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笑容是教师最大的幸福——解读《中国班主任研究》封面有感

    (大家都从书的序言开始读,而我选择了读封面,如有唐突,请谅解!)

    之前看到李教授在微信群里推荐伙伴们阅读《中国班主任研究》这本书,也有的老师把购买链接发上群来。当时我只是想:李教授好敬业哦,又出新书了。只是苦于之前教授送给我的几本教育专著类的书籍我都研究不够通透,这本“研究”类的,我还能读懂吗?于是,我把它淡忘了。直至1月20日,在我们区举办的“中小学班主任协会学术年会”上,林冬梅老师拿着这本书向我们推介,她说这是一本研究班主任的书,也是一本班主任做研究的书。当时我就在想:“怎么研究班主任?中国的班主任存在哪些特性呢?乡村的班主任和其他的班主任有哪些不同呢?中国的班主任,中国的教育模式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是否真如我们听到的‘中国的教育很失败’?班主任是如何做研究的呢?做哪些研究呢?”思索间,我被屏幕上这本书的封面吸引住了。照片中那个正对着镜头的小男孩笑得是腼腆中又有点自然,坐在他后面的那个小女孩倒是有种忍禁不住的感觉,绝对是发自内心的笑。而他们当时的环境应该是在教室里上课。何以他们可以笑得这么自然?这么无拘无束?“笑”在一个孩子的身上代表了什么?他身后会有个怎样的班主任?编者为什么会选择这张这么接地气的照片作封面呢?那这本书是否也如这封面一样朴实、接地气?是否在做可以让孩子尽情欢笑的教育?这次,我再也没有顾忌自己是否能读懂,马上打开手机上网订购。

    1月23日,书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那两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再一次跳入我的眼帘,让我忍不住与他们相视而笑。这次我更发现了镜头最前面还有个小男孩,虽然只露出半颗脑袋,但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告诉我们,他的笑容也一定很灿烂。

      看着这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顿时,我们班那13个“小猴王”的笑脸都在我眼前晃荡。或许很多人认为“笑”是一个人的本能,但也存在有一种“一元钱买一头牛也不会笑”的人,更有“对别人笑对你不笑”的人。学生能在老师面前开怀地“笑”,说明他从心里信任老师,接纳老师,和老师的关系很融洽。而要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老师的面前轻松、自然、开心地笑,才应该是最真的教育,也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记得上一学年度,我刚接手学前班,11个孩子里,一个智力发育不健全,语音不清晰,不能自理的女孩(小兰),只会“呀呀”地叫,或者哭;一个单亲女孩(小柔),性格孤僻,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还有一个就是来自星星的孩子(小焱)(因从来没接触、了解过,家长也不懂,我也是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知道的,之前一直以为是性格内向),学校是他的另一个新世界,而他只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肯与外界接触。开学第一天,面对这“三座大山”,我的压力很大,同时战斗力也跟着激起来了。我给自己一个目标: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让这些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在一起学习、生活,即使不能做到最好,但至少要好一点……

      然后,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第二天一早,我就在班里一边和早来的孩子们打扫卫生一边等候家长们送孩子来,以便在了解孩子们的动手劳作能力的同时,又能向家长们了解孩子们的基本情况。在扫地时,我发现小兰表现得很熟练,而且我扫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心里窃喜,终于找到她的发光点了,趁机表扬了她一下,竟然听得懂,还“嘻嘻”地笑。于是我就把她的座位安排在我的旁边,预防她有不寻常的举动。只是,好像她不懂和别的小朋友玩,连走路也不稳当。但至少,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从此不再哭鼻子了。

      通过与小柔奶奶的交谈,我大概明白了她性格形成的原因:刚一出生妈妈就抛弃她走了,爸爸又长年在外做工,很少回家,也没有怎么联系,靠奶奶一个人拉扯大,自理能力强,但脾气较倔强,自尊心强,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也不和同龄人玩。这应该是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而导致的,她的内心肯定十分渴望被关注、被疼爱。于是,我又给她调了个位置,坐到我的另一边。我逗她玩,并用一种温和的口吻吩咐她为我做事情,她表现得很积极,很乐意。只三天功夫,她似乎放下了戒心,在我给她照相时,她终于露出了第一个笑容,很自然,很开心。此后,她的个性活泼起来了,人也自信了,由“沉默的羔羊”变成了“大喇叭”。

    小焱,起初我只当他是一个内向或害羞的小男孩看待。点名也不会回应,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当大家一起玩的时候,他就只趴在座位上或躲在某一个角落里发呆。等大家都回教室了,他才自己一个人出去滑滑梯。但似乎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我始终没有看到他脸上有其他的表情,没有听到他开口发一个音,更不用说会听到他说话了。他成了我心里最重的那座“山”,我又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让小焱同学开口说话!我知道这应该有点难,但我却不能放弃。我正式跟他的奶奶沟通,才知道他才刚学会简单的称呼,之前一直没有开口说过话,但检查时医生证实他各方面是正常的,这就成了他们家的一个最大的谜团。如果身体是健康的,那么造成这种性格和语言、交际上的障碍会不会是心理的问题?起因是什么?家庭环境?教育方式?我只能一边安慰他奶奶不用太操心,一边建议家长平时在家里尽量不要责备和打骂他,我会尽力去改变他。我又开始琢磨我的新招式,我相信:只要用心,一切总会有改变。接下来的两天里,我给了小焱同学更多的关注与宽容,我的每一个教育活动都为他而设计:点名轮流滑滑梯、要求大家主动和他斗玩具恐龙、看搞笑视频吸引他的注意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不再只孤单地趴在桌面上了,唱歌时他会笑着听(依然不出声),游戏时跟着大家一起玩(只是不太主动),滑滑梯时终于不用点名都能跟着一起闹了,还露出了开心、满足的笑容(只是笑,没有声)。两个星期过去了,一切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端。2016年9月20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在我和小焱玩“小汽车”的时候,我故意把“小汽车”弄翻了,他高兴得笑出了声。这可能不是他的第一次笑声,但却是我听到的第一次,我想当时的我比他还要开心。一个学期结束,小焱已经变成了个活泼的小男孩,正式融入到这个班集体了:会打篮球、羽毛球,积极参与劳动,读书、认字……

      教育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耐心,更重要的是能和孩子一起玩,一起闹,一起笑。

学生的笑容是教师最大的幸福——解读《中国班主任研究》封面有感_第1张图片
学生的笑容是教师最大的幸福——解读《中国班主任研究》封面有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生的笑容是教师最大的幸福——解读《中国班主任研究》封面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