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篇文章,结构与内容都是其核心,现谈谈这两者的底层模型。
1,内容模型——What-why-how
写作是作为沟通工具而存在的,沟通的有效性则依赖信息的准确传达。
我们来看看信息是怎么传递的。首先,信息传递者发出信息,引起信息接收者的注意。随后,信息进入信息接收者的大脑。最终,信息接收者的大脑通过加工,同时根据该信息做出相应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是否能够有效传递取决于三个系统。
第一是注意系统(what),该系统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比如,甲对乙说,明天把那个东西带来。由于指代不明,该内容很容易产生歧义,引人误解,影响信息传递效率。
第二是认知系统(why),该系统解决的是信息处理过程,该系统要求信息应当具有一定意义,否则大脑容易忽略直接该信息。
第三是记忆系统(how),该系统解决的是信息吸收后储存问题。该系统要求信息必须具备条理性,便于记忆,便于实施相关行为。
由此看来,沟通过程,逃不开对于(what why, how)的回答,复杂的沟通也不外乎(what, why, how)之间的相互嵌套而已。
what之所以在前的原因是提供可预知性,写作的目的很多时候不在于说服,而在于提供更多的信息,让读者自己完成自我认知的升级。文章的可预知性能够极大减少读者的认知负担。
2,形式模型——金字塔原理:向上总结、向下拆分、不重不漏
内容必须要以某种形式呈现,所以现在来谈谈大名鼎鼎的结构——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的核心在于向上总结、向下拆分、要点之间不重不漏。
向上总结,最终提供的包含摘要结论的信息需要涵盖所有要点,要点要能够支撑起信息。比如将男人、女人、猴子总结为人就不恰当,某些情况下总结为家人也许还能说得通。
向下拆分,信息的拆分必须完全,否则可能会缺乏整体性。例如,有人说我这篇文章写得狗屁不通、脏字连天,但他的论证里面只有这篇文章的逻辑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他拆分的不好,显然不知道金字塔原理。
要点之间不重不漏,即要点之间需要做到系统性,可以有些许的重复,但不能容忍重大的缺失。要绝对性的不重不漏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写文章的时候做到关键要点不重不漏即刻。
至此,文章的基本模型就出来了。通过回答(what,why,how)三个问题,明确文章内容,然后利用金字塔原理进行呈现,文章便一气呵成。
但总感觉这模型有点干,下面来谈谈英雄之旅和知识之旅,也许用起来就方便点了。
3,英雄之旅中的知识之旅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神话故事或者大多数小说几乎都遵循同一个英雄叙事模式。
简单以我自己的英雄叙事瞎想以作说明。2019年5月3日晚,还在码字的我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给我说我天生励志,必将拯救世界,还问我愿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我没想,果断拒绝了。但奇怪的事发生了,我陷入梦里,同时开始在梦中接受各种训练,还有一个白胡子老头传授我各种匪夷所思技能。
在梦中,我经过艰苦的训练,已经脱胎换骨。我终于下定决心要承担自己的使命,我带着学会的技能和残酷训练完成的强壮体格回到原来的住所,开始为末日的到来作出准备。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我最终帮助我的同胞避免了末日所带来的危机。看着人类重获未来的喜悦,我回到了家,发现时间几乎没变,但我知道,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我打开,写下这篇文章,又开始了自己的平凡生活,虽然平淡,但不至于无趣。
根据英雄叙事,从一般写作角度,L先生提出一个类似的知识之旅,可以视为英雄之旅的简版。
知识之旅的过程即稳态的打破与重建过程。具体而言,读者的知识之旅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读者通过初步阅读产生认同,文章逐渐呈现的信息开始威胁读者的旧有认知,这是文章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观点支持这些信息(求援),最终读者完成认知的重塑,形成新的认知。
相应的,就可以通过前文所讲的乔哈里窗格结合着四个阶段写文章。
再来弄一个例子:
假如某天网上突然出来一个消息【川普宣布辞去美国总统,自称对不起美国人民】,现在来看看怎么写。
第一步,建立认同。建立认同的一大关键在于通过感性方式进行沟通。感性方式有两种,第一是用户视角,用户视角的培养依赖于广泛的接触沟通,真正了解用户,从用户角度出发;第二是场景化,明确具体条件下的用户需求。
大众普遍觉得川普是个不靠谱的总统,做事从不按常理出牌。这就是共识,可以对几个大众熟知的有关川普的事件进行描写。通过几段话的相关描述就可以拉近读者距离,这时新信息的引入就不会显得过于突兀了。
第二步,提出威胁。提出的威胁会与读者的认知产生矛盾,这个时候读者对于该信息就会异常敏感,也会予以特殊关注。这个时候就可以说,
川普其实是个好总统,平时其实都是伪装而已,他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美国人民。
第三,求援。针对给读者认知带来的威胁,必须通过强有力的论点进行支撑,否则读者不会对威胁作出充分的反应,对于旧有认知的思考也不会非常深入。
对于前面关于川普的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有力的论证了,特别是要举出大家熟知却没有深入思考的事件中下工夫,这样带来的强烈冲击下读者才有可能开始对旧有认知的全面反省。
第四,释放。释放的目的在于建立新的稳态。通过对威胁的认同于吸收,读者完成认知升级,形成新的认知常态。该阶段便是文章的最终目的,最后让读者开始形成新的认知,
川普是个为人民服务的好总统,我们错该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