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理论之思考

建构本身就是建构,建构意义取决于情欲需要、认知模式、应对策略和社会环境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坦诚欲望需要则是建构幸福生活的基石。


建构理论之思考_第1张图片

作为心理学术语的建构,这个词语来自建筑行业,就好似建筑工人利用一大堆钢筋水泥砖头,建筑出各自不同用途的房子来。心理学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建造构筑”,就是对事物的不同意义建筑。

那么心理学意义的建构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从“纵、横、互、胡”进行一番考察。这是源自李克富教授的逻辑思维模式,属于胡说八道,胡乱联系,姑且看看就好。

从横向视角看,建构是针对具体人事物的,是在相同的事物面前产生不同的认知看法。比如我们看待一个人,或者就是自己,是积极关注优点,还是习惯品头论足,这反映了我们建构模式。一件悲伤事情发生后,无法改变的是事情本身,但是各自看法可以不同,比如前段时候网上传播的一张图片,一辆满载西瓜的卡车翻车后,西瓜摔的满地都是,幸好司机无碍,面对意外不幸,这时候司机是捧着摔碎的西瓜猛啃。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哲人告诉我们,“人们不是被事件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件的看法所困扰”,这本身就是建构论的思想。

建构不同于构建,当我们说要构建和谐社会时候,指的是宏大思想,具有超前的指向意义,这与心理学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心理学讲究的是可操作性,一定是具体可行的,因为我们要说建构事物意义,而非构建宏大思想。

从纵向角度考察,建构是针对当下的,是对过去和未来思虑下的集中反映。过往一件事是否记得或者深深影响我们,看似是过去经历发挥作用,其实却是当下的建构。好比当年吃的苦,受的累,今天会各自感慨,有人视作财富,有人视作悲哀。我来自农村,赶上农业机械化之前的人工劳动尾巴,当年的苦楚今天回想无比珍贵。

一个人摔倒了,表现为不同:可能是抱怨运气不好,不该出门,不再爬起来,陷入抑郁状态,我们说这种人活在过去;还有人会忧虑担心爬起来会再摔倒,开始退缩,干脆不再起来,陷入焦虑状态,我们说这种人活在未来;当然大多人会接着爬起来,拍拍屁股走人,心理健康者还会欣赏摔倒的姿势,摔倒后看到的异常风景,自嘲比起其他人多了一番经历,我们说这种人活在当下。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那些抑郁或焦虑的人,看似活在心理的过去和未来,不能自拔,却是为了维持当下的心理需要,因为如果回到当下他们是无法真实生活的,或者不能接受当下真实的生活才自我放逐。这是无奈,也是悲哀,却依然是当下的选择。

从互相联系角度看,建构是建立在自我独特经历基础上,面对人事物的自我防御反应。精神分析认为人的任何思维和行为都表现为防御机制,建构自然也不例外。我们知道面对压力,有两种应对策略,一个是被动防御,一个是主动应对,建构是否更加适合自己和社会,也可以从这个角度考察。

一个非常小气把金钱看得特别重的人,的确使人不舒服,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他们独特的建构模式,钱是重要的,重要性超过人情常理,视野狭窄导致眼中只有钱。给个解释应该源自个人成长,缺少教育,又不能自我觉察,采用的方式就是被动防御,那么到底在防御什么呢,这是要努力回答的。

为此,从胡乱联系角度看,建构就是深刻体现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欲需要,是防御机制产生的根源。人具有生物本性,用弗洛伊德理论说,就是充满了潜意识的本能、驱力、欲望和冲突,而在现实社会中,人又必须是社会动物,方能生活与生存下去,为此如何婉转成功实现情欲需要就是最大挑战,建构就此应运而生。

我们看待人事物的态度,以及表现出的行为模式,就是建构意义的过程,也正是实现情欲的过程。书本华说欲望是人的本身,消除欲望就是消灭人自身,这使得人要聪明的另辟蹊径,建构出来不同的应对事物技巧。

坦诚而言,生活何处不是情欲表现,当我们说话做事时候,建构出的种种意义,何尝不是变相反映。如果有迹可循的话,当然可以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无论为生计奔波,还是自我价值实现,谁也无法逃出情欲需要的真实,也许承认这点才是智慧,方可以建构出最佳应对意义,发现人生不仅仅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建构本身就是建构,建构意义取决于情欲需要、认知模式、应对策略和社会环境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坦诚欲望需要则是建构幸福生活的基石。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构理论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