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是件“高逼格”的事情吗?

读书真的是件“高逼格”的事情吗?_第1张图片
装小资:传统意义上来说,就是那些咖啡杯靠在窗前捧着书的人


1.被发现的“高逼格”

像往常一样我站在公交车站,等待我的3路,把我下夜班后沉重的身体拖回家。但是就像《宠物情人》里说的那样,你要等的车永远都让你望眼欲穿。

而这平凡的一天却成了我人生的历史性时刻,等车的时候我会喜欢用包里备的“粮食”来打发时间,当听到车站指导员喊自己的车来了时,便会合上书准备刷卡后再继续,挺不争气的是手滑了我低头去捡书,与此同时司机正好关门,然后我上演一段“脑袋被门碾了”的真人秀。

我从来不发朋友圈,但是当时身边那么不凑巧的有同路的同事,然后我就“火”在了朋友圈里了,说了这么多好像还没有进入正题,其实如果不是这次“火”了,按照我这种与电子产品半绝缘体的人,肯定不会有人认为我这样的人会喜欢看书,而且还是高逼格的纸质书(我后来才知道我的眼疾成了我装逼的推行助力)

2.被认为“高逼格”的原因

我的工作是销售服务行业,很低端的那种,说它低端表现在三点,第一学历要求不高参差不齐(时常有一些打工的大学生),第二工作经验要求不高(零基础),第三工资待遇不高。

因而很多人会把大部分精力分散到打一些零工,可以挣更多的钱上,我也不例外,毕竟一份薪水在北京这么烧钱的地方根本供不应求,还有一部分人会再有富裕的经济能力时,即使享受一下(物质或者食物上)。

有几个同事知道我喜欢读书,但只限于知道,毕竟在这么紧张的生活里,那些渴望展现自己热点的人(发朋友圈),是没有时间理会别人的爱好的,而这回我只是无意中做了一个喧宾夺主的热点。

很多人开始询问我,微信我,或者在我之前的状态下评论。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类问题

1 “有时间借我几本看看”的人

2“有时间出来一块搓一顿,别闷在家里当小资”的同事

3  “没看出来,还是进步青年,难怪给你介绍的男孩都去不了你的眼”的妈妈桑

4“都什么书比较好看,推荐一下”的人

第一类的人我基本上是直接忽略不计的,因为这种人我见多了,你真的把书给她了很有可能你这辈子都收不回来,不是因为他喜欢,而是他根本没看也忘了借书这事了,也许在他发完这条评论时他就已经忘了。

第二类和第三类是属于设计私人的很多问题,我没有必要给他们解答。

第四类人如果你看到的一瞬间,会觉得有一种“原来你在这里”的志同道合感,那你就错了。这类人分两种:一种是第一类人的晋级版本,发这种评论的潜台词是“你们看我也是喜欢读书”;另一种是终极版本的,是确实也喜欢读书,但是跟风很严重的那种,为的是在“姐妹茶话会”上能高谈阔论一把(高级别的关注)。

所以在我的这个圈子里,看书的功能被分为装小资(拿着咖啡杯那种)和赚关注两种,同样被默认看书能发挥作用的人也分为学生和有能力(一般指能赚钱的)的人。【这些理论并不是我臆测的,而是在聊天的过程中,周边的人渗透给我的,我只是归类一下】

3 关于这次“高逼格”热点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读书跟“高逼格”没有关系,如果说跟能赚钱有一定关系我还是能理解的,毕竟无论你是电子书还是实体书都将会是一次开支。

我很想买一个亚马逊的读书器,原因在于我看不了手机的阅读器,时间长了眼睛会肿痛,每次发文章我都是提前先写好修改,然后再打上,但是有两个原因是我一直没有下决心购买,第一:电子产品更新太快,购买之后很多电子新书格式在一段时间后就无法用旧的阅读器打开。第二:太贵,将近消耗掉我半个多月的工资,却还要面临淘汰更新无法使用。

纸质书并不是我“逼格”境界比较高,而是它本身有着它的优势,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是我的”,而其他的优势我可以列举很多,但我始终认为这还在于各有所好。

这是一个信息洪荒泛滥的时代,很少一部分人能有花千骨的洪荒之力来力挽狂澜,或者搅动这暗流的顺序,而作为大部分人来讲,顺流是必不可然的,但是作为在这顺流之中的一根稻草,选择那个分支将决定你是流向大海还是干枯的泥潭。

我可以选择不读书,那样每月省出来的钱会让我有机会发福一把,或者买一样在几个月后就会过时的时装。但是很无奈我是一个喜欢清瘦骨感长情的人,而书本恰恰长得是我刚刚喜欢的模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真的是件“高逼格”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