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创新与变革一直是金融领域的主旋律。金融本质是一种信用经济,在求变的路上,金融机构一直在寻求一种能够构建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用机制。比特币的诞生让金融机构看到了其背后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所带来的革新:一个可以将金融信任由中央信任机制或双方互信转变为多边共信及社会共信的可行途径。它的应用过程是“金融脱媒”的过程,也是金融弱中心化、强交互信任的过程。
我们通常将区块链看作一个分布式账本系统,系统中的节点之间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每个节点既是信息的发出者,也是信息的读取者,它们共同更新与维护着同一个账本,同时每个节点也可同步保存这个账本真实、完整、准确的数据。对于金融产业而言,它与区块链具有天然的匹配性。
在传统的金融产业中,往往通过法律、合约以及良俗等来构建信任关系。但是,大量违背合约、背离良俗、不遵守合约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这种信任关系的脆弱性。区块链与金融结合将大量依靠“人”构建的信任关系引领到了通过“技术”搭建信任机制的道路上。利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技术,在无须第三方担保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互信、创造信用,可以制定和执行交易各方认同的商业条款,以及引入法律规则和监管控制节点,确保价值交换符合契约原则和法律规范,避免无法预知的交易风险。这种技术信任加持商业信用的方式是吸引大量金融机构关注区块链的重要原因。
安全是保障金融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另一大基本要素。在保证信息安全性方面,区块链技术综合了密码学、经济学、分布式存储技术、网络科学及应用数据等多种技术,让系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参与和维护信息。理论上只有超过51%的攻击才能让整个系统的信息发生改变,因此区块链节点越多,则系统信息的防篡改性越强。此外,区块链通过生成信息区块和数据链并加盖时间戳实现了信息的可验证、可追踪,并可有效保护用户的私密信息。
基于区块链的特性,过去几年摩根大通、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等全球顶级金融机构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试点。在金融领域,区块链的应用层出不穷,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1.数字货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也开启了数字化进程的大门。目前,货币的数字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货币的电子化。电子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便是货币电子化时期的产物。在这个时期,货币的信任体系仍依靠央行等第三方机构,发行、支付、清算等环节仍然围绕原有的金融机构展开。
第二个阶段:数字货币。不同于第一个阶段货币的电子化,数字货币应用了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形式和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是对现有货币体系颠覆性的创新。比特币的出现是这个阶段开启的标志,并在八年的发展期内形成了一个从生产发行、法定货币兑换到商业支付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催生了很多竞争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网络上的数字货币已达上千种。
民间数字货币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已有10多家中央银行开展了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和测试工作。
我国是较早一批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的国家。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组建了团队以研究发行数字货币的问题。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据该研究所所长姚前公开发表的信息显示,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将有机融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系统不仅可以独立运行,也可分层并用:发钞行只需对数字货币本身负责,账户行承担实际的业务,应用开发商落实具体的实现。此外,印度储备银行表示正在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经开始测试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英国央行则创建了一个名为RScoin的数字货币系统。
无论是民间数字货币还是法定数字货币的开发和应用,目前都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但是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全球范围内来看,未来发行数字货币是对传统货币的一种补充,也是一种趋势。在这个历程中,区块链技术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2.跨境支付与结算
尽管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是跨境支付与结算仍然是费时又费力的事情。在跨境支付与结算的过程中涉及大量中介机构,包括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托管机构等,信息传递的效率与成本都较高。
西联汇款拥有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电子汇兑金融网络,代理网点遍布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然而使用西联汇款最低需要支付15美元的手续费,最快到账时间是2~3天,如果使用普通的银行电汇更是需要3~7天的等待时间。据埃森哲报告显示,每年通过银行进行的跨境支付金额规模为25万亿元~30万亿元,全年总交易次数为100亿~150亿笔,每笔交易产生的费用为30~40美元。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让交易双方不再需要依赖一个中央系统来负责资金清算和存储交易信息,可为用户提供7×24小时、接近“实时”的跨境交易服务。汇款方可以随时了解收款方是否已经收到汇款,随时对汇款情况进行追踪并快速、高效地实现资金的转移。据麦肯锡发布的报告称,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时,可使每笔交易成本从26美元下降至15美元左右。
跨境支付与结算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大批区块链领域的创业者,目前全球已有数百家区块链公司开展了相关的应用研究。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领域将孕育出区块链领域的领头企业。3.票据业务
由于需要的人员介入过多,在传统票据业务的操作中很容易发生人为错漏以及违规事件,票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并常常出现资金转移不及时等问题。
2015年国内爆发票据业务信用风暴,大量违规操作、欺诈客户的事件频频见报,陆续有多家商业银行的汇票业务事件集中爆发。国内现行的汇票业务多用纸质,同时人工介入过多,面临诸多困难。尽管近年来,电子汇票的发展改善了票据资源管理效率和业务交易效率,但是只能在开通ECDS应用的企业中间流转。同时,中心化的架构也无法杜绝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造成的数据安全性问题以及网络攻击和病毒问题。
区块链的可溯源性以及数据不可篡改性能够保证一旦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地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这极大地避免了人为操作带来的业务风险以及保证票据的真实性。此外,时间戳和全网公开的特性可以有效防范传统票据市场“一票多卖”“打款背书不同步”等问题,降低了系统中心化带来的运营和操作风险,同时可以借助数据透明的特性促进市场交易价格对资金需求反映的真实性,控制市场风险。此外,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直接实现点对点之间的价值传递,不需要特定的实物票据或中心系统,让交易更高效。4.证券交易
区块链技术在证券交易领域的应用颠覆了原本高度依赖第三方机构的传统交易模式,通过开放的分布式网络系统构建了一个高效、自治、安全的点对点交易模式,让交易流程更加公开、透明。
特别是在智能合约的帮助下,区块链能够减少交易结算中繁复的过程,提高交易效率。总而言之,这种交易模式不仅能大幅度减少证券交易成本和提高市场运转的效率,而且能够减少暗箱操作与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有利于证券发行者和监管部门维护市场秩序。
从发展现状分析,区块链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发展将分阶段循序推进。目前,区块链技术着力于提升现有证券交易体系的功能和效率,保证数据的安全。未来,区块链技术将逐步与证券发行体系改革结合,尝试支持注册制证券的发展,并结合智能合约打造智能证券应用。5.客户征信
在传统征信领域,如何确认获得信息的真实性是一大难题,为此传统金融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反复核对信息是否真实。然而这种方式仍然存在极大的弊端,问题在于就算穷尽了所有的人力和时间也很难保证信息百分之百正确,很大程度上信息的真实性取决于被征信人的品格。
区块链技术拥有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以及可溯源性,这使得核对信息是否真实的成本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并且减少了人力的介入,更能避免因为人为错误而造成的信息失真。区块链技术可以改变现有的征信体系,有助于银行识别异常交易并防止欺诈。6.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基于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掌握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商品流通等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建立一套征信体系,将单个企业不可控的风险转变为整个产业链可控的风险,是解决上下游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途径。
目前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在审阅、验证单据等环节大量依赖人力,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失误率也较高。从供应链上获得的物流信息、交易信息等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等现象,这直接导致了信贷风险的提升。建立在区块链之上的供应链金融具备了不可篡改等特性,保证了征信数据的真实性。同时,结合智能合约等技术,可将依靠人力的工作环节进行程序化处理,在预定时间和条件的情况下自动执行,降低人工失误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效率。
综合而言,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可以让产业链中的供应商、核心企业、分销商、物流企业、仓储监管公司等各个环节参与者的信息实现及时共享,并通过全网认定保证了信息与数据的准确性,这些信息将反馈给金融机构并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把控。
据测算,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供应链技术领域,银行的风险成本将减少11亿~16亿美元;目前,巴克莱银行已开始将信用证、提货单以及贸易流程文件放到区块链中,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