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7:曾国藩谈管理

读《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

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九日


曾国藩说,管理的两类事儿:求人才(求才)、理顺工作(治事,注意不是亲自工作哟)。每类事又有三个要点。读完今天的日记,我给曾国藩一个标签——管理哲学家。

求人之四类,曰官也,绅也,绿营之兵也,招募之勇也。其求之之道三端,曰访察、曰教化、曰督责。

曾国藩针对湘军这个具体组织的管理,提出了需要求四类人,一是主政一方的朝廷命官、二是在地方上具有名望、影响力、乃至财力的乡绅、三是协同作战的绿营军队、四是自己招募的勇丁——我认为指湘军本身。如果说湘军是曾氏负责管理的组织,曾国藩在求人上,三类都是外部人力资源,并非只重视内部人才建设,这点对我启发很大。

曾国藩能认识到外部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来源于他多年不堪回首的经历,是很痛的领悟。曾氏为官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初办团练、在地方上只办事、不念人情世故。他在这个阶段作为有限、处处受人掣肘。最后借父亲去世回乡守制一年多,静思自己得不到外部支持的原因(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至理名言)。此时的曾氏自己要做圣贤,也要求别人必须做圣贤;第二个阶段咸丰重新启用曾国藩,曾氏开始学会人情世故(这不是一个贬义词)。首先,他不再和咸丰讨价还价,诉说自己有多委屈、别人多么不对,而是在领旨的第二天启程赴任;到了当地,从上大小所有的大小官员他都主动拜访;允许部下得到一定的战利品、能保荐的人都列入保荐名单,让大家能各取所需。曾氏明白,用做圣贤的标准要求所有人,只能让自己变成孤家寡人。不过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要做圣贤的目标,也时刻潜移默化他人。

曾氏说,求人才有三个要点,访察、教化、督责。访是访求,要有强烈的求取之心,如同凶猛的禽兽求食、贪心的商人求才那样;察是察看,访到了人,还要察看此人是不是真的有才华和品德。教是教育,传授知识技能,让人才可以增长才干;化是感化,以身作则,让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逐渐改变(而不是通过要求的方式)。说的最后的督责,曾氏提到两个故事:一个是商鞅在城门立木,从城东搬到城西赏百金,突出人才培养要有奖励;另一个是孙子斩美人的故事,孙子用妃子为士兵向吴王演示如何训练军队,结果有吴王爱妃不执行,被孙子立斩,突出人才培养要有规矩、有严厉的规矩

治事之四类,曰兵事也、曰饷事也、吏事也、交际之事也。其治之之道三端,曰剖晰、曰简要、曰综核。

CEO是首席执行官的缩写,另一种说法是客户(Client)、雇员(Employee)、运营(Operation)的缩写。曾国藩是湘军的CEO,他认为有四类事情要管,一是兵事,湘军为客户提供价值的方式;二是饷事,CEO得找钱;三是吏事,曾氏主要管理营官一级的雇员;四是交际之事,上下左右的沟通。

而我简直太爱曾国藩理顺工作的方法:剖晰、简要、综核。剖晰的意思基本等同现代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分解结构,曾氏说,事情无论大小繁难,都可以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细化到一定程度便能看清看透、再逐一解决。这是工作分解结构WBS的思想精髓。简要,简明扼要。曾氏认为,一件事情不管多复杂,其要紧处只有一两处。好比人的身体很精密复杂,但穴位并不多。“凡管理大众的道理,必须简易,才能让人们明了照办;若过于复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将无所适从。” 

最后一条综核则尤为重要,类似现代PDCA的概念:隔一段时间必须把事情综合起来检核一次,好比读书治学,每天学习未知的,每月复习已知的。对于兵事、吏事,每月有功课、每年有考核。对于军饷,则每天要有流水账、每月要有汇总账。所有这些,都要以不断改善为目标。天天都要在心里研究这些事情,白天做事、晚上思考复盘。

曾国藩一生最主要的事业,还是在于统率一个团队。他的第一个头衔应该是管理者。

对于自我管理,思考对我有益的内外部人脉是什么?1. 能影响外部环境者;2. 能提供财力、信任背书者;3. 能合作者;4. 我的团队。再思考理顺工作:1. 我如何为外部提供价值,要做好做精;2. 我所需要的资金哪里来?3. 我下属的管理层怎么组织?4. 我怎么沟通?

岁月悠悠,道理依然。感觉在和曾国藩进行管理对话,有趣、有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D117:曾国藩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