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用卡欠款全部还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清理债务,清爽过年。

图片发自App

2017年的12月,我cut掉了一张信用卡,当时把那张卡还清的时候,心里面体验到非常的踏实。并且用现金消费心里感到踏实(用支付宝余额而非花呗,用储蓄卡而非信用卡,同理。)虽然销卡的时候有不舍得,银行也有各种优惠想挽留我。可是我看到了,那是很深的套路。

如果你有几张卡,你不想再给银行利息,分享尽快还掉信用卡的方法

列清楚你的账目有多少,列清楚你的黑暗出口有多少。每张信用卡的清偿剪卡=未清账款除以每月最低还款额 ,数字最小的排第一。清偿剪卡排序好,就按照这个去逐张还清。(下表来自《自动千万富翁》)

把信用卡欠款全部还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_第1张图片
来自《自动千万富翁》

银行会给你很多优惠,怂恿一些信誉良好且有还贷能力的人去办信用卡。(贷款去投资是没问题的,贷款去消费,就要谨慎了。因为把债务留给了明天,而那些消费未必能如投资一般,在未来转化为价值)

记账时要分开,把你还卡的钱和消费的分开,不然永远把钱还进去了再消费,可惜永远没还到钱。

信用卡无端给提升额度,谢谢银行对我的信任,但是背后就是无意识消费了。忍不住剁手就不要随便用提升的额度,否则会有把额度当现金的错觉。

图片发自App

现在在饭堂吃的比较多、因为家里离上班地方近也会适当自己煮饭。发现真的能省下很多。以前中午都是和同事开车出去吃,很多加班大家叫外卖都是先付钱再报销。收入越少的时候就发现消费欲望越强烈,仿佛为了证明什么或者要通过这个获取心理平衡。

开始是每个月都刷完卡都会还上的。可到后来,有些大笔消费后,只能还最低,结果发现,看起来很低的利息,其实并没有想象之中的低。虽然我给的利息并不是特别多的钱,可是折算下来,有些是值得的,因为有了时间差,我可以赚到。有些是,如果当时我不这样消费,有些买回来很鸡肋的东西,当时没有买,拿这笔钱是投资,机会成本可就大了。

对了,如果你对于自己默默还上的利息没有概念,就把信用卡账单明细看完,拉一个excel表,看看一年的利息给了多少。看你还用不用信用卡了……两个dyson吹风机没了,默默心疼。

图片发自App

使用信用卡的潜意识是:我目前没有钱,我先花了再说。如果反过来呢,每当我们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就想着如何把这个东西的钱赚回来,又会如何。

为什么不是:如果我想要这个,我先赚回来。因为被固定工资的思维绑架了。认为自己的工资是有上限,有天花板的。然而,真正的天花板是自己对自己的限制。

我开始复盘我手中的钱都是怎么从流走的:

透过记账我发现去年换了新岗位后各类花销变得很大,还经常出去吃饭和疯狂买星巴克。而薪酬并没有过多增加的情况下,这些消费就没有出口了。那段时间我特别郁闷,工作的郁闷用了买买买来发泄。还有养车的费用。当时没有去计算这一笔账,等到用了两年才发现问题很严重。现在楼下两家星巴克我反而不那么想喝了,会寻找替代品。而今年的6-6、11-11、12-12估计也是会放下剁手。

把信用卡欠款全部还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_第2张图片
图来自网络,现金流游戏

《穷爸爸富爸爸》谈过,不要在老鼠快跑的道上,而是要走到快车道上。当我的工资性收入占了总收入的大部分,并且我每个月都可能有一些卡债要还,那就是在一个老鼠快跑的道上。就像是中产阶级,有了更高收入,就想要更高消费,然而还没有足够的被动收入以及资产(可以给你带来钱的就是资产)产生的金钱去支付这消费以及利息,那永远就是死循环。

金钱是一种能量,是需要流动的。有进有出。就如持有货币而不投资,那过几年购买力肯定下降。然而我的钱花出去,真正作为投资的比例又有多少呢?我投资在自己大脑的,的确是不会亏掉,但是要赚到,那就是要把知识变现,把我的天赋才华转化成生产力,符合市场需求,进行贩卖。

2014-2017,花钱如流水真的扩充了我的财富管道,我也因此认识了很多人,见识了很多事,学了很多东西。我曾经告诉自己我不需要有钱在身边才有安全感。可是,这不是我把钱都花光了的理由

理财,那一盘账,表面看上去是钱,是数字。背后的是观念,财富观。潜意识的信念,表现在外在就是消费习惯,表现在资产表上的就是数字。我开始觉察为什么我要把钱花光了,而且不让金钱在我身边待久一点。

我害怕金钱的贬值。所以很快用这些去消费,趁着有购买力就去换取体验。其实也可以,但是如果推迟一点点满足呢。如果是购置资产再用资产产生的金钱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呢。那么不久后,资产还在,欲望也满足了。

我再深入去觉察,过去我总是觉得反正现在没有什么负担,也年轻,而且我本金不多,赚到多少其实这个时候存钱意义不大,加上整个社会都在通货膨胀都在提倡买买买。我这个时候省钱,好像就让自己的生活打了折。2017年初的时候,理财达人三公子(豆瓣,雪球的理财达人,《毕业五年,决定你一生的财富》的作者,靠自己理财存了第一个100万》)给我做过咨询,其中一个建议是: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时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前提下拿出几百块钱强制性储蓄,先储蓄定投后消费。

图片发自App

然而我把她的话晾在一边了……后来我看到的《巴比伦富翁》、《自动百万富翁》这些书,都在讲一个道理:收入-储蓄=支出。先储蓄后消费。拿出收入的10%进行储蓄。现在的人可以拿出10%收入去定投基金。

其实陆陆续续,的确,在本金不多的时候,最重要是长本领,让自己赚到更多的钱,才有后续理财的可能性。但是我回想起来,这个是一个消费习惯的问题。什么都不能走极端,如果太节省当然不行,但是太容易把钱都花光了,从来没有储蓄的习惯,那也是让金钱无法在自己身边留存,久而久之,就无论赚到多少钱,都是不够的。根本不是赚钱能力差,是守住金钱的能力不足罢了。

除了观念,我的额外消费还有是面子问题,我今天卸载了星巴克的app,去年在星巴克,有星享卡的消费是4777元。扣除一些可能别人买单但是用我的卡积分的情况,大约也有4000元的消费。那这些是必需品吗。不是啊。我在星巴克开卡是因为大学时在沙面,去多了就帮相熟的咖啡师办了一张,没有拒绝。结果虚荣心来了,真的是从最底层积分积到金卡。就是觉得有优惠,而且别人会在mark drink的时候写上我的名字。这些东西到底是有多重要呢,并不是那么重要。然而我就这样一年就花了4000……如果用来做理财呢,足以有好的收益了。

还有就是吃饭买单的时候要刷卡,其实不是冲着积分,而是冲着面子。可是,真正的面子是在于活着有底气。而不是一些表面上的自己认为有面子。

图片发自App

绝对不能拆东墙补西墙,这样会让情况变得糟糕。

有什么东西想买的,先列出来,想办法赚钱买而不是刷信用卡去买(除非在免息期,而且你笃定自己在还款日钱能把这笔钱赚到)更好的方法是:每一项负债都应该有一项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去买单。

《穷爸爸富爸爸》关于购买地产出租就是买了一个资产,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用于消费,最后消费让他们变得富有。是他们多做了一个步骤,在消费前买入资产,用这个资产产生的现金流支付消费。

尽管我不知现在在中国购买房地产是否能做到这个效果,但是他先购入资产的行为还是可以仿效。

理财真的是一个习惯,开源节流,砍掉信用卡(购入资产才是最真实的,但是要堵漏洞),理性消费。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信用卡欠款全部还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