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笔巨款不如嘘寒问暖

这几天,有位朋友向我诉说家里的烦心事。

她家和姐姐家因为同一件事情损失惨重,两家的积蓄基本上都赔了个精光。这件事情还没有缓过劲来,姐姐和姐夫又向她借钱。姐夫说,只要资金周转过来,就会立刻就还钱。可是这位朋友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养老,自己的人生和事业也还没有安顿。况且,这钱借出去容易要回来难。

一边是拒绝就伤感情的姐姐和姐夫,一边是窘迫的现状和年迈的父母,两边都不容易。

该怎么办?

1949年,素未谋面的外甥女写信向著名美国作家|安·兰德|借25美元买衣服——1949年中国的人均GDP才15美元,所以是不小的数字。安·兰德给这位侄女回了一封理性无比的信。信中说:

“如果你真的想跟我借25美元,我得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我希望你现在就能理解,我不会接受任何借口,除非你身患重病。……如果债务到期,你再跟我说你没法还钱,因为你需要一双新鞋,或者一件新外套,或者你把钱给了家中你觉得比我更需要钱的人,那我就会把你看做贪污犯。当然我不会报警,但是你在我眼里就是一个烂人,一文不值,我再也不会跟你说话和通信。

如果你觉得因为我们碰巧是亲戚,所以你就有资格从我这里拿钱,那你赶紧打消这个念头。我希望就在现在,趁你还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清楚的明白,没有人会打心底里觉得资助亲戚是天经地义的。我自己就不这么认为,也不会这么做。如果要我喜欢你,帮助你,那你得给我理由,而不仅仅是你需要帮助,这不是一个好理由。但是你可以通过展现你的良好为人,来争取我对你的喜爱,对你的兴趣,进而对你的帮助。”

安·兰德并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她有前车之鉴。之前她借钱给一个说要去上艺术班的亲戚,可是那个孩子没有去上课;她又拿出钱来资助另外一个孩子读高中,结果那个孩子根本就没有高中毕业,还钱的事儿,自然就别提了。

这是一种基于熟人关系的怪圈,因为我们很熟,所以你不好意思拒绝我。可是很多人没有学好道义和责任就急急忙忙跑出来借钱,真是折煞众人。

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中国式伦理的弱点。而且实在是遗祸深重。

社会上发生那么多传销、高息贷款、非法集资的恶性事件,基本上都是先拿亲戚和熟人下手,反正先把钱骗到再说;话说回来,那拙劣的谎言,骗别人去,别人也不信。

我父母年轻的时候被骗的第一笔钱,就是给做传销的同事诓了去,最后留下两罐保质期三年的破奶粉,不知所终。我奶奶拿退休金存下来的十万块钱,也是给亲戚给骗了去作担保,最后血本无归。那亲戚哭哭啼啼抹眼泪说,姨啊,我哪知道会出这种事情啊!奶奶看她也年近六十,撒泼耍赖,明摆着的意思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也只好倒茶,送客,踉踉跄跄的回屋生吞几颗速效救心丸。我拿老太太的合同去找做律师的朋友看,他说,这是个精心设计的无效合同啊!

有些亲戚是典型的对口不对心,撒谎像是吃饭,脸皮像是城墙角,城府深的堪比无底洞。明知道前面是万丈悬崖,明明知道自己的承诺都是放屁,还推着自己人往火坑里面跳,这样的人都要烂心烂肺,不得好死。

什么是亲戚?亲,血脉相连;戚,休戚与共。

刘墉的书里曾经写过这样的故事:她的读者写信给他,说自己得了白血病,要做骨髓移植。她的身世很坎坷,姐姐对她很不好,经常打她,骂她,她觉得姐姐一点也不爱她。

|刘墉|接到信,给她打电话,问道:“你说要动手术,有没有找到骨髓配型的人?”

女孩说:“找到了,就是我姐姐。”

“就是你在信里面讲的,那个从小一直欺负你的那个姐姐吗?”

“对。”

“你姐姐知道骨髓移植要在骨盆上钻洞,抽出很多骨髓,是吗?”

“姐姐知道。”

“你还认为姐姐不爱你吗?”

女孩子停顿了半晌,说:“姐姐爱我。”

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窥见几分真情。荣华富贵有人追,同甘共苦无人陪,是人之常情,而那些没有尊重和体谅,以亲戚之名行诈骗之实的人,是糟践了亲戚这个温暖的字眼。

关于借钱这个问题,机智的犹太人早已经看清楚一切了,那就是——借钱给朋友等于花钱买敌人。

因为你极有可能丢了本金,还赔上了你对他的信任。当然,你有可能一开始就完全不信任他,只不过因为你们有血缘关系而已。

如果有人问你借钱,你告诉他,早就有一个专门给人借钱的地方了,这个地方叫做银行。只要复印个身份证,填几张表,就可以了,而且还有免费的茶水喝。

如果不缺现金,就去办几张信用卡,然后想怎么刷怎么刷,记得还钱就行。这比借人钱,请吃饭说好话,经济多了;来者都是客,银行才不会像一些小肚鸡肠的人一样鄙视你没钱。

如果你一定要借钱出去,要了解他的为人并且确定他确实有偿还能力。并且把你借钱的想法告诉家人,确定他们知情并且接受,而且不会使你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吗,二十年前卖掉大几千、小几万的股票给亲戚做生意,亲戚至今未还,几十年的世事变迁,当时那一点钱到现在不知道变成多少倍,又是弄得一家人鸡飞狗跳。

《修身宝璧》说:“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苑之,子孙羞之,宗族乡党贼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

也就是说,做好事弄得天怒人怨的,自己的生活都保障不了,真的是不做也罢。你的家里都成那个样子了,他又不是不知道。

那人要把你剥夺个片甲不留,何必还要顾及他的感受?

|杨绛|回忆说,钱钟书从来不借钱给别人。如果一定要借一万块钱,钱钟书会在钱数上打个五折,然后悉数奉送,说:“不用还了。”

有人花一生时间去认清一个人,有人以五千块去认清一个人。

真真假假坎坎坷坷,哪种更值当?

且问自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笔巨款不如嘘寒问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