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马克吐温
纵观过去的十年,互联网对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影响可以用“变革”来形容。中国的互联网生活从过去五年达到突飞猛进的飞跃,这在电子商务领域、个人消费领域方面尤为突出,甚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我在英国的朋友就很羡慕我在国内随时随地想买就买的生活。
中国经济转型十数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核心问题。麦肯锡2014年对中美两国的数字化做过一个专题研究,尽管在个人互联网方面我们毫不逊色,但是在产业互联网方面我们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互联网发展的前二十年中,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处于BAT把控主要命脉的消费互联网时代,然而随着虚拟化进程逐渐从个人转向企业,以价值经济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产业互联网(也被称为企业互联网)将逐渐兴起。这样的格局变动意味着很多传统行业比如制造、交通、教育、医疗、金融、运输、广电等的互联网化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在这个进程里面,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快速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新的商业方式,成为了跑在前面的人。这对于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来说,逐渐产生不小的影响和冲击。值得欣喜的是,我们的很多传统行业客户也已经在勇敢地尝试,快速地行动,个别甚至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先锋企业。由于传统的消费互联网巨头在行业经验、渠道、网络和产品认知等方面的壁垒,产业互联网将呈现一片蓝海,企业级市场在未来十年必将引来井喷式增长。
当面对客户提出类似“怎么利用互联网去进行业务创新、商业变革和管理升级”的问题,我们通常建议企业从模式、技术、思维和结构四个方面同时入手。1. 商业模式转型,打造开放平台,转变盈利模式;2. 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3. 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产品设计、定位,客户服务及企业文化;4. 引进互联网模式改变产品结构、管理结构、运营结构及业务结构。以上四个方面,缺一不可,而通过技术层面,即智能化、互联化、云端化助力转型则是目前看来对于企业最直接有效,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路径。灵活改变思维模式,准确定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产业互联网对每一个企业来讲不仅意味着挑战,更多的是一次革新的机遇!
互联网从通过改变个人消费行为习惯渗透生活,到改变企业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互联网时代正在完成从2C小时代到2B大时代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云计算与“互联网+”的关系相辅相成,一方面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伸缩性、按需服务等特点,帮助企业解决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优化资本支出结构、快捷灵活部署、动态扩展及简化维护等企业IT管理转型瓶颈难题,帮助企业IT更好地驱动企业互联网+转型。另一方面,智能终端,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迅速兴起导致业务数据量的激增要求后台具有更强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能力,这将进一步催生云计算服务的革新与发展,云计算在企业级市场也将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2015年中国行业云计算总体市场规模达到1945.83亿元,比2014年1174.1亿元增长65.73%,这样的市场规模在之后三年还将继续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私有云和混合云规模达到72%,云计算企业级服务需求不断高涨,市场热潮如火如荼。
在私有云和行业云这个广袤的企业级服务领域里,OpenStack从最先开始的星星之火逐渐行成燎原之势。
OpenStack是一个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发并发起的,以Apache许可证授权的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项目。在2010年7月份NASA和Rackspace公司将OpenStack开源时,获得了25个企业和组织的支持。短短六年间,OpenStack就从42个组织成员和95个开发者增长到585家企业支持,社区成员达到32000名,项目代码总行数超过2000万行,用户和开发者遍布全球176个国家。同时,得益于OpenStack的开放性,几乎所有的硬件厂商都在尝试往OpenStack加入对自己计算,存储或网络硬件的支持, OpenStack能支持所有的 x86架构服务器。
OpenStack作为一个开源项目自诞生以来注定要命运多舛。因其具备互联网模式的重要基因——“免费”,首先面临的是很多传统IT厂商的困惑和抵触,革命者与既得利益者的战争从来都是硝烟不断。从最先开始与亚马逊云AWS抗衡,通过开源的方式打破亚马逊的市场垄断,到后来对Google、Windows Azure的一些冲击,而现在我们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也会经常被拿来和一些商业软件(Vmware,Citrix)作对比。实际上,这种对比往往不仅是产品之间的选择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会影响企业的IT运营模式和企业IT管理价值。当业务与应用规模越大,OpenStack凭借其灵活性高、成本低、可拓展性、避免厂商锁定的特性就会脱颖而出。其五年的成长史也相继应证了这个判断,2011年HP和AT&T加入阵营,2012年Vmware、Intel、NEC、华为宣布入伙,2013年,甲骨文上船,同时国内Openstack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015年Citrix浪子回头,各大传统IT巨头相继对OpenStack创业企业展开收购,一直到如今获585家企业支持,OpenStack生态圈一派繁荣。
在OpenStack呱呱坠地之时,另外两个开源项目OpenNebula和Eucalyptus已成长数年,随后CloudStack引起大家关注,开源四派的格局初现规模。这四大派各具特色,一路相爱相杀,各自的支持者也多次改变阵营。截止到2013年,OpenStack在四大派以社区人口最大、活跃人口最多、项目粘性最大脱颖而出。
自此之后,OpenStack继续东征西战,社区版本从Austin演进到最新第13个版本——Mitaka,日渐强大完善的技术、成熟的社区机制,活跃的开源社区、商业公司的积极涌入与探索,使得OpenStack成功挤掉其他开源项目,占据了开源云平台江湖老大的地位,成为当前全球云计算市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开源平台、业界公认的云平台框架的事实标准。
几个月前,红帽公司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这家主打开源和OpenStack业务公司的全年营收首次突破了20亿美元,这一斐然成绩在彰显红帽在开源领域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再度将业界目光拉回到开源及OpenStack上。
毫无疑问,OpenStack在世界IT发展史迎来了它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厂商积极拥抱OpenStack,在版本演进中也日渐全面成熟。然而,实践是检验标准的唯一真理,关于OpenStack市场落地情况与商业模式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偃旗息鼓。随着参与OpenStack的玩家越来越多,人们逐渐将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重新审视OpenStack的市场容量和实践案例,是否支撑它能够走的得更远。从今年OpenStack基金会发布的双年调查报告上来看,结果的确不负众望。
报告显示,开源云计算软件OpenStack正在进入主流企业市场,并保持这高速增长的姿势。
目前OpenStack的企业用户规模覆盖大中小型企业,而且分布非常均匀,受访者企业规模超过10万人的占16%,企业规模在1000-9999人之间占23%,而10-99人的中小企业也占据了17%。其中,IT业和电信业最为偏爱OpenStack,分别占到68%和14%。调查中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OpenStack云项目已经完全进入生产环境阶段。只有21%的受访者表示正处于开发和测试阶段,另外有14%的企业处于概念验证阶段。 大部分被访企业用OpenStack搭建私有云,只有少部分用来搭建公有云。节省成本仍然是OpenStack的最大优势,而避免厂商锁定的标准化开放API也新晋成为入选理由TOP5之一。
在已有客户方面,国外有PayPal、巴特莱银行、沃尔玛、BestBuy、大众汽车集团及时代华纳有线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涉及金融、零售、互联网、汽车、传媒等行业,既包括传统企业,也包括互联网公司,在本行业都具有标杆意义。而中国也成为OpenStack社区贡献以及用户数量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OpenStack市场,这样的成绩业界有目共睹,不过这是否证明 OpenStack在中国市场上也能真正落地开花呢?
今年9月份,久负盛名的OpenStack Days全球巡展登陆北京,超过2400位云计算产业从业者齐聚国家会议中心,共同探讨OpenStack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技术特点,分享OpenStack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实践最佳案例和成果,会议盛况空前。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表示:“中国OpenStack社区的蓬勃发展已使其位居全球社区三强之列,其结果是中国OpenStack的部署数量占到全亚洲的30%,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20余家OpenStack技术领导厂商在本次会议上做了OpenStack在中国的落地案例分享,这其中包括像华为、H3C、联想、Redhat、SUSE这种老牌传统IT企业,也包括UMCloud、九州云、EasyStack、云途腾、UnitedStack有云、海云捷迅这种创新型IT玩家。不难看出,OpenStack作为开放的云计算平台框架,在中国企业级私有云项目中被广泛部署,并在电力、金融、广电、教育、通信、物流等行业均有出色的表现。
中国国家电网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公用电气事业公司。在使用OpenStack之前,前国家电网的IT基础设施还依赖于传统解决方案。专用软件操作困难、扩展成本高,需要支付昂贵的许可证与服务费用,还限制了公司对自有数据的控制,使公司走向了被厂商锁定的道路上。为解决以上痛点,国家电网对OpenStack进行深度定制,研究建立自主可控的私有云,逐步实现从Unix IT系统向OpenStack和云的过渡,其网络逻辑利用了多个OpenStack项目,包括Nova、Glance、Keystone、Neutron、Ceilometer (Telemetry)、Swift及Cinder,已经实现了具备弹性计算、对象存储、结构化数据存储、统一数据访问、统一数据分析及应用开发的集中式+分布式的混合架构,通过OpenStack真正将云计算与电力行业做到深度结合。
中国银联基于OpenStack开源技术的金融云平台始于2012年,已运行数年,数千台级的物理服务器规模,需要支撑每天3000+万笔以上的电子支付与金融交易。面对如此庞大且高标准严要求的考核与承载,中国银联规划并落地于OpenStack云平台的升级,并基于SDN的下一代创新云平台建设,支持了在生物识别、区块链等金融创新的研究应用。针对整个金融行业都要面对的SDN选型难题,中国银联从选型模式、评测体系、和OpenStack的集成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劣不同,并结合自身情况添加了“补充和创新”,实现了金融云平台在国内的成功落地。将OpenStack自主可控、安全兼容、灵活扩展、成熟稳定的特点,在金融云的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体现尽致。
新疆广电网络天山云平台,是云途腾与新疆广电将开源云平台的思考与落地有机融合,是国内广电行业试水互联网+转型的先驱案例。天山云计算平台从2012年规划起始,经过3年多时间建设,在充分利用Openstack开源云平台成熟开放的技术基础之上,对云计算资源进行了整合,期中包含:公有云、私有云、云存储、云计算、云网盘。正是因为整合平台的使用,帮助新疆广电从双向网络、交互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三个方向转型互联网+,将电视业务、宽带业务、创新增值业务等融合在PC端、移动端、TV端上,完成新旧媒体融合的实践。新疆广电得以对外提供“健康专区、儿童专区、教育专区”等各种类互联网应用,最终形成以新一代广电融合网云电视平台为基础的,战略规划、生态、组织文化为一体的天山云生态系统。
湖北省教育云作为升级的教育资源云平台,确保教育云能够承载全省600万学生、40万老师、1500万家长及1万培训机构的大规模、高并发访问业务,并且持续稳定的提供服务。烽火通信基于Openstack平台开发,针对Nova、Cinder、Swift、Neutron、Glance等核心组件进行大量深度优化与开发,最终构造了一个运行高效可靠、使用和维护方便、易于扩展、先进开放和性能价格比优良的系统平台,紧密贴合了教育行业的多重需求。
以上典型案例只是OpenStack在中国传统行业企业级市场落地的冰山一角,顺丰速运、联想集团、清华大学、邮储银行、农信银、长城宽带、携程网、国家超算广州中心、苏宁云商等企业加入OpenStack的用户阵营里面。无论是从技术层面、市场容量、客户认知方面, OpenStack在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开源大势一派明朗。
不管是开怀拥抱,还是质疑抵触,OpenStack像所有历史长轮的新事物一样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在产业方向确认之后,无论OpenStack社区、OpenStack生态圈的厂商都开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产品体系改进、客户实践层面,而OpenStack技术的普及期已经宣告结束。虽然企业实践仍然整体处在较为早期阶段,但在市场上制造声音宣讲OpenStack技术本身的阶段已经过去了。那么在众多案例实践中,OpenStack的部署是否顺风顺水呢?当然不是。
大多数企业目前对OpenStack能否能成为目前最完善的企业云平台的框架抱有质疑的态度,在OpenStack社区和用户调查中显示,复杂度高、部署困难、一致性差、缺乏稳定等是消极意见的主要反馈。
“虽然我会推荐给任何规模的组织使用它,但是它强大的功能确实带来了复杂度的上升,我感觉这对我们这些中小型开发者是不利的。”
“OpenStack值得推荐,但是如果你去使用它还是有大量的复杂性问题需要解决。”
“不推荐它的主要原因是,部署/操作复杂,这意味着它并不像是一个供应商提供的解决方案那样。”
“需要大量的工作来部署建设和维护软件。”
“频繁的发布造成很难保持在一个运营部署模型内。”
“OpenStack可以解决多个用例,但在规模和稳定性方面有限制。”
“技术不错,但是子项目之间缺乏协同效应。”
OpenStack针对企业级需求是否有确切的应对方案,是否能够真正帮助用户解决成本、提升效率,实现自主可控,而不是永无止境地修复烂摊子,这也违背了开源最根本的价值。
需要明确的是,OpenStack不是产品,而是基础框架。好比给你一张图纸,给你提供各个组件并向你说明他们的功能和位置,接下来需要厂商自己根据需求进行搭建和维护。在这框架中,只要遵守标准,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完全解耦,完全摆脱了传统IT模式的厂商锁定。这本来是开源软件最初的本心,也是最具有魅力的地方,但却为其高复杂,难部署、不稳定埋下了伏笔。那么这些问题会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吗,纵观OpenStack近年来整体市场接受度和部署率的爆发式增长,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正确地认识它们。
从社区本身来看,OpenStack一直不遗余力地进行组件和功能扩充,并加强其间的兼容和协作,从A、B、C一直到2016年4月8日发布的M版本,OpenStack已经推出了整整13个版本。最新版本聚焦于可管理性、可扩展性和用户终端体验三个方面。Mitaka使得云部署和管理更加简便,平台的可扩展性大度提高,并且着重提升云开发者、云运营者和在云资源上部署应用的终端用户的体验。
经过六年的发展,OpenStack项目已经拥有了一个成熟且稳定的内核,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和覆盖性。根据今年1月份的OpenStack用户调查显示,有31%的受访者将裸机、LXC以及容器以混合方式加以使用。这种方式也使得Openstack能够支持一切计算资源的能力成为在云技术领域拥有差异化优势的关键所在。Docker与OpenStack从对峙局面到开放协作,并最终被OpenStack收纳成为第二大重要虚拟机管理方案。2015年,NFV(即网络功能虚拟化)在OpenStack社区之内也实现快速崛起,容器与NFV如今已经成为OpenStack社区当中最受关注的两大创新成果 。此外,OpenStack还是一个整合引擎,可以通过单独的一套API实现对裸机、虚拟机和容器编排框架的管理。它自身的开放性成为整个生态圈的发展机会。
OpenStack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如今客户想要的是来自可信任的企业级厂商或服务提供商的高度精炼的发行版本,这样的版本能够让他们不必直接去跟平台本身打交道,规避高复杂、部署难、不稳定、安全性较差的风险。对于OpenStack厂商来说,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要建立一个将整个平台作为服务的环境,这需要OpenStack的产品化、贴合客户需求的云解决方案及自上而下的生态合作。
目前OpenStack主要是在大型企业中进行部署,而中小企业总是望而却步。帮助客户利用OpenStack这个庞大的架构支撑其业务发展,产品化是并经之路。根据行业特征,将OpenStack能够变成一个开箱即用的产品,而不是让每个人都要熟悉它的庞大架构,学会它所有的操作指令,根据通用的标准进行比较和验收,保证业务长远有效的发展。国内的很多OpenStack技术厂商在开源项目产品化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今年,云途腾、EasyStack、海运捷讯等厂商都分别发布了围绕OpenStack的新产品,T2Cloud OS产品着重OpenStack云平台的稳定性,配备具有开发团队1:1比例的质量测试团队,并且在解决主控点故障问题投入大量的技术研发力量,确保计算的高可用和适合企业用的高稳定版本;ES产品组合实现了计算、网络、存储性能的提升,同时提供了众多全新功能特性,帮助企业用户快速部署稳定可靠的云平台;AWSTACK将传统OpenStack环境部署由项目实施转变为服务交付,加速企业混合云市场发展。
除此之外,云途腾还针对企业OpenStack云化后不受厂商锁定、自助运维的需求,提供了MagicStack自动化运维管理工具,通过批量管理、安全详尽的审计、智能调度、资产管理等功能,帮助企业在大规模群集的产生环境下,完成分布式、一站式、可视化、流程化、自动化的运维管理。
OpenStack支持虚拟化,也拥抱Docker,推动从整个服务器,到虚拟化,到Docker,到最后拥抱PaaS生态,这是一个很大的体量,单靠一家公司很难完成。要打造全新的软件和数据中心平台,生态合作无疑是 OpenStack更好服务企业级市场的新常态。今年以来,国内OpenStack玩家都纷纷联合起来,推出自己的生态计划,无论是抱传统IT巨头的大腿,还是联合其他技术领域的领导企业,以及和IDC行业的强强联手,OpenStack生态圈百花齐放,既有利于提供更贴合企业需求的完整解决方案,免去企业拼凑融合的烦恼,更有利于OpenStack技术的长远发展。
大部分最终用户和云计算运营商们都在推动新功能和实现工作的产品化,这是OpenStack成熟的一个确定性标志。无论是从技术的创新、开放的原则、产品化的推进、厂商的协同, OpenStack目前看来都是企业云平台框架最完善的选择。
目前的IT世界基本被割裂为以IOE为代表的旧IT世界和由互联网公司、云服务公司组成的新IT世界。产业互联网让很多传统企业客户意识到必须从旧IT世界向新IT世界转型。而思维、技术、管理机制、人才都是它们转型的壁垒。以OpenStack为代表的开源平台因其天然的开放性、灵活性、软件定义等特性,帮助企业打开了另一个通向新世界的视角,不再受传统厂商束缚和锁定,自主可控地调配IT资源,重新审视目前的IT战略,重新构建IT秩序。
过去每个传统的企业级IT厂商都有自己的一套架构,导致企业的IT系统中形成了难以突破的壁垒。而OpenStack的开源协同使企业级IaaS基础架构层面,开源、开放成为了整个业界的主流。以前,每个厂商可能要针对不同厂商、不同平台提供不同的API,现在大家只要对接标准的OpenStack API即可。这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OpenStack重新定义了云交付和运维的新标准,开放的特性打破传统IT企业技术垄断的格局,它使得很多技术初创公司崭露头角并散发光芒,他促使整个云生态体系充满竞争却又紧密联合,角色更丰富,传统意义上的硬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集成商、分销商,都可以在OpenStack生态里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云建设者、云运维者、云服务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
如果你将OpenStack看作一款产品,那么你此时将得到一个结论:它具有丰富的功能、完善的基础架构、灵活的技术更新,因此代表了更可行的企业选择和更好的匹配性。如果你将OpenStack看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你需要考虑到未来OpenStack在企业中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IT管理的层面。云的时代,OpenStack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声明:本文为CSDN原创投稿文章,未经许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作者:徐广婷 现任T2Cloud云途腾市场部经理,多年混迹在IT圈2B市场,2015年开始专注于OpenStack企业级服务市场分析及品牌营销工作,著有多篇关于OpenStack企业化市场分析文章。
责编:钱曙光,关注架构和算法领域,寻求报道或者投稿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另有「CSDN 高级架构师群」,内有诸多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大牛架构师,欢迎架构师加微信qianshuguangarch申请入群,备注姓名+公司+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