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丘吉尔,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二战时英国的战时首相,政治强人。在二战全面爆发之时,临危受命组建战时内阁,力排众议坚决反对绥靖政策,主张同法西斯对抗到底,最终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虽然在战后的大选中失利,但他仍然深受英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在bbc”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调查中丘吉尔获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这足以说明一切。
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盛会上,有一部影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提名,它就是《至暗时刻》,讲述了丘吉尔在二战全面爆发时出任英国战时首相,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威胁以及英国内部的矛盾,抵住压力,为英国赢得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胜利,保住了英国有生军事力量的故事。
我认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是一部好电影的标准有三个,人物的塑造、故事的情节和电影的摄影。如果这三个标准都达到了我的预期,那么我就会把它归入到好电影的行列。
《至暗时刻》在这三个方面可以说都达到了我理想中好电影的标准,而其在人物塑造方面更是尤其的突出,可以说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在其他的影视剧中,丘吉尔的形象或奸诈或伟岸,总之符合大众对于丘吉尔的一般认知。而这部电影,却从生活的细节入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和以往不太一样的丘吉尔,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中的丘吉尔莫名的戳中了我的萌点。
电影一开始丘吉尔在办公时的形象是这样的,坐在床上穿着睡衣一边吃饭一边处理政务。
电影所展现出的丘吉尔感觉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老人,走路一摇一摆,还要逗逗床底下的猫玩,一点都不像一个即将出任战时首相的人,甚至让人感到怀疑他是否有能力入主唐宁街10号。
不仅如此而且他的脾气非常暴躁,分分钟就吓走了刚来的女秘书,但是在夫人耐心的建议下又尽力让自己和蔼了一点,在女秘书为他送来白金汉宫的信时,他有点不自然的说了声谢谢,看来是夫人的建议起了作用。
出任战时首相后,和国王会面,按礼节亲吻了国王的手结果却被国王嫌弃,在背后偷偷擦掉。
在当时有很多人是不看好丘吉尔的,而他能担任战时首相,也是在张伯伦辞职后无法让党内支持绥靖政策的同僚上位加上党外压力的结果。丘吉尔的主张是把英军从法国撤退回来,保卫英国本土,誓死抗卫法西斯。而内阁中的好多人却认为撤军希望渺茫,主张与德国谈判,以争取英国的和平。因此他在当时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丘吉尔想从敦刻尔克撤回士兵,但船只不够,美国由于《中立法案》的颁布也无法借船给丘吉尔,甚至连英国花钱从美国买的战斗机都无法运送过去。美国总统说只能将飞机运到边境,让他们自己用马队把战斗机拉回去,邱吉尔此时的处境真的是非常艰难。
而内阁的成员也以辞职来威胁他,逼他同意与德国进行谈判,一向坚定的丘吉尔在巨大压力下也动摇了。但这时转机也出现了。国王不想组建流亡政府,不想当亡国奴,他决定支持丘吉尔,与德国法西斯战斗到最后一刻。
最后丘吉尔走上大街,坐上地铁去征求英国民众的意见,在下院征求议员们的意见,大家都支持丘吉尔,决定与法西斯奋战到最后一刻。于是丘吉尔在议院进行了那次在历史上著名的演讲,《我们将战斗到底》,极大的鼓舞了英国人民的士气。敦刻尔克大撤退也胜利了,三十万英军几乎悉数撤回,德军也始终没能登陆英国本土。
这部影片的人物塑造之所以能成为本片的一大亮点,我认为就是它塑造了一个和以往不太一样的丘吉尔,它从反面,从生活中的细节处着手,向我们展示了丘吉尔最平凡和普通甚至最糟糕的一面,一个一天三顿不离酒,雪茄不离口,饮食极不健康,说话断断续续,走路摇摇摆摆,大腹便便,脾气非常暴躁,时不时还有点神情恍惚,在巨大的压力下像个孩子一样被妻子安慰的糟老头子,竟然就是二战中大名鼎鼎的丘吉尔。这种人物塑造上的反差带来的观影效果我觉得是很棒的,让人觉得这样的人怎么会成为首相,使英国避免了德军的登陆打击。然而他就是成为了首相,还成为了著名的首相,这就是他,他也做到了,尽可能的减小了英国的损失。也许是我的了解不够,想象力不足吧,不过这样的表现方式我觉得确实是能打动人心的。
除了这样的表现的方式外,丘吉尔的扮演者加里·奥德曼功不可没,说起他,看过《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的观众相信对电影里杀死曼婷达一家的变态警察印象响深刻吧,变态警察的扮演者就是加里·奥德曼。
我一开始看这部电影时,根本不知道丘吉尔的扮演者就是加里·奥德曼。这两个角色,一个是救世者,一个是十足的大恶棍,大变态,能够出演两个反差如此之大的角色,足以说明加里奥德曼的演技之精湛,一个具有反差色彩的演员出演一部具有反差色彩的电影,演员与角色足以碰撞出足够的火花,而加里奥德曼也凭借在《至暗时刻》里的精彩表演获得本届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奖。这样的演员出演这样一部制作精良、富有特色能够给观众带来惊喜的电影,它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也就不足为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