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合作的三个大坑

中外企业合作的三个大坑_第1张图片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

在过去不久的全国两会期间,前金山软件总经理、现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提交了一份推动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议案。提案谈到企业出海,面对一个陌生的市场环境,要了解当地的政策、商务环境、同行竞争、法务、税务等一系列问题,企业需要面对一系列新的游戏规则,“急不得,一着急里面就全是坑”。雷军这么说,是基于自身的实战经验总结,因为小米在国内快速成长并获得一定资本后,马上拓展国外市场,相比之一,微信拓展海外市场明显就没有小米的快。小米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也很有代表性。

中企出海,原因可以概括为消费升级,技术升级以及开拓外国市场。在具体策略上,大部分都选择与当地企业合作。即时像小米这种有能力单打独斗的大企业,在营销上也选择跟当地经销商合作。譬如小米印度通过与Redington的合作,小米的线下零售覆盖了印度南部地区。因此,如何做好中外企业的合作,是中企出海能否成功的关键。中外企业合作,特别是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合作,有三个大坑,不得不注意:

第一,中国企业的权力,大部分是掌握在老板手里,很多事情老板说了算。欧美企业很多是知识型企业,知识和技能分散在员工手里,老板有决定权,但在收集信息的决策过程中他也会愿意倾听,而西方因为自由民主制度所以很多员工都愿意畅所欲言,加上西方的劳工制度比较规范,不能随意加班也没有像国内随意加班的氛围。所以,中国企业,光听外方老板可能还不够,需全面衡量外方企业的情况,才能确定具体的合作内容和执行路线。

第二,交流工具的差异,中国企业偏向使用即时聊天软件如微信和QQ,而欧美偏向使用电子邮件。出海的中企了解到这一点,也会向外方看齐使用电邮,但这只是形式。外方使用电邮,是已经形成了文化,电邮文化,把问题暴露出来,团队讨论结果抄送直属上司,客户抄送相关部门,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但对于很多中企,尤其是国企,却习惯或者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自己的范围了,最后才向领导报喜,如果实在搞不定才向领导报忧,这是我们典型的中式商业文化。

第三,文化差异。中国企业特别是广东企业特别比较注重风水问题,忌讳也比较多。美国总统川普入白宫前的办公室,办公椅是背靠着一个落地窗户,这在我们很多老板看来是十分令人不安的。更有趣的例子,我们接触过一个英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已经差不多谈妥了,谈到最后,中企老板问了英国老板的生日,英国老板老实回答,中国老板回去一查,回来告诉英国老板不合作了,因为他发现英国老板属虎,而他属羊。这种合作他觉得会亏,这令英国企业哭笑不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外企业合作的三个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