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先赚一个亿的梗还没褪去,我也凑个热闹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先瘦一斤吧。

这年月不公平的事太多,比如我吧,喝凉水都长肉,天天为自己的小粗腿发愁,可有人大块肉吭吭地吃,身材还是那么苗条,体质不一样啊。

作为一个广告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媒介普及了之后,受众都能收到一样的消息,至少在信息上消除了不平等,用信息经济学的行话就是消除了信息的不对称性,那样就不会需要做什么该死的市场调查分析了,所有的媒介都面对所有的消费者,也可以说强制性的将广告信息塞进受众的脑袋里,也就是不用区分目标消费群体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要知道信息就是权利啊,别人知道的事你不知道,自然少了很多机会,也就有了社会的不公平。可是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的知沟理论说,传媒越普及,受众收到的信息差距也就越大,最后在受众群体中会出现一个大沟,沟两边的人隔沟相望,相互之间却没有理解。

在美国,富人家的孩子受着良好教育,步入社会后就是上层,穷人家的孩子交不起好学校的学费,到社会上以后接着受穷。为给穷人家的孩子普及教育,开办了一款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那就是著名的芝麻街。这节目富人孩子看,穷人孩子也看,足够公平了,可最终一调查,发现两边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差距更大了。

虽然先天条件下众生平等,但是走着走着,就会有人走到前面去,于是就有了三六九等之说,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也可以说人们接受信息之后,内化能力不同,用传播学的名词叫自我传播,然而这一过程的效果依赖于信息接受者原有的知识。原来知识多的,内化完善。原来没什么知识的,也就没什么内化过程,说句俗话叫没有听懂。由于知识原来有差距,接受媒介传播后原有的信息差距变得更大,也就是信息更不对称了。

来自于新约的马太福音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与知沟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马太效应对应的就是人之道。

许多地方都存在马太效应,比如资本的集聚,钱越多越好赚,钱少自然事事难。所以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很公平合理,走着走着大家就不用拼智商拼努力了,因为一切努力都不如会投胎,投胎到富人家,傻瓜懒汉也能坐享其成,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

爱情那里也有马太效应,记得我一哥们儿感叹,怎么我相中的姑娘都有男朋友了呢。马上就有个思维犀利的同学回应他,其实是因为人家有了男朋友你才相中人家的。受到爱慕的女孩,脸上挂的是快乐的表情,精神状态那叫自信,在性的刺激下激素分泌得也多,让人容光焕发,于是会有更多的人发现她的美丽而仰慕。没人爱的姑娘自然这些东西都缺点儿,给人的感觉缺点火候,自然也就更没人爱了。

不管怎么说,当大家都差不多的时候你一定要多努力一点儿,如今是竞争社会,开始比别人勤奋一点点儿,以后别人花死力气也追不上你。

不少女孩子会自嘲“找不到男朋友”,其实并非真的找不到,而是没有中意的追求者而已。一定程度上,追求者是你自己的一面镜子。你邋邋遢遢,吸引的异性八成也不修边幅;你整天把“约炮”、“啪啪啪”挂在嘴边,便容易招来狂蜂浪蝶;你对生活品质要求很高,那懂得欣赏你的,一定也是对细节有追求的男生。

所以,究竟公不公平,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