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解读白银连环杀人案为何30年才画上句号…

2018年3月30日上午,在首度开庭8个多月之后,“白银连环杀人案”一审在甘肃省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高承勇被判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抢劫罪、侮辱尸体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这一情节残忍离奇、破案过程极尽曲折,甚至一度幻化为都市传奇的系列杀人案,在第一起案件发生整整30年后,终于划上句号。

死刑!解读白银连环杀人案为何30年才画上句号…_第1张图片

高承勇在庭审现场

高承勇的存在第一次为警方所证实,是来自2004年白银市公安局发布的一份公告。该公告明确指出,1988到2002年白银市发生的9起性变态杀人案件系同一人所为,并将嫌疑人的特征描述为:“大约在1964至1971年之间出生,身高约为1.68米至1.76米。此人应该是在白银长期居住,有较严重的性变态心理,或者生理缺陷…该嫌疑人在白银市区有独居条件,还与内蒙古包头市有一定的联系。”

回头看来,除了年龄和身高比较接近,当时警方出现了一定的误判,比如高承勇真正开始在白银长期居住,其实是在终止作案的2002年以后。隔开水川镇和青城镇的黄河,意外地成为他的包庇者。

在过去25年间,城市人口占全白银两区三县总人口的比例一直徘徊在20%到30%之间,仅为农村人口的1/4到1/3弱。而工矿企业集中、被老市民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本市”的白银、平川两区,其常住人口仅占全市人口的1/4左右。


死刑!解读白银连环杀人案为何30年才画上句号…_第2张图片

俯瞰白银市

自80年代中期起,流动人口带来的社会资源需求(住房、医疗、公共空间、治安、娱乐等)的显著增长,往往为人们所忽视。

1996年6月,白银市才开始实行农村户口的精细化管理。换言之,高承勇在白银猖狂作案的那几年,恰恰是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关注、管理最为粗疏的年代,因惯性而形成的盲点比比皆是。

1991年,白银市两区三县的总人口为146.9万人,而全市包含缉私、消防、纪检、户政、内勤在内的民警总数仅为168人,警力与人口之比达到了惊人的1.14∶10000,不及今天全国平均密度的1/9。而且168名民警中还包含大量无法参与治安和刑侦工作的国安、缉私、装备、财务、劳教、消防人员以及交通警察——直到1994年9月交警支队升格为副县级建制为止,消防、交通等非治安任务一直由市局直接管辖,牵制了大量人力和精力。而在高承勇集中作案的白银区,每个派出所只有2~3名民警。

上世纪90年代公安机关侦办恶性刑事案件的一般流程为:刑侦大队警员在勘查现场之后,会将提取的痕迹物证带回市局,由技术科加以分析比对;但因为当时尚未建立全国联网的数据库,这种比对基本上是单一、线性的。

换言之,从“88·5·26”案件发生到“94·7·27”案件发生的整整6年间,由于高犯并未进入警方的排查和取证范围,从永丰街取得的痕迹物证仅仅是无法发挥即时作用的孤证。


死刑!解读白银连环杀人案为何30年才画上句号…_第3张图片

永丰路小区

90年代办案过程中常见的大规模调查走访、排查摸底,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一来大规模的城乡人口流动已经脱离了基层政权的视线范围,二来群众的思维方式也更复杂,大规模走访往往收获海量的无效信息,兴师动众,对破案所起的作用却不大。

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白银案的侦破中:尽管当地公安机关不辞辛劳,进行了10万人级规模的指纹搜集和大规模入户排查,但除去收获了若干捕风捉影的疑似线索之外,并未起到决定性作用。高承勇依旧隐身在排查范围之外。

平心而论,高承勇对作案环境的选择并不十分高明,反而带有一种因急不可耐而导致的鲁莽感。1994和1998年,他在供电局家属院两栋相邻的大楼内连续作案,似乎并不避讳警方可能的排摸。1998年1月的两起案件作案时间仅仅相隔6天,案发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第二起案件的作案地点就在市公安局大楼不远处。

到了2002年2月第9起案件时,这种肆无忌惮已经发展到了极致——高犯在位于闹市区的陶乐春宾馆(今永腾商务酒店)作案,案发地靠近市政府办公楼,正对着人民路派出所,距白银区公安分局仅200米之遥。即使不是有意为之,也足以证明其对逃脱概率和作案成功可能的自信,达到了何其惊人的程度。


死刑!解读白银连环杀人案为何30年才画上句号…_第4张图片

陶乐春宾馆今景

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残害女性案在整整26年之后最终被破获,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资源问题。全国公安联网数据库的建立,使白银警方得以与全国各省、市公安机关共享案件信息和物证,推动了甘肃、内蒙古两大案发地的信息沟通和并案,并最终以Y-STR染色体检测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取得了突破。

若无最近十几年刑侦手段的进化以及网络发展带来的信息共享,警方根本不可能在尚未进行过传统式排摸和接触的情况下就精确锁定犯罪嫌疑人。

死刑!解读白银连环杀人案为何30年才画上句号…_第5张图片

意味深长的是,白银系列案件专案组的成立并非始于高承勇集中犯案的1998年,而是在2004年当地警方集中开展侦破命案专项行动期间。彼时高承勇已经结束了全部9起作案,在5处现场留下了指纹,在3处现场留下了带有DNA信息的精液;包头系列案件的指纹信息,也已经与白银案的痕迹物证比对成功。

此后在公安部的督办下,资深刑侦专家以及新的追踪手段陆续介入案件的后续调查,最终在2016年盛夏因为一个看似偶然的因素(高承勇远房堂兄因经济案件被拘并被抽血检验)取得了突破。

高承勇案件中,因为地理和行政区隔,嫌疑人仅需藏匿到一小时车程之外的青城镇,便可脱离白银警方的排查范围。而若无科技进步带来的DNA检验技术以及全国联网的公安数据库,他或许还将在漩涡中心的白银市继续藏匿下去。

via:三联生活周刊

但是不管如何,这个14年残害11人的杀人犯最终还是被公正的审判了!

小莫对此只想说: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罢了!

关注油莫愁订阅号(youmochou666),油卡充值最高6.9折!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刑!解读白银连环杀人案为何30年才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