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 讨好型人格」朋友圈·点赞绑架了谁

前两天蒋方舟在《奇葩大会》的演讲像马东所说“句句戳心,感觉每一句话都在说我”。

她所讲的正好和我这段时间的经历很相扣。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建议我把朋友圈的提醒取消。她已经取消提醒好久了,感觉很好。

我最开始听到这个真的是觉得不可思议。

怎么可能把这个提醒取消,那不是要我与世界隔离开吗,这真是现代社会酷刑之一吧。一瞬间这些想法涌上来。但是我想到前不久另外一个朋友说自己从来不刷朋友圈。所以我半信半疑着,取消了我的朋友圈提醒。

接下来的日子,一直到现在,我可以对天起誓,感觉真的非常好。

「那个红点绑架了我的生活」

只要看到红点,我就会点进去。结果发现只是一个不熟的朋友转了一条让我没多大兴趣的链接。再过半个小时之后,又开始无聊,拿起手机,又看到小红点,又忍不住点进去,发现原来是自己加的某个代购在发广告。

「我每天的生活都被这样的零碎的 无营养的信息所侵占」

我之前是一个非常喜欢点赞的人。这祸根源于我的一位学生会主席和我说的话。他说每天早上起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给每位老师、每个朋友的朋友圈都点一遍赞,他要让大家知道,他XXX心里想着他们,关心着他们。

于是乎,我也上套了。

给朋友点赞,表示着自己关心着他们。有些不是太熟悉的朋友,我甚至都会犹豫很久,但是最后秉承着贯彻落实这种思想的原则,思想斗争过后,点了屏幕两下。

这样的“恶习”导致的后果是,我的生活被与我无关的信息和感情所霸占。

经常点赞,导致我的微信提醒很多。在朋友们放假出去玩的时候,经常可以在一觉醒来,朋友圈的提醒达到“...”的提醒。当我点进去却发现,这些赞根本与我无关。还有就是那些评论中关系很好的朋友之间的互侃,这些不是我纠结半天点一个赞能获得的。所以,我这一个赞,到底意义是什么呢。

现在想来,可能无非是给自己营造一个我依然没有与世界脱轨的慰藉吧。

后来我干脆强制自己不去点赞。谁也不点,什么内容也不点。

不得不说,这样的克制让我得到了“身心舒畅”的升华。

总结为什么会让我这么解脱的原因,是在于我终于抛弃了我的“外向孤独症”。

更奇怪的是,刚刚执行的时候,一直到现在,在我克制不点赞的某些时刻,我会有奇怪的“愧疚”的感觉。比如,我看到了一条,在平时我是二话不说一定会点赞再评论的,现在因为坚决不点赞原则,我就淡淡的刷过去之后,

我有深深的「愧疚感」或者「负罪感」。我在心里默默说了“对不起”。我在心里解释道,不是我不给你点赞,是现在我谁的都不点。

我很惊讶于,我怎么会这么想。我还是想不通,为什么不点赞,仅仅是没有点赞而已,又不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怎么会让我有这么深的愧疚感。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有段时间还攒着提醒不点,每攒到整百我还截图保存。我也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很无聊,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我最近在埋怨,苦心经营“点赞之交”的朋友圈“毁了”我的生活。朋友圈里的“虚假繁荣”是你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聊天的残酷对比。

“不破不立”

之后,我不知道会不会恢复我正常的点赞习惯。但是经历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不会再被点赞所绑架了。


「蒋方舟: 讨好型人格」朋友圈·点赞绑架了谁_第1张图片

......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两件事

一件是:“我做什么什么或者不做什么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另一件是:“我现在最需要的是多以自我为中心。”

第一件事是我觉得只有我这种无聊的人才会思考的问题,但是其实思考起来一点都不无聊,甚至很有趣。思考到底这件事又什么意义帮助我选择,坚定坚持的信心。这点也许我将来会再详细写一下。

第二件事,以自我为中心。这应该和现在主流价值观正相反。我们90后独生子女最常被冠以太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的评价。那种非得让爸妈买玩具不买不行的小霸王,那种在学校里霸凌其他人的小霸王,的确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别人和他一样平等的生活在社会中。

但我从来不是这样的“小霸王”。更多时候,我反而像蒋方舟所说,下意识去“讨好别人”。这一点和蒋方舟说她自己一模一样。比如,在与人刚刚认识的时候,我很少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所做的基本都是在附和别人。真的,即使我觉得他说的是错的,我都不会反驳或者纠正,我甚至主动给他找到一个完美的解释帮他完整自己的论述,帮他拉回正轨。最后我扣上一句,嗯嗯就是这样的。

我插一句,和外国人聊天,即使你完全没听懂他们在讲什么或者不知道怎么接,你回这一句话就能让他们非常高兴继续滔滔不绝的话:"Yes, you are right." 我自己百试百灵。

之前我一直形容自己是“墙头草”,风往哪吹往哪倒。我听到的最多的来自我好朋友对我的评价是,“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不是在吹嘘我自己,我想法没有多高深,而是说明只有我的好朋友才能了解我的想法而已。我只在很熟的朋友面前发表我的看法。也只有他们才知道,这个平时只说“嗯嗯对”的人其实不是个傻子。

后来我发现我的一个谈话风格是,我喜欢“深度”交流。“直指灵魂”很搞笑的形容,但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尤其是两三个人一起说话的时候,一般都是由我最后把话题引向“沉重”2333。后来我发现,唉自己原来有这个毛病,于是在和大家交流的时候就干脆多附和吧。然后我还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有时候我会讲一些很无厘头的东西,很没“正形”。很多人不喜欢这种“洞彻心灵”的谈话,于是我还是“插科打诨”好了。

我的讨好型人格也就体现在这里。我宁愿牺牲自己舒适的交流方式去让自己fit in别人舒适的交流方式。像我这种心灵拷问小能手会让一段愉快的small talk陷入困境。

我所说的以自己为中心是指,找回自己舒适的节奏。虽然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是被选择的地位,我们都是被别人眼光judge生存成长起来,但我们要在内心永远以自我为中心。身体之外的环境无论怎样变化,我们的内心都如磐石一样坚定才行。又要用到我最喜欢的电影场景做比喻了。这种坚定像电影中,周围的人流车马快速的移动,主人公站在中心不动的情景。

外界环境是风云变化的,如果你的内心也跟随着这些一起飘摇,那总有一天你会找不到自己的根的,找不到那个能安定下来的落脚点。

最后我觉得所谓讨好型人格都是会主动牺牲自己喜好去迎合别人的性格,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中心。正如蒋方舟所说,设立了一个这样的人设,吸引过来的也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我希望自己能tough起来,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最舒适的环境。

昨天一位朋友找我吐槽,我回复她要以自我为中心,虽然我怀疑她可能没懂为什么我会这么说2333。但是今早我爹和我妈分别给我发了一段不知道哪里看到的话,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分享给那位朋友和大家。


最近在美国很火的一首小诗。

走在自己的时区里


在时间上,纽约走在加州前面三个小时,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但加州并没有变慢。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有人22岁就毕业了,

Someone graduated at the age of 22,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工作!

but waited 5 years before securing a good job! 

有人25岁就当上了CEO,

Someone became a CEO at 25,

却在50岁去世了。

and died at 50.

也有人直到50岁才当上CEO,

While another became a CEO at 50,

最后活到90岁。

and lived to 90 years. 

有人依然单身,

Someone is still single, 

而别人却早已结婚。

while someone else got married.

奥巴马55岁退任总统,

Obama retires at 55,

而川普却是70岁才开始当。

but Trump starts at 70.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Absolutely everyone in this world works based on theirTime Zone.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s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TIME.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你在你的!

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时机行动。

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所以,放轻松。

So, RELAX.

你没有落后,

You’re not LATE.

你没有领先。

You’re not EARLY.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非常准时。

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in your TIME ZONE Destiny set up for you.


幼儿园是一个好大的园,小学是一个班的小学,初中是一群人的初中,高中是几个人的高中,大学是俩个人的大学......而上班,是一个人的上班。原来人就是这样子走向孤独的。

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飞飞问我为什么开公众号,我说很久以前就开了,只不过现在才写。现在我有一个更好的回答,把插科打诨留在日常,把深思熟虑写在公众号里,把完整的我完整起来。


喜欢就关注公众号:TypicalMe

你可能感兴趣的:(「蒋方舟: 讨好型人格」朋友圈·点赞绑架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