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博弈论来思考“共赢”

囚徒困境里讲到一个很经典的案例,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不坦白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不坦白的话判十年,坦白还是比不坦白好。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但这个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因为它不能满足人类的理性要求。

大家都想达到共赢的局面,但是后来还是选择了“损人不利己”的策略,原因在于,万一我坦白了,他不坦白,我就会受到更大的损失。大家都不相信对方,最终都被判了八年。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

在生意的战场上也是一样,比如Mobike和OFO,如果他们都不减价骑行或者免费骑行的话,对他们来说大家收益最大。可是大家都为了占领市场,成为这个领域的寡头,然后就开始打价格战,各种免费加补贴。到最后大家都觉得不能再这么烧钱了,于是大家一起找一个和事佬,一起坐下来谈谈,签一个协议,大家都不能太大的补贴等细则,如果谁违反了,就给对方一笔赔偿金。这个时候有了约束,最终选择好的“纳什均衡”。携程和同程,大众点评和百度外卖等都是这么干的。

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在博弈论里的共赢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和协议,并且双方都要放弃一部分的安全感,才能实现“共赢”。


用博弈论来思考“共赢”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博弈论来思考“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