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论语》的读法

一、断章取义害死人

《论语》不是系统专著,《论语》记载的是孔子零零散散的言论,很多话都是在特定场合说的。例如“无友不如己者”、“丧欲速贫,死欲速朽”等,都有特定语境。

  • “死欲速朽”:是孔子针对奢侈浪费的宋国桓(huán)司马为自己督造石椁,三年未成时说的。
  • “丧欲速贫”:是孔子针对丢了官的南宫敬叔,出国转一圈回来,带着很多珍宝准备行贿的行为说的。

离开特定的语境和上下文,仅看文字,会觉得孔子说的很多话很奇怪,很难理解。


二、读《论语》,需要基准线和旁证

《论语》收录的很多话都不带上下文的语境,还有不少前后矛盾的地方,例如: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免让人怀疑:难道孔子也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小人吗?一定不可能,于是朱熹就把这句话理解为“以直报怨就是大公无私”。
要搞清孔子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要从各种相关文献当中,梳理出孔子言谈举止的基准线,拿这条基准线和各种旁证作为判断的依据。


三、《礼记》是《论语》的旁证

  • 为什么应该“以直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礼记》中有很多孔子的言论,给出了很好的旁证;孔子作为没落贵族,他本人的生平也为“以直报怨”做出了榜样。
  • 孔子毕生追求贵族礼仪,尤其在意脸面,孔子一生从不会“以德报怨”,更不会顾全所谓大局,别人怎样对他,他就怎样回报。谁轻慢了他,他立马走人;谁威胁到他,他马上背信弃义。
  • 这也是周代贵族之风的一贯精神。在贵族眼里,“以德报怨”是“奴隶式的道德”,是草根阶层为了苟活而不得不采取的道德标准,并不高贵。

四、“以直报怨”等于“以怨报怨”

李零认为:从训诂角度看,“直”通“值”,是等值的意思,所以“以直报怨”就是“以怨报怨”
最合理的推测是:儒家伦理不但支持“以怨报怨”,甚至鼓吹血亲复仇。
这显然与现在我们理解的儒家讲“仁爱”很不一样,作为后世的统治者也希望社会安定,个人还是“以德报怨”的好。


今日思考

孔子为什么做梦?孔子该不该做梦?
——我猜这个问题是问:孔子为什么爱做恢复周礼的贵族梦?这可以理解,虽然已经礼崩乐坏,宗法关系的社会基础已经土崩瓦解了,但作为没落贵族,他们当然怀念曾经的辉煌过往。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成天梦想恢复“大燕”,最后疯了。梦可以做,怀旧也是可以的,但该醒的时候,还是醒醒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9.4 《论语》的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