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两章,学习了结构化思维,以及在临场发言的时候如何快速组织语言,做到结构化。可能会觉得说话太结构化,总是一二三,显得有些太呆板呢。
case:
case分析:
两种表达都做到了结构化,只是因为第二种表达,多了一些故事性的起伏,听起来该员工有想法、能克服困难而且非常结果导向。
所以,表达太呆板,不是因为过于结构化,而是因为故事性不足。
无论何时,跟谁说话,要记得:你对面坐着的,是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
如何做到在表达中加入故事性呢?
没有渴望,或者没有阻碍,都不构成冲突。
强烈的渴望,因为有巨大的阻碍才凸显强烈。
听到冲突,听众的预期就是然后呢?结局呢?冲突解决了吗?
解决冲突的方法就是行动;行动的结果就是结局。
冲突:压抑严苛的工作环境不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而老板现在的管理方式过于严格
行动:建议老板改变管理方式,为员工创造更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结局:员工的工作效率将得到提升
但是: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想象自己是老板。某天你的员工突然找到你,然后态度真诚、小心谨慎地跟你说,你过于严厉的管理方式影响到了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建议你不要再那么严厉,多为员工创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你会怎么想呢?
老板可能会想,如果你们的工作态度认真、能力没问题、任务都能按时完成,我至于这么认真仔细地过目每一份报告和工作计划吗?
这里班班需要指出大家常常陷入的一个误区:
我们尝试说服他人的时候,往往只是从自己的渴求出发,而没有考虑到被说服者的渴求‼
在这个案例中,小关的渴求自然是获得一个更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但这个也是老板所希望的吗?
老板其实并不关心这一点,甚至连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不是他最终的渴望,他真正渴望的是员工能够按照他的标准又快又好地完成规定任务,从而保证公司的正常运作与成长。
所以这里班班想请大家记住:我们要永远从对方的渴望出发,而不是自己的。
老板想要的是员工能够按照自己的标准又快又好地完成规定任务‼️
那么在清楚了渴望、障碍、冲突这些要素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利用SCQA的形式来向老板表达此次谈话的主题啦~
老板,这段时间团队的工作强度比较大,我知道您希望我们都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不过我最近观察到,紧凑的工作安排和频繁的报告检查,让大家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都受到了影响。
我觉得可以多给同事们一些工作自主权和放松时间,这样大家可以主动承担起对工作结果的责任,也能调节好自己的工作状态、劳逸结合,高效和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说完沟通的主题后,接下来小关是不是要有充分的理由来支持他的论证呢。
小关可以从刚刚说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两个方面来提建议,每一个方面也依然可以按照“冲突+行动+结局”的形式展开。
问题:
我们常会碰到一些临场发言的情况,但经常不能组织好回答逻辑,发言总是东一茬西一茬的,让领导听得频频皱眉。
事后,我们总是后悔自己没能回答好领导的问题,明明想法还挺好的,如果自己能说得更有条理一些,那该有多好啊~
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3个具体场景,感受下套用架子会带来怎样的威力。接下来你会很快发现,有了表达框架时,我们也可以快速而又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如果你是公司的HR,领导在走廊上遇见你,突然问你近期给公司制定的招聘计划是什么?
我们可以用点时间来思考下,作为一个HR,你怎样才能快速而又有条理的,把自己的工作解释给领导听,让领导认可你的招聘计划。
大家是不是觉得,即便招聘就是每天在进行的工作,但突然要进行回答时还是非常混乱,头脑里可能同时出现一大堆信息,让你一时不知该从哪里开始答起。
没关系,这里有一个很好用的模型可以作为框架,当你需要解释工作计划时入,PDCA工作管理模型可以帮你快速搭建起回答内容。
什么是PDCA呢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
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 (Action)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其实这可以归类于课程中所讲的时间架——在行动前的方案计划,在行动中的执行、检查,在行动后如何分析复盘
我是这样计划(plan)的——本季度部门需要招聘XX人,其中包括XX,XX,XX等不同类型层次、不同岗位招聘。我们目前可使用的资源、渠道有XX,可使用人员有XX,在XX时间前完成招聘目标。
根据计划,我的具体执行(do)是这样的——设计招聘方案,把工作量分配到每人每天进行开展。同时,我在进行过程中,会定时定期进行反馈沟通及调整(Check),保证招聘能够按照所计划的执行
这一轮的招聘结束后,我会对整个招聘过程进行评价,并对招聘统计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将反应结果使用到后续工作中(Action)。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
如果公司最近有位新入职的员工,在他实习期结束后,领导想知道这位员工到底怎么样,让你谈谈对这位员工的看法,这时你该如何回答呢?
实际中很多人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能想出一些观点来,但这并不是一个成体系的严谨回答,就算提出了一些见解,也并不能让领导感到满意
但如果你知道企业里常用的SWOT模型分析法的话,就能快速地搭建起一个符合MECE原则的回答
SWOT大家应该不陌生
S (strengths)是优势
W(weaknesses)是劣势
O (opportunities)是机会
T(threats)是威胁
SWOT模型分析法属于课程中所讲的空间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是四个抽象的概念要素,从这四方面出发,可以快速做出一个不重不漏的结构化回答
比如,你可以用SWOT模型分析法这样回答
根据这名新员工在公司的表现,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这位员工的长板(优势)是XX,他的短板(劣势)是XX。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他的长板能力,那么他可以给团队带来XX的机会;如果我们让他做了他不适合做的事,会带来的风险是XX
如果你进入一家公司几年了,公司有意提拔你做管理层,某天领导突然状似无意地问了你一个问题:你觉得一个企业应该如何培养员工呢
其实企业怎么培养员工是一个大而泛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要快速给出建议/方案是很难的。但如果你知道职场层级的概念,或许就能快速给出一个清晰而有洞见的回答
我们可以将职场岗位分为3个层级
执行层
管理层
战略层
一个公司最一线的是“执行层”,执行层是完成一个具体任务,目标是完成任务,优化效率。
比“执行层”往上一层的是“管理层”,管理层要负责协调完成所有的任务,并分配资源,实现公司的指标,一般是经理或者总监。
再往前一层是“战略层”,比如一个公司的总经理、总裁,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制定战略,搞定资源。
对于不同层级的员工,其实他们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不同的,我们应该根据员工的层级来着重培养他需要的能力
其实大家平时可以多多积累类似的模型,并归类进时间架、空间架、程度架中,每天练习使用架子回答问题。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大家在临场发言时的表现都会有很大改变