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的B面:医疗科技一级玩家

疫情之下,健康至上。

2020年突发的全球新冠疫情,让医疗健康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加速了医疗健康行业的数字化进程。Analysys易观分析预测称,在疫情催化下,202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960.9亿元,全年增速达到历史最高,63.7%,成为名副其实的风口。

市场上的“聪明钱”早已经闻风而动。2020年中国公司市值500强中,医疗健康公司上榜众多。而据Wind数据显示,在A股市场,智慧医疗分类之下共有28只个股,年初至今共24只个股上涨,包括麦迪科技、卫宁健康、东华软件等。在港股上市的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近半年来涨幅接近100%。

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介入,更多的新玩家也将入局,医疗健康这个广阔的蓝海市场,在局部也开始了红海竞争。

风口之下,那些提前入场的科技巨头们,显露出了自己的优势。

里昂证券在6月份发布的研报中,把平安好医生称为“下一个改变规则的公司。”他相信,基于技术驱动平台、内部医疗专业人员和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广泛网络,平安好医生在中国的健康产业中处于有利地位。

而平安好医生只是平安科技医疗生态圈的一部分。在群雄逐鹿的医疗科技市场,平安科技凭借多年来打造的医疗场景闭环,快速的推进应用,已经成为市场上最有利的竞争者之一。

在线医疗,抗疫中的“第二战场”
疫情如战场。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医疗开辟的抗击疫情“第二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抗疫一线的医生满负荷运转,众多医院又为了疫情的防控而不得不控制门诊接待数量时,以平安好医生、丁香园、阿里健康等为代表的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体现出了调配全国各地医疗资源的作用。

目前,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腾讯微信、丁香园等均上线了在线问诊平台,它们通汇集起了全国不同地区的医生,通过在线问诊、在线阅片等方式,缓解了疫情期间普通民众问诊、购药的需求。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长17倍。

中国平安的B面:医疗科技一级玩家_第1张图片

原本,对于不少线下医院来说,线上问诊只是个可有可无的系统。但疫情的出现,让医院对互联网平台有了崭新的认识。在线医疗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补充,而是一种必要的能力。

平安好医生,正成为用户问诊的首选平台之一。大数据分析公司Analysys易观,对外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年度报告》显示,平安好医生已占据在线问诊市场80%以上流量,且APP活跃人数远高于同业。

平安互联网医院院长,曾任南京市第一医院分院院长的谢红表示,整个春节期间,平安好医生访问数高达11亿人次,工作量激增。但在AI自助诊疗系统、全职医生的帮助下,平安好医生尽量为所有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5年前,平安好医生就以30亿元的资金投入AI系统的研究。目前,平安好医生的AI Doctor,能做大量基础性工作,包括语音和图文交互、引导用户准确描述病症,形成结构化病史,提供智能诊断方案供后端专科医生参考。

兴业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在解决医疗行业痛点上,互联网医疗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云上问诊、远程阅片等技术,能够通过线上医生帮助线下用户完成对疾病的初步判断,起到了分级诊疗中的初诊及筛选作用,可以避免公众对大型医疗机构的“挤兑”,让医疗资源得到更高效的使用。

在线问诊,只是在线医疗服务的一个具体场景。据了解,平安好医生的在线医疗服务就包括了在线问诊、健康 360 会员服务,私家医生服务等。而在更广泛的医疗健康赛道上,平安凭借扎实的科技实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科技改变医疗
未来已来。

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包括远程医疗、医疗大数据、智慧医疗等未来的数字化医疗场景,已经被提前上演了。

春节期间,一辆12.6米长、26吨重的移动CT影像车,在开往湖北省人民医院的路上,吸引了不少关注。这辆64层低剂量螺旋CT移动影像车,来自平安医保科技健康(检测)中心。跟随这辆车一起的,还有平安智慧城市最新上线的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AskBob影像”,搭载在 “平安好影像”远程诊断云平台上。

中国平安的B面:医疗科技一级玩家_第2张图片

据媒体报道,该CT影像车先后驰援湖北省人民医院和江汉方舱医院,以日均220人次的影像扫描能力,大大缓解了两家医院的CT检查压力。

数据显示,平安智慧医疗“AskBob影像”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已经覆盖全国 1500多家医疗机构,帮助影像科医生筛查出2万多名疑似患者,累计阅片量超400万张。

通常,一位患者的肺部CT可能有10-300幅图像,医生阅片需要15分钟左右的时间。而借助平安智慧医疗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系统用时15秒左右就能出具智能分析结果,准确率高达90%。其丰富的量化分析内容,可以为医生在有限的阅片时间里提供更多维、更精准的信息,帮助医生出具更精准的诊断报告。

凭借着这一技术,平安科技也进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布的”在科技支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名单”。

现实,很多时候,医生就像机器人一样,屁股不能离凳子,眼睛不能离屏幕,手机不能离鼠标。而人工智能产品可以解决医生90%的重复性工作。平安科技首席医疗科学家谢国彤认为,而与巨大的就诊人数对应的则是医生的短缺,“如果有这么一项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提高效率,聚焦在高价值的工作上,而不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在问诊和初筛方面,这项技术就产生了价值。”

不仅是在辅助诊疗,在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方面,平安智慧城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自2017年起就已进行了诸多探索。

以“AskBob卫健”为例,它与深圳、重庆等地合作,开发了流感、手足口预测模型,可以提前一周精准预测流感发病趋势,精准率达到90%以上。疫情期间,“AskBob卫健”新冠肺炎疫情预测分析报告提供给15个省市,高精度预测疫情发展,准确率高达99%。

中国平安的B面:医疗科技一级玩家_第3张图片

目前,平安智慧医疗业务已横跨中国和东南亚70多个城市,与国内近20个省市的医疗行政主管单位开展紧密合作“AskBob卫健”、“AskBob医生”、“AskBob影像”、“AskBob慢病”应用于超过15000家医疗机构。

科技带来了新的工具,让历史悠久的医学用新的工具产生新的活力。利用医疗技术的“普惠性”,让全民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医疗健康服务,正是平安医疗事业的宏大命题。

玩家加速入场
实际上,从2010年开始,互联网医疗便开始呈现几何级增长态势。尤其是2014年前后,互联网科技巨头们也对在线医疗虎视眈眈,阿里、腾讯、平安科技等不断深入医疗健康的核心地带,暗地里搞起了“军备竞赛”。

随着诸如医保支付机制改革,网售处方药逐步放开等配套法律法规的健全,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平安的B面:医疗科技一级玩家_第4张图片

而各个互联网平台企业,将医疗服务各个主体排列组合,衍生出了多种合作模式。目前看来,互联网科技巨头们并未爆发正面冲突,而是选择了从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到诊疗平台、慢病管理系统等不同的赛道切入,有着不同的战略倾向。

百度健康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内容服务,通过开放流量,比如“问医生”接入了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等,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在线咨询服务方。

虽然阿里健康CEO和董事长朱顺炎在不久前的任命稿中提到,要助力加速全社会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化“新基建”。但是,阿里还是继续了自己平台式的布局风格,以医药电商为核心。财报显示,2020财年,阿里健康有93亿元的营收来自医药销售,占营收接近97%,医疗服务的占比则不足3%。

腾讯则试图将医疗健康业务直接和产业互联网挂钩,先后在全国数千家医院推出了微信预约挂号、缴费、候诊等服务。不过,腾讯对待医疗的的主要策略,还是惯有的多元化的投资布局,先后投资包括丁香园、PICOOC 缤客普瑞、挂号网等10 多家互联网医疗公司。

BAT 入局互联网医疗一度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但面对医疗行业高度管制以及复杂性,并没有展现出太多过人之处。这是因为,“医疗行业的构成十分复杂。上有承载着服务职能的监管方,中有医院和医生,下有患者。外围还有第三方检测、药厂、器械商。”

为此,互联网玩家不同,平安科技从在线医疗切入,延伸至消费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业务,形成了一个“大医疗健康生态圈”。

中国平安的B面:医疗科技一级玩家_第5张图片

在平安集团的“大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中,一方面通过平安好医生和平安医保科技在流量端和支付端切入,构成了由“用户-服务商-支付方”三方组成的闭环模式,具备了自我造血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医疗,赋能医生和机构,在提高了行业效率的同时,也打通了诊前、诊中、诊后的整套疾病管理生命周期。

可以说,通过生态衍生技术,利用技术反哺生态,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深远之路。

突围医疗科技,平安凭什么?
有人预言,十年后,大健康将成为超过房地产、汽车的最大产业。眼下,就连格力、比亚迪等家电、汽车企业也纷纷入局医疗器械领域。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仅医疗健康险的市场就足够诱人。1月份,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提到,要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

当各个巨头摩拳擦掌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教授锁凌燕却提醒到,单纯提供健康风险保障,并不是保险业的未来。只有复合型的布局,才能赢得未来。

“站在岸上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只有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在未来搏击风浪,扬帆远航。”马明哲深知,保险的最终目的是服务,而医、药和信息,是能切入的最直接服务领域。据媒体报道,早在2005年前后,马明哲就有了医网、药网、信息网三网融合的设想。

作为一家曾经的传统金融企业,平安面对医疗科技这样一个潜力行业时,选择躬身入局。十余年来,它通过收购过医药电商,孵化平安好医生,通过智慧城市布局智慧医疗等诸多动作,形成了自己的“大健康生态圈”。

中国平安的B面:医疗科技一级玩家_第6张图片

今天,数智化时代面前,大批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型业态相继诞生,而众多的传统商业模式也面临着数智能化带来的挑战。而平安“大健康生态圈”的形成,不但让其进一步摆脱了人们心中对其固有的金融巨头的印象,也给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而平安“大健康生态圈”能够形成,并在医疗科技行业开始蓝海转红的时候脱颖而出,核心还在于深厚的技术底蕴。

曾有业内人士评价,平安是“金融企业中最懂科技的,科技企业中最懂金融的”。每年,平安集团都会将前一年收入的1%,投入到科研里面去。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科技研发支出并不包括专业公司自身的科技研发支出,因此,平安在科技上的实际投入金额还要更高。

据了解,平安的科技分为基础科技和应用科技。其中,基础科技包括AI、云技术、区块链等八大原创技术。基于这八大技术,平安各子公司再结合业务场景,开发各自的应用科技,很多应用就是在平日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应运而生。

目前,平安拥有近11万名科技业务从业人员、3.5万名研发人员、26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技术研发荣获47个国际科技奖项冠军。截至2019年12月末,平安的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21383项,数字医疗科技领域的已公开专利申请数位跃居全球第二位。

扎实的基础研究,为平安医疗科技创新创造了先决条件,也让其成为了全球医疗健康革命中的重要推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平安的B面:医疗科技一级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