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作者会带着我们了解Flask程序各个部分的作用,编写并且运行第一个Flask Web程序。
所有的Flask程序都必须创建一个程序实例对象,即一个Flask类的对象,客户端所有的请求都会转交给这个对象处理。
创建代码如下…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__name__)
Flask类的构造函数里面只有一个必须指定的参数,即程序主模块或者是包的名字。在大多数程序中,Python的name变量就是 所需要的值。
自己其实不是很明白传入的这个name 参数,在当前的模块打印,name 就是main ,不理解的童鞋可以自己百度一下python中的name…
作者也解释了这一点:将构造参数的name参数传递给Flask程序,这一点可能会让Flask的开发新手心生迷惑。Flask使用这个参数决定程序的根目录,以便稍后能够找到相对于程序根目录的资源文件的位置。
这个初始化方式对于老手可能过于简单,但是对于简单的程序来说,上面的代码就够了。
客户端(例如一个Web浏览器)把请求发送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再把请求发送给Flask程序实例。
程序实例这时候就需要知道每个URL请求运行哪些代码,所以保存了一个URL到Python函数的映射关系。
处理URL和函数之间关系的程序叫做路由。
最简便的定义路由的方式,就是使用程序实例提供的app.route修饰器,把要修饰的函数注册为路由。下面的例子说明如何使用这个修饰器声明路由:
@app.route('/')
def hello_world():
return 'Hello World!
'
这里有一个修饰器的概念(书中写的是修饰器,但是一般我们可能写作装饰器)。笔者给了一个简单的解释,修饰器是Python语言的标准特性,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来修改函数的行为。惯常用法是使用修饰器把函数注册为事件的处理程序。如果诸位童靴有想进一步了解的,可以自行百度…
像上一个代码示例中index()这样的函数被称为视图函数(view function)。视图函数返回的响应可以是包含HTML的简单字符串,也可以是复杂的表单。后文我们再详细说…
其实上一个示例代码有不合适的地方,就是在python代码中嵌入了响应的字符串,这么做会导致代码难以维护。笔者会在后面介绍生成响应的正确方法哒~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日常所用服务的某些URL格式,就会发现很多地址中都包含可变的部分。笔者举了一个Facebook的例子:某个人他的facebook资料页面的地址是http://www.facebook.com/
,用户名(your-name)是地址的一部分。
这是我的微博主页
https://weibo.com/u/3879647398/home?topnav=1&wvr=6
可以看出里面也带着请求参数。
Flask是支持这种形式的URL的,只需要在route修饰器中使用特殊的句法即可。举个栗子…
@app.route('/user/')
def user(name):
return 'Hello %s!
' %name
这个尖括号里面的内容就是动态部分,任何能匹配静态部分的路由都会映射到这个路由上,调用生成视图函数的时候,Flask会将动态部分作为参数传入函数。
路由中的动态部分默认是使用字符串,不过也可以使用类型定义。例如,路由/user/ 只会匹配动态片段id为整数的URL。Flask支持在路由中使用int、float和path类型。
path类型也是字符串,但是不会把斜线当做是分隔符,而是将其当做动态片段的一部分。 这句话需要举个例子来理解…我好像大致理解,举栗子怕出错,后面会补上实例。
程序实例是用run方法来启动Flask继承的开发Web服务器: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name == ‘main’ 是Python的惯常用法,在这里确保直接执行这个脚本时才启动开发Web服务器。如果这个脚本由其他脚本引入,程序会假定父级脚本会启动不同的服务器,app.run()不会被执行。
服务器被启动之后,会进入一种轮询的状态。等待并且处理请求。
debug = True,是激活调试器和重载模式。其实就是我们每次对代码做了修改之后,不用手动去重启。
笔者告诉我们Flask提供的Web服务器不适合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后续(17章)会告诉我生产环境服务器。
前面几节笔者已经为我们很详细地说了Flask Web各部分的组成,现在就是组合起来开发一个程序。整个hello.py 程序脚本如下,对于老鸟来说,可能太简单了,作为小白,我还是在这里运行显示下好了…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__name__)
print(__name__)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Hello!
'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确保前面的虚拟环境被激活,代码没有错误之后,我们在浏览器输入http://127.0.0.1:5000/ 出现了浏览器连接到程序的示意图:
如果我们输入了其他地址,程序将不知道我们该如何处理,因此会向浏览器返回错误代码404.
我们已经开发出来一个简单的Flask程序,当然也会希望能进一步了解Flask的工作方式。下面几个小节是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个框架的一些设计理念。
Flask从客户端收到一个请求的时候,我们希望它同时能够访问一些对象,拿到一些数据(我们本来就是要对请求做处理的嘛,当然需要请求数据啦)这样才能处理请求。
请求对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封装了客户端发送的http请求。
要想让视图函数能够访问到请求对象,我们首先能想到的是将其作为参数传递给视图函数,不过这就导致了程序中的每个视图函数都增加了一个参数。
万一,除了访问请求对象,视图函数在处理请求时还需要访问其他的对象,那情况就比较难搞了…
为了避免大量可有可无的参数把视图函数弄得一团糟,Flask使用上下文临时把某些对象变成全局可以访问。
举个栗子…
from flask import Flask,request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index():
user_agent = request.headers.get('User-Agent')
return 'Your browser is %s
' %user_agent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注意在这个视图函数中我们如何把request当做全局变量来处理使用。事实上,request不可能是全局变量。
试想,在多线程服务器中,多个线程同时处理不同客户端发送的不同请求时,每个线程看到的request对象必然不同。
Flask使用上下文让特定的变量在一个线程中全局可以访问,与此同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线程。
在Flask中有两种上下文:程序上下文和请求上下文。笔者给了我们一个表格,列出了这两种上下文提供的变量:(这里我直接剪切图片啦,打表格太麻烦)
笔者告诉我们,Flask在分发请求之前激活(或者是推送)程序和请求上下文,请求处理完成后再将其删除。
程序上下文被推送之后,就可以在线程中使用current_app和g变量。类似地,请求上下文被推送后,就可以使用request和session变量。
如果使用这些变量的时候我们没有激活程序上下文和请求上下文,就会导致错误。
笔者用python shell 会话为我们演示了程序上下文的使用方法:
书中是从输入current_app开始报错,我的实验室在导入current_app的时候就报错……
然后我继续按照书中的来,可以打印出hello,但是还是有报错。这个问题暂时标记一下后续解决。
笔者给我们的解释是,在没有激活程序上下文之前就调用current_app.name 会报错,但是推送完成上下文之后就可以调用了。注意:在程序实例上调用app.app_context()可获得一程序上下文。
程序收到客户端发来的请求时,要找到处理该请求的视图函数。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Flask会在程序的URL映射中查找请求的URL。
这个URL映射很容易理解,就是一个URL和视图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有两种方法可以生成,一个是之前的app.route修饰器
另一个是非修饰器形式的app.add_url_rule() 生成映射。
在python shell里面检查一下我们为hello.py生成的映射:
测试之前,确保已经激活虚拟环境
在其中,我们比较惊奇地看到一个/static/ 路由是由flask添加的特殊路由,用于访问静态文件。(笔者告诉我们他会在第三章向我们详细介绍)
URL映射中的HEAD、Options、GET是请求方法,由路由进行处理。
Flask为每个路由都指定了请求方法,这样子不同的请求方法发送到相同的URL上时,会使用不同的视图函数进行处理。
HEAD和OPTIONS方法由Flask自动处理。
有时候在处理请求之前或者是之后执行代码会很用。
举个栗子,在请求开始时,我们可能需要创建数据库或者是认证发起请求的用户。为了避免在每个视图函数中都使用重复的代码,Flask提供了注册通用函数的功能,注册的函数可在请求被分发到视图函数之前或者之后被调用。
为了演示功能,我引用了这篇博文中的科普:请求钩子科普文
演示一个demo,使用钩子函数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flask中的全局变量g,g会作为在钩子函数和视图函数之间传递数据。
首先引入一个全局变量g
from flask import g
然后注册一个视图函数,用来显示g中的数据
@app.route('/test')
def test():
return g.string
(1)before_first_request:注册一个函数,在处理第一个请求之前执行。
@app.before_first_request
def bf_first_request():
g.string = 'before_first_request'
(2)before_request 注册一个函数,在每次请求之前都运行
@app.before_request
def bf_request():
g.string = 'before_request'
(3)after_request 注册一个函数,如果没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在每次请求之后运行。注意:注册的函数至少需要含有一个参数,这个参数实际上是为服务器的响应,且函数中需要返回这个响应参数。
@app.after_request
def af_request(param):
return param
(4)teardown_request 注册一个函数,即使有未处理的异常抛出,也在每次请求之后运行。同样 ,注意:注册的函数至少需要含有一个参数,这个参数实际上是为服务器的响应,且函数中需要返回这个响应参数。
@app.teardown_request
def td_request(param):
return param
笔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常见的用途:例如,before_request处理程序可以从数据库中加载已经登录的用户,并且将其保存到g.user中。
Flask调用视图函数后,会将其返回值作为响应的内容。
在大多数情况下,响应就是一个简单的字符串,作为html页面回送客户端。
http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状态码,Flask设置为200,这个代码说明请求已经被处理成功。
但是,如果试图函数的响应需要使用不同的状态码,那么可以把数字代码作为第二个返回值,添加到响应文本之后。举个栗子,下面试图函数返回一个400状态码,表示请求无效:
# -*- coding:utf-8 -*-
from flask import Flask,render_template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Bad Request
',400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host='0.0.0.0')
视图函数还可以接收第三个参数,这是一个由首部(header)组成的字典,可以添加到http的响应中。我们会在后续(14章)看到栗子的。
如果我们不想这样,返回由1个、2个或者3个值组成的元组,Flask视图函数还可以返回Response对象。
make_response()函数可以接受1个、2个或者3个参数(和视图函数的返回值一样一样的),并且返回一个response对象。
有时候我们是需要在视图函数中进行这种转化的,并且在响应对象上调用各种方法。下面举个栗子…
@app.route('/')
def index():
response = make_response('This document carries a cookie!')
response.set_cookie('answer','42')
return response
有一种名为重定向的特殊响应类型。这种相应没有页面文档,只是告诉浏览器一个新的地址用以加载页面。
重定向比较常用在表单页面(就比如我们去登陆某个网站填写信息之后的跳转)
重定向经常使用的状态码是302,指向的地址由location首部提供。
栗子…
from flask import redirect
@app.route('/redirect')
def redi():
return redirect('http://www.example.com')
还有一种特殊的响应由abort函数生成,用于处理错误。举栗子,在下面这个例子中,如果url中动态参数id对应的用户不存在,就会返回状态码404:
@app.route('/user/')
def get_user(id):
user = load_user(id)
if not user:
abort(404)
return 'hello,%s' %(load_user(id))
def load_user(id):
if id == '1':
return 'furuiyang'
else:
return ''
例如数据库和用户认证……
Flask的开发Web服务器支持很多启动设置选项,但是只能在脚本中作为参数传给app.run()函数。这种方式并不十分方便。
一种传递设置选项的理想方式是使用命令行参数。
Flask-Script是一个Flask扩展,就是给Flask程序添加了一个命令行解析器。
它不仅自带一组常用选项,还支持自定义命令。
安装:
pip install flask-script
栗子:使用命令解析功能的hello.py
# -*- coding:utf-8 -*-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_script import Manager
app = Flask(__name__)
manager = Manager(app)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hello!'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nager.run()
这个扩展的初始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很多扩展:把程序实例作为参数传递给函数,初始化主类的实例。创建的对象可以在各个扩展中使用。
在这里,服务器由manager.run()启动,启动之后就能够解析命令了。
shell命令用于在程序的上下文中启动Python shell会话。我们可以使用这个会话进行维护任务或者是测试,还可以调试异常。
runserver 命令用来启动服务器。
–host 参数 告诉Web服务器在哪个端口上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
默认情况下,Flask开发Web服务器监听localhost上的连接,所以只允许来自服务器所在计算机发起的连接。
使用以下命令让Web服务器监听公共网络端口上的连接,允许同网中的其他计算机连接服务器。
第二章终于完结了,貌似笔记写得太细了,心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