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集成,你是被迫的吗

做集成,你是被迫的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忘不了那些被集成折磨的岁月,开会约定接口N次、邮件确认信息N次、接口联调N次、需求变更N次.……以至于后来只要是做集成的需求,在人天估算方面就要说明一下投入的人力成本。

        可以说每一次系统做集成都是被迫的,有时候我在想,还可不可以让我安安静静的做系统了,集成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活可不可以不干呢!

         我们来假设一下,不做集成会出现什么现象:一位设计师想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至少要熟悉PDM软件、CAD软件、ERP软件等多个系统的界面风格和操作方式,管理者想要了解一个产品的研发进展、产品结构、外协外购情况等信息,可能要麻烦“助理”们从各个系统收集数据然后再整合到一个汇报表中,还要看着领导们怀疑的眼神“没有给我放水吧?数据可信吗?”

        相信以上场景做软件项目基本都经历过,再将目光放远点,当下流行的企业应用程序集成(EAI)、刚培训的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全球化的需求、组织灵活性的需求、产品与服务个性化的需求等。

       可见,集成是必须要做的,之前的经验告诉我,被动接受的代价太大,效果也不好。所以做集成要“主动亮剑”!

        SOA就是事前标准化的方案,但实现的成本高,现实点讲可以分阶段进行系统集成:

         第一阶段,实现互联互通。这样的集成是松散的集成,实现各系统中数据的共享和交换,这也是集成需求中最多的一种。比如在研发项目中查看  产品结构视图、在质量系统中查看采购供方的信息、在OA系统中查询会议执行事项的进度等。这样的集成基本的应用程序、功能和原始设备或应用程序的使用不受影响。

        第二阶段,功能互操作性。就是使一个设备或应用程序直接与另一种设备或应用程序一起工作,无需终端用户做任何特别的工作。用户可以在同一个前端实现他的业务操作,就像是享受“一条龙服务”一样,要实现跨组织分界线的协调。该阶段就要定义通用接口规范,实现“句法互操作性”。

       第三阶段,语义互操作性。之前在做开发时实施过一个项目——MDM,主数据管理系统,主要就是将集团总部和各个分部的数据关系进行映射,实现跨系统数据的一致性,也就是数据元素以及它们的含义是共享的。可见实现该阶段不一定要本系统实现,也可以借助第三方,而且这样的需求目前还是比较少的。

        第四阶段,优化和创新。系统集成将成为组织系统变化的一个推动者,如测量和预测投资回报能力。这个阶段感觉很远很远,可以是一个愿景了。

        对于前两个阶段可以从业务方面梳理出哪些信息需要互联互通,和哪些系统需要实现功能互操作,同时也要考虑技术实现,如业务流程仿真法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集成,你是被迫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