢于去做梦,去行动!



2018馨火访学(南京行)下午场分享,同样令我难忘和深思。

对乡村教育的思考--走进“馨火访学”南京行_第3张图片
杨校长演讲中

足不出户走进南京,听了馨火访学(南京行)的分享,让我印象最深是杨校长讲的故事。荷花池里的花期有早有晚,从七月到十一月,盛开不断,每朵花都很美,是因为现在技术的应用,可以做到美丽的荷花盛开不断。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他们内心的唤醒有早有晚,但都会精彩绝伦。我们的老师太着急了,缺少耐心,总是一刀切,迫切希望所有的花儿一下盛开,颇有些一代女皇武则天让牡丹花一夜盛开的霸气与威武,殊不知教育是慢功夫,所有的努力都是唤醒的过程,有的孩子觉悟早,有的孩子觉悟晚,我们老师有什么理由要求所有的孩子是一样的呢?

我们在艰苦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合情合理、春风化雨,要有足够的耐心来静待花开。对待好学生是这样,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多一些关爱,多一些付出。

对乡村教育的思考--走进“馨火访学”南京行_第4张图片
终身学习,学以致用

每学期成绩出来,总要进行轰轰烈烈的排名和大肆渲染,优秀的师生志得意满、扬眉吐气,成绩不好的垂头丧气、低人一等,排名的初衷是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但往往难以如愿。或者是奋起直追,或者是倍受打击,或者是没有感觉……我什么都好,就是学习不出色?我该怎么办?实际上,排名在前面的总是寥寥无几。

如果,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要求,还希望所有的花儿一样漂亮,那只能是教育者的一个痴心妄想,这种只追求成绩的教育造就的只能是病态的、缺少活力的花儿。

感谢吴校长!感谢杨校长!你们的话语就像滋润心田的细雨,让我们思考教育教学和乡村教育的未来。

对乡村教育的思考--走进“馨火访学”南京行_第5张图片
乡村教育的未来会更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乡村教育的思考--走进“馨火访学”南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