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6 今日思考 随机还是刻意

20170726 今日思考 随机还是刻意_第1张图片

跟一个朋友交流,说自己一天下来,总是感觉很忙碌,也很充实,但却会出现空虚感。追问为何空虚,回答曰“就是忙了一天,看似很忙,但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收获什么”。

我就思考,他这类的的忙碌之所以没有收获,可能是因为惯性忙碌的结果。

其实我们可以把工作生活中的忙碌按照注意力分为两大类:

1、随机忙碌

2、刻意忙碌

随机忙碌:即每天的忙碌都是随机的迎接上下游的指派,不加思考就按照别人的方法指示而形成的忙碌。这都是被动触发的执行工作。

突然来个邮件,突然来个电话让处理个什么问题。突然看到篇好看的文章,就。。。。。总之自己所有的注意力都是被外界随机调用的,而自己不过是被动的去执行罢了,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再强,充其量就是执行力不错。

然而,因为缺乏提前准备,也就必然会出现效率低下,更甚会出现需求传递者因为同步偏差,沟通误差,甚至理解误差,造成执行误差,这不光是效率低下,还会造成越忙越没有效率的重复返工。上面朋友的情况就属于这一种,一天忙碌到头来却没有收获。

还有一种忙碌,叫刻意忙碌:这类的忙碌是指从自己出发的忙碌,主动调用自己的注意力,提前思考,提前准备,并生成自己对于事情解决的模型,然后就是践行,连接和反馈。

这样的忙碌跟随机的忙碌所不一样的在于需求是自己指派的,也许最原始的需求信息是别人传递给自己的,上下游,或者领导,但是自己却因此并没有直接执行,而是主动思考追问,为何要做这个事情,到底要解决切什么问题,进而形成更加有效的需求,并生成自己要满足需求的模型,最后才是执行验证模型是否满足需求。

这样的忙碌就会给自己回馈很大的收获,越准备充分,也就会有对应的收益反馈,理财如此,成长也是如此。

自己不光是提升了解决需求的效率,更重要的形成了解决这类需求的模型,一次把事情做好便是这个道理。

我们经常说科学技术,东岳老师说,科学和技术不能连在一起,这是两个不同意思的词,甚至是相反的词。技术,是指先行动,后总结,科学则是先假设模型后论证。上面提到的两种忙碌方式,类比到科学技术也有一定道理。

惯性的忙碌,就类比技术的忙碌,先行动后总结,在这样的模型里,忙碌的人做了个假设,别人告诉自己的方法就是对的,不需要优化,也不需要追问需求真伪。因此这甚至还不如技术呢,技术还有个总结,大量人的忙碌都没有总结这个过程。

而刻意的忙碌,则是主动调用自己的注意力,对事情的需求追问,本着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事的模型,先把需求搞清楚,然后导出一个满足需求的高效模型,进而推动去践行落地模型。这样大量的证伪工作可以做在行动前面,必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收获更大。

学会刻意忙碌是一种成长精神,可以按照追问的需求提前展开准备和行动,在这样反而会越忙越有效率。

随机忙碌的世界里,我们收获的执行能力的强化,而在刻意忙碌的世界里,每做一件事情,则是解答能力的形成,养成刻意忙碌的习惯必会受益终生。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726 今日思考 随机还是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